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賈永婕拿BP公關票挨轟!她爆演藝圈大前輩「特權正確使用方式」

繁星推薦1到7類放榜!錄取率62.71% 缺額人數文化最多、台大有10名

全台有感!9:45花東規模5.3地震 花蓮震度4級

快速解鎖De-SPAC交易 之會計處理

【文.黃海寧、王美齡、林佩欣】

近兩年來,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SPAC)再度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交易模式,SPAC為企業進入公開證券市場的途徑之一,全球SPAC熱潮在2020年開始升溫。今(2022)年4月Gogoro成為首家透過SPAC方式登上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交易所的臺灣新創獨角獸,相信讀者對於SPAC這個名詞肯定不陌生,但SPAC到底是甚麼?它是透過甚麼樣的交易架構安排來達成上市的目的?時程如何安排?臺灣企業可否進行SPAC交易?若透過此方式到海外上市,臺灣企業會計考量為何?這些問題可能都困擾著企業,但卻可能無法透過Google 搜尋而獲得完整解答。本文將先簡要說明SPAC之定義、生命週期及常見架構安排,並聚焦於臺灣企業若欲透過成為SPAC收購標的,而上市時將面臨之會計議題,即所謂「De-SPAC交易」之會計處理。

什麼是SPAC ?

SPAC是一間特殊目的的收購公司, 其並無實質營運項目,就像一間空白支票公司(blank cheque company)。成立SPAC主要目的就是透過首次公開發行(IPO)募集資金後,專用於收購有前景的未上市公司,等同於讓被收購公司能夠借殼上市;換句話說,SPAC是一種讓私人企業能夠以合法的方式「借殼上市」的公司。惟SPAC成立時不能有特定收購標的,且須在一定期間內(通常為18 至24 個月內)完成標的找尋並完成收購,否則將須清算解散下市並將資金退還給創始人及大眾股東。

SPAC四階段生命週期

一般而言,SPAC交易的生命週期分成四階段(圖一),分別為:成立、IPO、尋找收購標的,及收購實質營運企業,雖然目前臺灣證券市場並不開放未上市企業透過SPAC之方式公開化,但因美國、新加坡及香港等證券主管機關皆允許企業以此方式上市,故臺灣企業仍可能有機會透過成為SPAC之收購標的,而站上國際資本市場的大舞台。有鑑於此,本文亦著重在探討臺灣企業若欲透過成為SPAC收購標的而上市時將面臨之會計議題,即「De-SPAC」階段之會計處理。

SPAC階段之會計考量

由於SPAC成立主要目的係募集資金以收購具有前景之未上市標的,故公司帳上資產通常相對單純,以持有現金為主;在收購標的前SPAC主要發行之工具可能包括: 發起人(sponsor)股份、私募之認股權證(private warrants,發給發起人的)、公開發行股票、公開發行之認股權證。此外,SPAC可能需要取得額外資金,以取得足夠之收購價金或在收購交易前贖回股份,此時可能納入私募基金(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PIPE)之參與。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22.10月號】

延伸閱讀

限空令是雙面刃 黃天牧:傷及股市成交量

韓媒:孫正義會李在鎔 未提在安謀IPO前讓三星入股事宜

Mobileye正式申請IPO 將於納斯達克交易所以「MBLY」股票代號發行股票

英特爾自駕車部門要IPO

相關新聞

認購股份後才發行股票 交易所得如何課稅

若公司成立或增資時未發行股票,日後在買賣前才發行股票,出售所得屬證券交易所得,抑或是證券交易所得,以該股票是否已依法簽證或登錄發行為準。股票之持有期間,可自認購股款之「繳納股款日」起算,有利於法人股東長期持有的認定。

認購股份後才發行股票 交易所得如何課稅

若公司成立或增資時未發行股票,日後在買賣前才發行股票,出售所得屬證券交易所得,抑或是證券交易所得,以該股票是否已依法簽證或登錄發行為準。股票之持有期間,可自認購股款之「繳納股款日」起算,有利於法人股東長期持有的認定。

BNPL「先買後付」的優勢與警訊

電子商務加速發展,網購已成為民眾生活日常,但如何讓取貨更迅速、付款方式更多元,先買後付「BNPL」的付款模式已然加入金流的戰場,BNPL如何實現普惠金融的優勢,又能否將卡債風暴引以為戒,金融機制與消費者保護如何完備?

因應淨零發展之碳費徵收與碳交易配套研析

因應 2050 淨零目標,《氣候變遷因應法》已於年初三讀,並規劃 2024 年開徵碳費,做為促進國家減碳的市場誘因工具。碳費開徵在即,相關配套措施將影響國家減碳動能及企業成本負擔,成為各界關注焦點。本文依據國際與國內推動現況,提出碳權與碳交易制度的相關配套措施,供各界參考。

FTX破產風暴核心關鍵與省思

在加密貨幣平台市場,樓起樓塌,不過轉眼瞬間之事,說的正是 FTX 的破產事件。從創辦人鋃鐺入獄、跌落神壇,其公司治理問題、高風險資產配置行為也一一浮現。當加密資產領域,各式各樣新奇嶄新商品、玩法與應用場景不斷推陳出新、目不暇給之時,金融監管與法制是否能及時跟上腳步?

氣候變遷因應法下 企業必知的準備工作

《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本次修法除了將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入法、新增氣候調適專章等要點外,最受到外界所關注的,莫過於對企業成本造成直接影響的「碳費徵收」。本文透過說明政策發展趨勢及企業因應重點,鼓勵企業以實際行動,因應國內外氣候政策的變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