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抗蛇毒血清的非洲貧農 只能等待死亡

致命的蛇吻
【撰文、攝影: 托馬斯. 尼科隆 T H O M A S N I C O LO N】
全世界每年有超過10萬人死於蛇咬傷,其中大約95%的死亡案例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貧困鄉村社區。要獲得治療很困難,抗蛇毒血清也供應不足。這是一場健康危機。
全球蛇咬傷危機的縮影:在一個偏遠地區被咬傷,距離最近的醫院有好幾小時的路程,傷者完全沒有獲救的機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世界每年有高達13萬8000人死於蛇咬傷,其中大約95%的死亡案例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貧困鄉村地區。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是重災區之一,據信這裡每年有多達3萬人死於蛇咬傷。但是一些醫生和蛇咬傷專家表示,真正的死亡人數可能是這個數字的兩倍。一個主要因素是該地區嚴重缺乏能中和危險蛇毒的唯一藥物:抗蛇毒血清。而讓問題更複雜的是,許多受害者因為沒有錢或交通不便,或是因為對西醫的不信任,不願去醫院或無法及時趕到醫院。
許多衛生所的工作人員在治療蛇咬傷方面訓練不足,而且即使有現成的藥物,對許多受害者來說也太貴了。此外,大多數更可靠的非洲抗蛇毒血清需要冷藏以保持穩定和有效。在頻繁斷電的情況下,即使在城市,將藥物保存在低溫環境也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非洲大多數的蛇咬傷受害者都是農民,他們光著腳或穿著涼鞋在偏遠的田地裡工作,這讓他們特別容易受到傷害。一旦遭到毒蛇攻擊,就得開始與時間賽跑。送到最近的醫院可能需要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到那時可能已經太遲了。
包括曼巴蛇與眼鏡蛇在內的蝙蝠蛇科毒蛇所分泌的毒液,可以在數小時內致死。牠們的神經毒素會迅速麻痺呼吸系統的肌肉,使人無法呼吸。然而,蝮蛇科毒蛇的毒液,可能好幾天才會致死,這些毒素會干擾凝血,導致發炎、出血與組織死亡。
一旦受害者抵達治療中心,生存取決於兩個關鍵點:是否有可靠的抗蛇毒血清可使用?若有,醫療人員是否知道如何施打?在非洲撒哈拉以南,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往往是否定的。
有些人根本沒被送去醫院。家人可能會向傳統治療師尋求幫助,治療師也許會敷上樹葉或是動物骨灰,或在被咬的肢體綁上止血帶,這可能會限制血液流動,造成危險。巴爾代表示,有些植物療法確實能緩解疼痛並減少腫脹,但是他們沒有辦法挽救受害者的生命。
如今已是世界著名爬行類學家暨蛇咬傷講師的巴爾代,在尋找治療方式多年後發現,表現最好的是法國製藥公司賽諾菲生產的抗蛇毒血清Fav-Afrique,它對非洲十種最危險蛇類的毒液有效,但該公司已於2014年停止生產這種藥物,因為它不賺錢。
生產抗蛇毒血清是一個漫長且昂貴的過程,而且由於絕大多數需要這種藥物的人都生活在開發中國家,所以這類藥物無法帶來龐大利潤。
抗蛇毒血清的生產需要實際的毒液。這些毒液來自圈養了成千上萬隻蛇的實驗室,每月採集一次毒液。根據蛇種的不同,製藥公司為毒液所付出的價格,可以高達1公克數千美元。
然後,量少到不至於產生有害影響的毒液,會被注射到馬或是其他大型哺乳類動物體內,這些動物的血液會產生抗體。之後,動物的血會被抽出來,再由實驗室技術人員分離出抗體,進行純化,製成抗蛇毒血清。即使有高品質的抗蛇毒血清,治療蛇咬傷也得碰運氣。為非洲診所提供用品與培訓的美國阿斯克勒庇俄斯蛇咬基金會創辦人喬丹.班傑明表示:「公開數據與研究非常缺乏。」
「有時候,應該能治療某些物種的抗蛇毒血清,在一些地區完全沒有作用。」在科羅拉多州工作的醫學毒理學家、同時也是該基金會的醫學主任尼克.布蘭德霍夫說。例如,「鼓腹膨的毒液可能隨每個地區而不同。這非常複雜。」....更多內容文章,在《國家地理》雜誌2020年12月號 NO.229「木乃伊工坊—通往來世的好生意」
【托馬斯.尼科隆是攝影記者,也是國家地理探險家,專門報導熱帶雨林的保育狀況。這是他為《國家地理》雜誌撰寫的第一篇報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