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帶高關懷學生爬高山冒險 接觸大自然險象學謙卑

中輟、吸毒中學生求學路難走,六年前從桃園治平高中退伍的教館呂理祿把高關懷學生帶上高山進行「冒險教育」,助他們在與大自然互動過程中,擺脫毒癮,重新找回自己的價值。
呂理祿去年獲教育奉獻獎,他就讀體育大學時初接觸冒險教育,發現這是有效啟發高關懷學生的好方法。他說,冒險體驗的強度要夠,征服大山大海,感受才深刻;體驗的時間要夠長,最好超過三週以上,以有效隔絕孩子們過去養成的惡癮與惡習。
呂理祿2011年起帶領桃園市校外會舉辦的「高山探索體驗營活動」,至今已超過16場。他指出山上氣候詭譎多變,途中多有坍方、土石流,過程險象環生,再怎麼逞兇鬥狠、目中無人的街頭小霸王,面對大自然的嚴厲管教,也會立刻謙卑順服起來。
大自然也最適合不愛束縛的孩子,是可以自由親近、親身體驗的地方,「這裡沒有老師,當然也沒有課本,整座山就是一本教科書,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旅居山上時,呂理祿為助學生專注,每天給他們一個主題,例如仔細聽大自然說了什麼?夥伴們說了什麼?或者,注意周遭發生什麼?對什麼印象深刻?夜晚相聚時,請學生們各自分享。
無論說了什麼,或什麼也沒說,呂理祿說,希望幫助孩子不只用腳行走,更要用心思考,好將山上的一切,深深留在生命中。
呂理祿說,許多才上山就想急著下山的孩子,終於試著與自然融合,學著了解自然也瞭解自己,與周遭人事物產生連結,學習注重他人感受。
經過山上的磨練,許多孩子下山後的行為也開始出現變化,懂得感謝、禮貌,生活步入正軌,思想逐漸成熟。他們之中,有的從此與過去告別,重返學校完成未竟學業;有的找到工作,學習一技之長,展開新的人生旅途。
一個曾在毒品中打滾的高關懷學生,跟著呂理祿多次上山冒險,終於有了重新步入正軌的勇氣。不過,當他下了山,面對不曾改變的現實環境與誘惑時,又多次想放棄。呂理祿說,這就像和孩子的過去拔河,拔贏了,你就贏回了一個生命。
「這是一個沒人願意做的工作。」呂理祿說,即使太辛苦、太危險,責任沉重,且成效不高,他仍集結了10多個教官、志工與老師組成團隊,相信孩子不能被放棄,所以與孩子共赴一場又一場冒險之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