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會:觀課非評鑑 教師不用「教學表演」
12年國教新課綱總綱內明訂「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年應在學校或社群整體規劃下,至少公開授課一次」,但引發許多教師質疑,認為公開觀課就是教學觀摩、公開觀課要書寫詳細的教學方案、會拿來做評鑑等錯誤訊息。全教會今天推出「觀議課實務手冊」,希望讓讓成為教師的專業對話。
日前全國教師會召開記者會認為教師公開授課屬於教師專業成長,應訂在教師法相關辦法中,且應有明確規範。全教會仍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外及「公開觀課」模式。
但公開觀課未上路就引發諸多質疑,錯誤訊息都可能造成教師的抗拒,讓公開觀課流於形式。因此,全教會在高雄市教師會的協助下,從第一線教師的角度來推動適合教學現場的公開觀課模式,以避免錯誤方式影響公開觀課制度。
策畫「觀議課實務手冊」的高雄市教師會理事長董書攸說明,教育現場對於「公開觀、議課」的理解與想像其實有著十分大的歧異,有「以教學觀摩為想像」的恐懼;有「以觀課為名,實為教師評鑑」的疑慮;甚至有「教師分級」的耳語;也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心態。
他指出,公開觀課的重要原則,包括觀課的內容由教師同儕彼此共備而成,觀課者與被觀課者有足夠的理解與默契;觀課夥伴以「協助」的立場觀察孩子在課堂中的學習表現,可提供被觀課教師更多課堂訊息;公開觀課不是教學觀摩,更不是教學評鑑;授課教師不須做「教學表演」,而觀課者更不用拿著檢核表,替授課教師打分數。
全教會推出「觀議課實務」手冊,期待對「公開觀課」有正確認知,才能有效開啟教師專業對話的大門。全教會將繼續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也將繼續印製成果出刊,以第一線教師的專業成長需求,引領合適的推動政策,避免錯誤方式扼殺了教師的熱情。
全教會理事長張旭政也說,未來教育部、地方政府擬定相關辦法時一定要參照手冊,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