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淨零發展之碳費徵收與碳交易配套研析

【文.李堅明、金士懿】

2021年於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的第26屆氣候大會(COP 26),開啟全球「淨零競逐」(Race to Zero),全球已有超過133個國家承諾淨零排放(Net Zero Tracker, 2023)。我國也於去(2022)年12月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簡稱《氣候法》)立法,制定2050年淨零目標,並規劃明(2024)年開徵碳費,做為促進國家減碳的市場誘因工具。

碳費開徵在即,相關配套措施將影響國家減碳動能及企業成本負擔,成為關注焦點。爰此,本文首先界定國際推動碳交易制度的政策意涵,進而,參考環保署研議中的碳費徵收方式,研擬兼具環境有效性、成本有效性及環境完整性的碳費與碳交易制度配套措施,提供政府制定碳費制度參考。

國際推動碳交易制度的政策意涵

一、促進全球合作,提高 NDCs 雄心:

要達到全球暖化控制在1.5°C,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需要減少 43%(相對於 2019年排放量 )(IPCC, 2022)。 然而,最新的全球國家自訂減量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s)統 計 顯示,2030年約僅減排7%,差距約6倍(WRI, 2022)。如何彌補此排放差距?已成為聯合國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on Climate Change;UNFCCC)刻不容緩課題。

基於氣候變遷因應是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以及各國減排具有瓶頸(例如技術不足與減排成本高等限制),需要全球合作解決。爰此,UNFCCC鼓勵締約國應用《巴黎協定 》 第6條, 促進各國提出具雄心的NDCs目標。由於境外碳權抵換具雙重效益,企業抵換效益與國家抵換效益,因此,各國均善用《巴黎協定》第6條機 制。 例如日本NDCs設 定2030年 減 排46%雄心目標,規劃透過「共同減量機制」(Joint Crediting Mechanism;JCM), 於2030 年取回1億噸境外碳權,抵減國家NDCs目標。瑞士推估2030年可減排37.5%,為達成2030年減排50%的NDCs雄心目標,決定向秘魯購買「國際可轉換減排成果」(International Transferable Mitigation Outcome;ITMOs),以抵銷不足的12.5%。

二、碳權經營具減碳成本優越性

(成本有效性):

企業因應淨零轉型策略,包括:

1.企業內部減碳:以臺灣能源密集產業為例,2021年平均減碳成本約 6,000 ~ 7,000 元/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綠色生產力基金會,2022);

2.購買綠電 /綠證:臺灣電力係數約0.509公斤/度(2021),一張再生能源憑 證為1,000度綠電,因此,減排1噸CO2e,約需要購買2張綠電憑證,成本約6,000元/噸 CO2e;

3. 碳權經營:以自然碳匯碳權為例,平均成本約 600 ~ 900 元/噸 CO2e。

綜上,可凸顯購買碳權的成本優越性,因此,企業經營碳權,具兩項成本優越性:(1) 減輕企業階段減碳目標成本負擔,等待減碳科技成熟;(2) 補足淨零的最後一哩路。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23.3月號】

延伸閱讀

彭啟明列出吃蔬食5好處 當初因證嚴法師鼓舞而開始

生技、基建、減碳 打聚光燈

種樹好處多 立委莊競程贈樹苗 千株半小時就送光

新光醫院今簽署永續發展倡議 朝全台首家「淨零排放」醫院邁進

相關新聞

生成式AI潛藏的道德風險與資安危機

「你問過 ChatGPT 了嗎?」生成式 AI 已成為當今社會的顯學。但在享受便捷的生成式 AI 工具的同時,其安全與道德風險也逐漸潛入,動搖著企業與個人的資安危機。運用 AI 優勢同時掌控數位風險,將是企業治理未來重要的關鍵。

基本所得額不計入房地合一交易損失 似有損納稅人權益

房地合一交易若發生損失,於計算最低稅負的總「課稅所得額」時,因現行申報書設計所囿,無法將交易損失與當年度所得相抵,使納稅義務人可能負擔較多稅負,建議主管稽徵機關宜調整申報書。

保險業接軌IFRS 17之挑戰與契機

IFRS 17 以公允價值評估保險合約負債,可解決現行保險業資產負債不匹配之情形,使財報表達更貼近保險業經營實質,回歸保險業經營之核心價值,本文說明適用 IFRS 17 下保險收入對財務報表之影響及導入實務,給予營運流程治理及資產負債管理之建議。

112年董事會及股東會應遵循法規重點與因應

今(112)年股東會旺季即將到來,公司董事會或召開股東會有哪些新規定及應配合遵循事項?上市櫃公司宜儘早掌握與做好因應準備,保障股東權益。

淨零碳排下 企業稅務治理與ESG之連結

ESG 議題持續受到全球關注,成為衡量企業行為標準,企業在擬定ESG 策略及方案時,無法忽視稅務治理之關鍵,藉由歐盟開徵碳關稅之時,建立高透明度的稅務架構,並於永續報告中敘明稅務影響,是彰顯企業落實 ESG 的具體作為的最佳時機。

貨物稅退稅款及政府補助款 之入帳與申報

依財政部解釋令規定,貨物稅減徵退稅認列為固定資產成本減項,政府補助款認列為遞延收入。雖然均以資產耐用年數為基礎,逐年認列為損益,惟又因是否考慮殘值,使認列數字不同,對收入認列亦會有影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