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安即國安 提升資安韌性 實踐企業永續

【文.呂正華】

近年來,政府與企業積極推動數位轉型,而隨著數位科技時代各類新興技術快速發展,無可避免會面對更複雜多變之資訊安全威脅,包括數據洩露、網絡攻擊、勒索軟體和身分盜竊等,這些威脅不僅會對企業的財務和聲譽造成損害,還會影響客戶之信任和整體業務營運,因此,資訊安全已不再僅僅是保護數據資料之技術問題,而是關係整個企業經營之戰略性議題,爰需積極強化資安風險之辨識、評估及控制,且更需要透過跨產業、跨領域聯防合作,打造更強韌的資安防護體系。

我國於去(2022)年8月成立數位發展部,下轄 6 個司及資通安全署與數位產業署,今(2023)年 2 月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資安院)正式揭牌,相關努力皆係希望為民眾打造安全、安心及安穩之數位環境。

資安對企業永續的重要影響

環境、社會與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為企業永續治理框架,用以評估一家企業永續經營及風險管控能力。資安為 ESG 中重要元素,因涉及企業如何管理和保護敏感資訊和數據,以確保公司及其利害關係人利益不受損害。在數位轉型加速發展下,企業遭受網路攻擊情況有逐年增加之趨勢,尤其自 2018 年後陡升,新冠疫情趨動了遠距工作型態,亦讓企業內網、外網邊界模糊,防衛變得複雜,企業被攻擊介面變多,而我國產業多是彼此相連的上下游供應鏈,駭客只要找到一個破口,就可以循線往上又往下進行攻擊,甚至造成企業營運中斷等重大損失。以下列出資安影響企業永續之幾個層面:

1 客戶信任、品牌價值與企業信譽:

現今的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個人資料保護,企業資訊安全直接影響客戶之信任,一次資安事件可能不僅導致客戶流失,還會損害品牌聲譽,對企業永續性造成嚴重威脅。當企業無法保護其客戶和合作夥伴的相關資訊,遭受數據洩露或盜竊事件,其信譽將受到損害,導致客戶與投資者失去信心甚或發生法律訴訟,都是影響企業永續之風險。

2 高規格的法規遵循:

歐盟和美國等許多國家都已制定嚴格的資訊安全法規,要求企業確保客戶資料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如違反法規則可能面臨巨額罰款,這不僅對企業財務狀況造成損害,亦將對企業永續性造成不利影響。

3 確保業務持續性:

企業如發生資訊安全事故可能導致業務中斷,進而產生重大損失。因此,企業必須審慎應對以減少資安事件及其對業務運作之衝擊,方能確保企業永續。

我國資安規範之現況與趨勢

我國政府積極推動發展國家安全及產業兼具的資安政策,以強化資通安全力道,我國資訊安全相關規範主要包括:《資訊安全管理法》、《個人資料保護法》,以及上市(櫃)公司資通安全管理措施等,旨在確保政府機構與企業妥善管理和保護敏感資訊。

1 資通安全管理法:

為積極推動國家資通安全政策,加速建構國家資通安全環境,我國於 2019 年正式施行《資通安全管理法》,除專注於強化政府、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並要求相關業者建立資安管理體系,進行風險評估和通報資安事件;而近來各界關心《資通安全管理法》之修法進度,數位發展部刻正全面檢視《資通安全管理法》並進行法規調適及修法作業。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23.11月號】

延伸閱讀

以ESG永續概念 營造企業與表演藝術的雙贏

調查局擬增設一副局長 明年初高層人事爭奪戰提早開打

證交所赴日拜訪資安軟體、新藥創新企業 盼來台上市

如何提升全民數位韌性?數位部結合產業暨在地組織展現實作成果

相關新聞

人壽保單的強制執行

壽險契約或解約金、累積之保單價值準備金,得否作為強制執行的標的?學說或實務見解不同,惟經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裁定肯認後,保單遭強制執行案件量暴增,恐引發爭議,金管會日前預告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擬明定免予強制執行之保險契約類型,並引入國外介入權,盼兼顧債務人、債權人和其他利害關係人權益,維護保險保障。

營所稅申報損益項目 不符規定之五種補稅情形

營利事業申報營所稅,若有損益項目申報不符規定,遭稅局查核補稅,可能加徵利息,或處以罰鍰。本文彙整可能發生的五種情形與實務應注意事項,包括:補稅加息免罰、補稅加罰、補稅免息免罰、補稅加徵滯納金與利息,以及未依扣繳規定之處罰並向員工補徵綜所稅等。

金融機構 財務碳排放實務

金融業雖不屬於高碳密集度產業,然而,其透過投融資、保險或承銷業務影響力而間接 促成之碳排放,被視為檢視金融機構淨零轉型的關鍵指標。IFRS 永續揭露準則 S2 號更明確要求金融機構揭露投融資組合財務碳排放。金融機構應即早設置財務碳排放計算工作流程與管理機制,幫助利害關係人瞭解投融資活動對整體氣候的影響,並抓住低碳經濟轉型的商業機會。

解密「臺版 N號房」鏈上金流 區塊鏈暗影—揭露數位犯罪新危機

「臺版 N 號房」事件曝光,隱匿且可能非法的鏈上金流,也突顯區塊鏈、加密貨幣等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確實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孕育了各種新興金融犯罪的可能性。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區塊鏈技術真的是這些新型金融犯罪的原罪嗎?

金融業範疇三碳排放與 綠色金融之關聯:投融資、承銷與保險業務

在推動永續發展上,金融機構主要目標是藉由綠色投融資活動,協助客戶減排,進而實現淨零排放,乃屬於範疇三排放。國際碳核算金融聯盟(PCAF)持續發布與擴展碳排放相關準則,協助金融機構蒐集、衡量與揭露碳排放數據,國內已有多家金融機構加入,有助制訂碳排策略、推動綠色金融。

內部控制新扉頁 永續資訊之管理

金管會要求上市(櫃)公司應將永續資訊之管理作業納入內部控制制度,證交所與櫃買中心亦整合國際標準與我國規範,發布參考項目範例,協助企業建立必要之永續資訊相關內部控制制度,提高永續資訊揭露品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