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拍不看 消弭「復仇式色情」

【110學測】
學生寒假期間上網及透過手機App交友機會大增,近來偷拍及自拍私密影像的「復仇式色情」事件不少,教育部昨天提醒家長多關心子女交友及網路使用情形,避免成為「復仇式色情」被害人或散布幫凶。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表示,「復仇式色情」是指未經同意而散布當事人的私密影像、照片讓他人觀看,甚至以散布及告知親友等方式脅迫當事人,常發生於親密關係分手暴力或網路誘騙的情感關係,涉及身體自主權、隱私權及名譽等侵害,相關檔案如經網路流傳至國外或遭有心人士存取,將持續造成被害人生活及心理的傷害。
如要避免復仇式色情流竄校園,學特司指出,首先應避免成為被害人的風險,培養情感關係,切勿以拍攝及傳送私密影像或照片等方式進行,雙方也不宜彼此索取或提供。其次,如果得知同學或親友的私密影像被分享散布,應立即向警方報案檢舉,如參與轉傳及散布,也將負相關法律責任。
由於寒假期間學生上網時間增加,教育部提醒家長應多了解子女上網交友情形,可利用「教育部網路守護天使」程式系統,防止瀏覽色情、毒品等非法網站。同時要關心子女外出,尤其與網友見面時對自我安全加強保護,避免發生性侵或性騷擾案件。
開學後,教育部也呼籲學校老師應多留意學生情緒是否有異狀,以儘早發現及依法消弭「復仇式色情」事件,維護學生正常校園生活及學習權益。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