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新課綱成效 教部追蹤1萬2千名新舊課綱生學習表現

教育部首創「台灣學生成就長期追蹤計畫」,每年撥一千萬元經費,針對末屆舊課綱學生及首屆新課綱學生,分別抽樣200校、6000名七年級生,在每年5、6月抽考國、英、數、自、社等5科任意2科,記錄且對照新舊課綱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習表現,持續至高三畢業,作為未來教育改革的依據。
計畫調查機構為教育部國教院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中心主任任宗浩表示,教育部往年的學生表現調查皆為零星、單次形式,未曾有這麼大規模且長期追蹤的調查形式。且此計畫也會找學生的家長、教師、校長填答匿名問卷,蒐集來的資料就是新課綱的「體檢報告」。
任宗浩表示,目前計畫率先調查2群對象,一是107年9月入學的七年級生,也是最後一屆的舊課綱學生;二是108年9月入學的七年級生,也是首屆新課綱學生。教育部抽樣全台200間國中,每屆選一班,總計約6000名學生,在每年5、6月進行學科能力檢測。
任宗浩表示,檢測會讓學生隨機抽考國、英、數、自、社等5科任意2科,各科試題皆用電腦作答,且涵蓋多媒體素材,例如英文科,可能給學生瀏覽甜點店的英文版網頁,提供店家的聯絡方式、餐點資訊等,學生要寫一封電子郵件向店家下訂單,描述自己的預算及需求,考驗學生在生活應用語言的素養能力。
不過,任宗浩也說,由於抽樣學生以班級為單位,等到國三升高一後,學生各奔東西,可能有樣本流失的風險。但教育部相信,參與學生因可體驗多媒體電腦素養導向評量,也就是未來升學考試方向,學生應有誘因定期參與檢測,且只要計畫樣本數維持1/3至1/4,調查效度不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