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生一個就送萬元現金?新加坡推「搶救生育大補貼」

預防野生動物脫逃 林務局擬修法最高可重罰30萬

還有狒狒逃脫?多隻長頸鹿死亡、埃及聖䴉也逃過?一表看六福村動物飼養爭議

最新稅務新規 四大重點一次看

【文.黃彥賓、施淑惠】

(2023)年即將上路之稅務新規,最眾所矚目者為,營利事業或個人認列受控外國企業(Controlled Foreign Company;CFC))所得制度將於今年開始施行;其次,今年起,民法成年年齡下修為 18 歲,稅法中有涉及「成年」或「未成年」之規範,也將受影響;再者,資通安全相關投資於今年 2 至 5 月可向經濟部及國稅局申請去(2022)年度之投資抵減。此外,稽徵機關為提升課稅 資料 掌握程度,新增平台營業人應公示稅籍與交易紀錄保存之新規,以上四大稅務新規重點分別說明如下。

重點一:

CFC制度今年上路

我國營利事業或個人直接或間接持有,在臺灣境外低稅負國家或地區之關係企業股份或資本額合計達 50%以上或具有重大影響力者,除符合豁免門檻規定外, 應將該 CFC 當年度之盈餘,按其持有股份或資本額之比率及持有期間計算,認列投資收益,計入我國營利事業當年度之所得額或個人基本所得額中課稅。而所謂「低稅負國家或地區」,財政部已於去年12月修正公布參考名 單,臺灣常見之投資地區,包括:澳門、百慕達、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巴哈馬、香港、新加坡、貝里斯、汶萊,以及薩摩亞等國均列入名單中。CFC制度相關規定彙總如下。

1. 不溯及既往:

不溯既往原則是指,於今年度(含)以後依據財政部頒布之適用辦法所計算之CFC當年度盈餘才適用此制度課稅。

2. 豁免門檻:

CFC制度兩個豁免情形,分別為 CFC 有實質營運活動及個別 CFC 當年度盈餘在新臺幣(以下同)700 萬元以下(微量盈餘豁免)。惟為避免個人或營利事業藉由成立多家 CFC 分散盈餘,因此 相 關 適用辦法規定,全部CFC當年度盈餘或虧損合計為正數, 而且超過700萬元時,所有的 CFC 當年度盈餘(正數)都要計入所得額課稅。

3. 個人與營利事業之異同:

個人 CFC 制度之判斷與營利事業 CFC 制度雷同,而於控制要件股權之計算略有不同;其多一個篩選 標 準,即個人、配偶及二親等以 內親屬合計直接持有 CFC 股權10%以上,始需按其持股比率計算 CFC 所得。此外,個人之 CFC 所得,一課稅年度全部海外所得合計在100萬元以上,才須計入基本所得額,並可扣除 670 萬元免稅額後,再計算最低稅負;與營利事業之 CFC 所得直接併入課稅所得之計算方式不同。

4. 營利事業應檢附之文件:

CFC 制度正式上路後,營利事業於明(2024)年辦理今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依規定格式揭露營利事業及其關係人之結構圖、年度決算日持有 CFC比率、CFC 前十年虧損扣除表、認列CFC投資收益表等,並應檢附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CFC財務報表等相關資料,提醒企業應預為備妥。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23.1月號】

延伸閱讀

房市急凍!房地合一稅破天荒負成長、12月年減逾二成

影╱前財長提超徵稅收優先還債 王鴻薇問:過去多少還債?

國民黨團批稅收超徵行政失靈 呼籲政府檢討

曾銘宗:國民黨團支持發現金沒政治算計 柯建銘別算計

相關新聞

認購股份後才發行股票 交易所得如何課稅

若公司成立或增資時未發行股票,日後在買賣前才發行股票,出售所得屬證券交易所得,抑或是證券交易所得,以該股票是否已依法簽證或登錄發行為準。股票之持有期間,可自認購股款之「繳納股款日」起算,有利於法人股東長期持有的認定。

認購股份後才發行股票 交易所得如何課稅

若公司成立或增資時未發行股票,日後在買賣前才發行股票,出售所得屬證券交易所得,抑或是證券交易所得,以該股票是否已依法簽證或登錄發行為準。股票之持有期間,可自認購股款之「繳納股款日」起算,有利於法人股東長期持有的認定。

BNPL「先買後付」的優勢與警訊

電子商務加速發展,網購已成為民眾生活日常,但如何讓取貨更迅速、付款方式更多元,先買後付「BNPL」的付款模式已然加入金流的戰場,BNPL如何實現普惠金融的優勢,又能否將卡債風暴引以為戒,金融機制與消費者保護如何完備?

因應淨零發展之碳費徵收與碳交易配套研析

因應 2050 淨零目標,《氣候變遷因應法》已於年初三讀,並規劃 2024 年開徵碳費,做為促進國家減碳的市場誘因工具。碳費開徵在即,相關配套措施將影響國家減碳動能及企業成本負擔,成為各界關注焦點。本文依據國際與國內推動現況,提出碳權與碳交易制度的相關配套措施,供各界參考。

FTX破產風暴核心關鍵與省思

在加密貨幣平台市場,樓起樓塌,不過轉眼瞬間之事,說的正是 FTX 的破產事件。從創辦人鋃鐺入獄、跌落神壇,其公司治理問題、高風險資產配置行為也一一浮現。當加密資產領域,各式各樣新奇嶄新商品、玩法與應用場景不斷推陳出新、目不暇給之時,金融監管與法制是否能及時跟上腳步?

氣候變遷因應法下 企業必知的準備工作

《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本次修法除了將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入法、新增氣候調適專章等要點外,最受到外界所關注的,莫過於對企業成本造成直接影響的「碳費徵收」。本文透過說明政策發展趨勢及企業因應重點,鼓勵企業以實際行動,因應國內外氣候政策的變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