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戶外教育 每年將培育200名種子教師

戶外教育已納入十二年國教課綱,也列為校訂課程,但目前部分現場教師仍不熟悉戶外教育內涵,甚至把戶外教育誤以為就是校外教學。教育部國教署與國教院合作,針對戶外教育進行種子教師的培訓,每年預計培育200名國中小種子教師。
教育部今天舉行戶外教育成果發表會。教育部國教署組長武曉霞受訪時表示,為加強戶外教育的師資培育,國教署提供各縣市政府更充足的補助,鼓勵各縣市中小學規畫校訂課程時,與綜合領域、自然領域等高相關領域的老師共同備課。
武曉霞表示,最新計畫是補助「戶外教育自主學習課程」,目標是各縣市補助20所國中小,預計全台將有400所學校投入戶外教育自主學習課程的研發。
台中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蕭戎是戶外教育推動會協力團隊的研究員,近年積極讓更多學校了解戶外教育的精神。蕭戎說,政府在推戶外教育的態度是先求普及,下一個階段才是走向「優質」,這幾年還在打基礎的階段,因為還是有很多學校老師對戶外教育的想像仍停留在「校外教學」。
蕭戎說,戶外教育推動會協力團隊過去跟縣市政府承辦人訪談時,發現有些承辦人仍覺得戶外教育跟環境教育、海洋教育很相似,誤以為戶外教育只是一種教育策略或方法,還有很多學校長官或老師認仍為戶外教育不過是以前的校外教學,只是把學生帶出去玩一玩、走馬看花,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戶外教育看重的是教育內涵、跨領域學習和學習者中心。」蕭戎說,戶外教育是十二年國教實施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他舉例,台中有一間國小教學生,利用當地葡萄產業,透過義賣方式幫助慈善團體,小朋友從種葡萄開始,一直到賣葡萄一手包辦,也能從中體會農人工作的辛苦。
蕭戎說,戶外教育也可以擴充現有課程所缺乏的內涵,例如生活技能。把學生帶去露營,脫離家長照顧的舒適圈,學習生活自理的能力;也有學校引入登山等等冒險計畫,讓學生學習如何幫助別人,培養人際互動的能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