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名字沒有龜也值得去!教部鼓勵登龜山島認識海洋

今年是龜山島開放20周年,觀光局日前推出姓名有「龜」字可免費登島優惠,引發議論。教育部則從認識海洋生態觀點出發,指出登島可看到由海底溫泉形成的漸層牛奶海,還有龜山戴帽、龜岩峭壁等特殊景觀,相當值得。這周是海洋教育周,教育部鼓勵民眾多走訪台灣的美麗島嶼,實踐親海、知海、愛海的「海洋素養」。
教育部在臉書粉絲專頁以圖像表示,龜山島僅每年3到11月開放,登島前要上「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完成線上申請,然後再由宜蘭烏石漁港搭船到龜山島。搭船也可適時準備暈船要,以備不時之需。
教育部介紹,龜山島是一座火山島,且是活火山。它的名稱由來是因外形像浮龜,是孤懸於海中的火山島,因而得名。龜山島曾有居民多達759人,大多是閩南移民,靠捕魚和種花生為生。直到1977年因軍事需要,遷村到頭城大溪。
教育部也分享龜山八景,包括龜山朝日、龜島磺煙、龜岩巉壁、龜卵觀奇、靈龜擺尾、神龜戴帽、眼鏡洞鐘乳石,以及海底溫泉湧上流。
教育部長潘文忠在個人臉書上表示,我們是海洋的國家,能知海愛海,大概是我們成長於這塊土地的本能。海是戶外活動好夥伴,也帶給我們物產、帶著我們連結世界。
潘文忠說,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也是第一屆「國家海洋日」與教育部「海洋教育周」。為讓孩子從小能親海、敬海,教育部近年推動海洋教育,將之納入108課綱並融入各領域課程。不只是近海學校推動,位於市中心的師大附中,也以海洋作為核心議題,規畫系列跨領域課程。國內博物館如海科館、海生館也規畫豐富展覽與活動,邀民眾參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