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整組壞了了!他每天運動堅持20年 為何最後連走路都困難原因曝

大S討生活費…汪小菲提債務人異議之訴反擊 敗訴理由曝光

禁用TikTok國家再加一!法國公共服務部長:禁令立即生效

【108課綱上路週年】回應/五大解方 讓教改繼續前行

利澤國中校長李苑翠(圖左)與教務主任游思芳(圖右)。記者余承翰/攝影
利澤國中校長李苑翠(圖左)與教務主任游思芳(圖右)。記者余承翰/攝影

聯合報昨日(07/09)推出《無效預算?揭露108課綱五大亂象》專題報導,各界討論熱烈。面對這波20年來最大教改,有許多第一線教師、學校,正努力拉近新課綱理念與現實間的距離,《聯合報》以實例歸納出五大解方,希望透過這些案例鼓勵教學現場,讓教改繼續前行。

許多第一線教師、學校努力實踐新課綱精神,調整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課堂風景。圖為示意圖。記者劉學聖/攝影
許多第一線教師、學校努力實踐新課綱精神,調整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課堂風景。圖為示意圖。記者劉學聖/攝影

解方一:了解自己的學生 定錨學校方向

108課綱鬆綁課程時數,學校有更多空間發展適合自己學生的特色課程,有些學校以學科為重,將多元課程偷偷用來趕進度,但也有不少學校在推動課綱過程中,認真審視學生特質與需要,為學生規劃適合的課程,找到學校可以長期努力的方向。

「我想要把這批孩子,很穩定的拉上來。」高雄市鼓山高中校長莊福泰說,鼓山的學生成績不是最頂尖,當明星高中強調加深加廣課程時,學校的彈性課程、多元選修著力在幫孩子培養學習方法,例如國中的彈性課程開設專注力、五感開發等課程,高一則從閱讀力開始培養。

莊福泰說,這些課程提升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不會只停留在單一課堂上,可以遷移到各學科,例如五感開發課程放大學生的感官體驗,學生觀察力更敏銳、圖文編寫層次更豐富,國文成績明顯提升,段考成績從倒數一躍成各班中的第一名。

當老師看到學生的改變,也更有動力推動課程改革。莊福泰觀察,學校老師一開始推動彈性課程時意願都不高,但近期開課程發展委員會,「老師們自發性提出來的課程多到課表放不下」,長期下來是好的改變。

解方二:團結力量大 教師共同分享課程

108課綱需要教師開發、自編教材的課程量較過去多出不少,許多教師有心無力,被龐大的授課時數壓垮,有學校建議教育部設計機制,讓各校間分享、交流課程,減輕第一線教師教學壓力,也讓好的課程可以持續運用與精進。

北一女中教務主任吳銘祥舉例,各校教師常會透過教師社群、各類型活動彼此交流,分享自己的教材設計與備課經驗,但現在主要靠教師們自己交流,若教育部能夠開發平台、建立認證和獎勵機制,將好的課程變成制式教材,有需要的教師可以自行運用,能夠減輕許多小校師資不足的負擔。

解方三:一步到位很困難 逐步改變減陣痛

宜蘭縣利澤國中幾年前就開始為新課綱做準備,教務主任游思芳坦言,各校都會有對新課綱擔憂或觀望的老師,不能要求一次到位,但可以逐步引導,一次改變一點,教師的陣痛就不會這麼大。

校長李苑翠舉例,學校每年都會推動教師參加公開觀議課,第一年參加的老師回來之後,先嘗試分組合作學習,建立合作習慣;第二年參加,老師們慢慢發現「素養」常需要靠跨領域課程來落實,有了前一年的分組合作學習經驗,老師們開始嘗試規劃跨領域課程,慢慢改變教學現場長年習慣。

游思芳說,利澤國中是小校,時間和人力都有限,但可以從小規模做起,例如素養教學,各學科先拿幾個單元試試看,彈性課程也是一堂一堂逐步完整,「當然有難度,但是可以努力的」。

