108課綱調查/上路周年 逾6成沒聽過新課綱

新課綱上路前曾多次舉辦家長說明會,但民調顯示,仍有超過六成民眾沒聽過一○八課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課綱上路前曾多次舉辦家長說明會,但民調顯示,仍有超過六成民眾沒聽過一○八課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八課綱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上路滿周年,聯合報針對全台九二九所國高中、一二四三位民眾進行民調,近五成民眾認為台灣教育制度需要改革,但對於政府推動的新課綱改革與宣導,五成八民眾認為宣導不足,更超過六成民眾沒聽過一○八課綱。與教改切身相關,家有高中以下孩子的家長雖表示知道新課綱,但有七成家長坦承不清楚新課綱實施理念與改變的內容。

新課綱適用一○八學年度的小一、國一與高一生,被教育界視為廿年來最大的教育改革,影響全台二百四十萬名學生。

近四成民眾擔憂、焦慮

但對於實施新課綱,有近四成的民眾表示擔憂、焦慮,主要疑慮包括升學制度更複雜、對過去教改經驗沒信心、新舊課綱難銜接、學生負擔加重。關於新課綱的變革,民眾最擔心的仍是升學制度,其次是素養學習、生涯引導及多元選修增加與學習歷程檔案。

四成認拉大城鄉差距

新課綱對於城鄉差距的影響,持負面看法居多,百分之四十點三認為會拉大城鄉差距,僅百分之十五認為可縮減城鄉差距,也有百分之廿九點九認為沒影響。民眾認為會拉大城鄉差距原因,以偏鄉學生資源較少比率最高(百分之七十五),其次是偏鄉師資設備不足難開課(百分之卅六);認為新課綱能縮減城鄉差距原因,則因新課綱重視多元(百分之五十三),其次是能翻轉明星學校迷思(百分之十二)。

整體而言,對於新課綱是否能實施成功,有無信心的民眾比率相近,百分之四十八表示有信心,四成不看好。

七成學校教課問題多

學校端民調顯示,七成六高中、與六成七國中表示新課綱實施後教學現場遭遇問題與困難,包括跨領域備課難執行,也有不少學校反映工作增加、師資不足。超過六成學校對於素養教學一籌莫展,更有將近七成學校認為政府提供的配套措施嚴重不足。

家長對於升學制度的焦慮,也反映在教學現場。逾四分之三國中表示,國中會考是教改殺手,讓新課綱無法落實。也有超過八成的高中表示,大學考招制度會影響新課綱落實。最大原因是得面對家長以升學為重的壓力,其次是教學進度壓力。

此次調查於四月十五日至五月四日間進行,成功訪問一千二百四十三位全國年滿廿歲成年民眾,另三百零三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二點七個百分點以內;學校成功訪問六百六十一所國中及兩百六十八所高中,受訪對象為各校教務主任或指定代理人。

教改現場有焦慮的家長,以及壓力滿載的教師,新課綱究竟能不能翻轉教育沉痾?今明兩天推出「一○八課綱周年體檢」系列報導。

【活動】108課綱好難懂?專家讓你問到飽

【活動】怎麼做好學習歷程?生涯探索是第一步

偏鄉 十二年國教 升學 會考 民調 課綱

延伸閱讀

【108課綱周年4】這幾所偏鄉、小校 如何化劣勢為優勢?

【108課綱周年3】別把「素養」過度神話 破解兩大課綱迷思

【108課綱周年2】新名詞太多難懂 家長「超前部署」送私校

【108課綱周年1】國中成教改斷崖 最大問題仍卡在「升學」

相關新聞

半數學校師資不足 血汗教學磨光教師熱情

108課綱上路周年,《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1243位民眾進行民調,有近半數學校反映教學現場師資不足,教師有熱情但負擔沉重,有教務主任哀嘆:「大家現在用熱情做事,熱情用完後,課綱還是被打回原點,教改變成一場災難。」

高中分組選修課增 全中教籲增員額避免教師過勞

108新課綱去年8月實施,全中教今天表示,高中因多元選修、分組課程等,造成教師工作倍增,若不增加人力,可能造成過勞,呼籲...

新課綱翻轉教學 老師就怕學生沒有疑問

12年國教新課綱徹底翻轉教育,特別是加入探究與實作課程,從做中學改變學習態度,也是老師間跨科、跨領域最大挑戰。南一中老師...

升大學考題愈來愈長 教師籲考試時間延長10分鐘

大考中心昨宣布110學年大學學測特殊生的延長考試時間擬再增10分鐘,第一線高中和補教老師表示近年學測、指考考題素養化,國...

【108課綱調查2】破解「學習歷程」迷思 招聯會:真誠才會感人

《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進行民調,「升學」是現場改革的巨大包袱,高中端對考招制度的擔憂和焦慮,主要來自升學新制「學習歷程檔案」,不確定大學會以何標準參採、學習成果該如何呈現及取材。對此大學招聯會執行秘書戴念華舉例,教師可以將課堂成果對準「解決社會問題」,例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就是很好的參考方向。

【108課綱周年】簡菲莉:校長是改革過程的「保溫瓶」

曾任宜蘭縣教育處長、台北市中正高中校長的簡菲莉,是108課剛從研發到實施的重要參與者,從宜蘭縣教育處退休後,積極在各地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