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 教部:建議定期上傳

十二年國教課綱即將上路,教育部前年就訂定「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作業要點」,要求高中生在規定時間內登錄課程學習成果,經任課教師認證「學習歷程檔案」,以強化申請入學備審資料真實性。但教部近日表示,「學習歷程檔案」非強制性,未來考生仍可自製備審資料,被外界質疑政策改變,引發家長和高中端憂慮。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昨未直接回應是否政策改變,僅說所謂「非強制性」,主要是讓未上傳學習歷程資料的學生,也有參與申請入學的機會。教部將微調「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作業要點」內文用字,讓外界更清楚學習歷程檔案的意涵。
朱俊彰說,在考招階段,學生提供具可信度的備審資料,也是責任;教育部規畫「學習歷程檔案」即是提供考生一個數位化工具,簡化考生製作備審的流程,也替資料的真實性把關。未來考生若自製備審資料,大學端審查介面也會與學習歷程檔案進行區隔、各別標示,建議考生定期上傳學習歷程檔案,確保資料可信度。
教育部昨在立法院專案報告「強化科學教育推廣至國民教育及原住民教育之應用」,立委黃國書質詢說,教育部把學習歷程檔案喊得震天價響,高中端也多年前開始準備、建置平台,但教部如今又改口,學生不強制上傳學習歷程,仍可自製備審資料參加考招,是政策大轉彎。
根據教育部一○六年公布、預計一○八學年起實施的「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作業要點」第四條,確實明文規定學生「應」於規定時間內登錄課程學習成果,並經任課教師認證。教育部也曾製作懶人包「學習歷程檔案面面觀」,表示將以學習歷程檔案取代現行備審資料。
建中教務主任蔡哲銘說,學習歷程檔案的定位,是現行備審資料的進階版,意在改善過去資料缺乏可信度,或考生拖到高三下才準備、難免急就章,資料呈現的學習成果沒能對準科系的需求。若考生定期更新學習歷程檔案,可大幅改善上述問題。
他也提醒,教育部雖說考生可自製備審資料,參與未來考招;但就大學端而言,自製資料,與學習歷程檔案資料一定有別,建議高中生在求學三年,踏實完善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