解方四:共備、跨領域不是壓力 也可能是轉機

108課綱強調跨領域合作、老師共同備課,但許多學校教師苦於教學時數有限,擔心進度教不完,對跨領域備課感到很吃力。不過台南市崇明國中校長陳威介認為,學校老師若能合作、做好共備,還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成效。

陳威介說,老師永遠都會覺得教不完,「但學生還不是都在會考上表現出成績?」只要老師觀念改變,問題就迎刃而解。例如學校跨領域教學團隊就以空汙、溫室效應等全球環境議題為專題探索,整合式的加深加廣,利用彈性課程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各學科知識。

解方五:地方政府支持 逐步提升縣市教育力

曾任宜蘭縣教育處長、台北市中正高中校長的簡菲莉,退休後持續到各縣市協助各校推動新課綱,她觀察到部分縣市開始重視教育的「土壤」,支持現場教師、產生屬於自己縣市特質的教育論述,而非只著重吸睛的煙火式政策,「長遠下來,各縣市的落差一定會拉出來」。

例如花蓮縣,10幾個國中小校長在課程督學的引導下,自發性組成社群,去深入瞭解何為素養;苗栗縣6成以上學校都是6班以下的小校,師資嚴重不足、老師流動率高,彈性課程對學校挑戰很大,但苗栗縣推動各校校長上台論述自己學校的課程規劃,大家互相交流想法,攜手慢慢前行。

「108課綱需要老師能落實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要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各縣市如何支持很重要。」簡菲莉說,108課綱是該做的方向,雖然仍有很大挑戰和問題,但她樂觀其成,改變不會一下發生,時間軸要拉長到10年來看,希望給新課綱多些包容。

《聯合報》將於7月13日至14日連續兩天推出「108課綱上路周年大調查」,公佈1243位民眾、929所學校的民調結果與第一線教師心聲、建議。

《聯合報》另將於8月份於聯經書房舉辦108課綱系列活動,邀請專家為焦慮與擔憂的家長解惑,歡迎各界參與。

8/17(一)19:00-21:00

108課綱好難懂?專家讓你問到飽

8/29(六)14:00-17:00

怎麼做好學習歷程?生涯探索是第一步

素養

相關新聞

半數學校師資不足 血汗教學磨光教師熱情

108課綱上路周年,《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1243位民眾進行民調,有近半數學校反映教學現場師資不足,教師有熱情但負擔沉重,有教務主任哀嘆:「大家現在用熱情做事,熱情用完後,課綱還是被打回原點,教改變成一場災難。」

高中分組選修課增 全中教籲增員額避免教師過勞

108新課綱去年8月實施,全中教今天表示,高中因多元選修、分組課程等,造成教師工作倍增,若不增加人力,可能造成過勞,呼籲...

新課綱翻轉教學 老師就怕學生沒有疑問

12年國教新課綱徹底翻轉教育,特別是加入探究與實作課程,從做中學改變學習態度,也是老師間跨科、跨領域最大挑戰。南一中老師...

升大學考題愈來愈長 教師籲考試時間延長10分鐘

大考中心昨宣布110學年大學學測特殊生的延長考試時間擬再增10分鐘,第一線高中和補教老師表示近年學測、指考考題素養化,國...

【108課綱調查2】破解「學習歷程」迷思 招聯會:真誠才會感人

《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進行民調,「升學」是現場改革的巨大包袱,高中端對考招制度的擔憂和焦慮,主要來自升學新制「學習歷程檔案」,不確定大學會以何標準參採、學習成果該如何呈現及取材。對此大學招聯會執行秘書戴念華舉例,教師可以將課堂成果對準「解決社會問題」,例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就是很好的參考方向。

【108課綱周年】簡菲莉:校長是改革過程的「保溫瓶」

曾任宜蘭縣教育處長、台北市中正高中校長的簡菲莉,是108課剛從研發到實施的重要參與者,從宜蘭縣教育處退休後,積極在各地協...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