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百合颱風最快今生成 吳德榮:歐洲模式模擬19日熱帶系統登陸台灣

川普對加課高關稅 道瓊下跌280點 史指本周走低

2025能源轉型未來投資展望:聚焦再生能源、能源效率與交通運輸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在全球氣候危機與能源安全雙重壓力下,能源轉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根據KPMG最新發布的《能源轉型投資展望:2025年及未來》報告,基於對36個國家、11個產業1400名能源轉型投資者的深入研究,多數投資者(72%)認為能源轉型資產的投資正迅速增加。事實上,2024年全球能源投資預計將創下3兆美元的歷史新高,其中約2兆美元將用於再生能源技術與基礎建設,接近同年度化石燃料投資額的兩倍。這場能源革命不僅重塑能源產業本身,金融投資者、新興能源開發商、再生能源業者與高耗能產業皆在尋求相關投資機會與商機。

能源投資關鍵項目

2024年全球能源轉型資產的投資總額預估為2兆美元,主要標的為能源效率、再生能源、儲能/電網與交通運輸這四大領域。其中,7,710億美元投資於再生能源、6,690億美元投資於能源效率與電氣化(涵蓋交通運輸、建築與工業),而4,520億美元則投資於電網與儲能。

能源轉型涉及的範疇廣泛,投資參與者不僅限於傳統的能源公司與專案,並延伸至新創企業、科技公司、工業、材料與自然資源企業、高耗能產業以及供應鏈的服務公司,投資標的涵蓋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場、電池、電網、原物料、合成燃料、綠氫與電動車基礎建設等各個領域;而浮動式離岸風力發電、直接碳捕捉與合成燃料等數十項新興技術,也成為部分能源轉型投資者的關注焦點。

超過六成(64%)受訪者表示,其組織在過去兩年內已針對能源效率技術(包括電氣化)進行投資,是所有資產類型中比例最高的一項;而超過五成的受訪組織,同樣也投資於再生能源與低碳能源(56%)、儲能與電網基礎建設(54%)、交通運輸與相關基礎建設(51%)。

圖1. 過去兩年最受歡迎的能源投資項目;圖片來源:KPMG
圖1. 過去兩年最受歡迎的能源投資項目;圖片來源:KPMG

大多數能源轉型投資者在過去兩年主要聚焦於亞洲(54%)、歐洲(52%)與北美(52%)三個地區。全球僅有15%的再生能源投資於新興與發展中國家(不包括中國)。但從氣候變遷的角度來看,增加針對非發展中國家能源轉型資產的投資至關重要,尤其是考量到許多新興經濟體使用化石燃料的速度有所提升,遠超過再生能源的成長速度。

在針對國家或地區進行評估時,能源轉型資產的投資者會將多種因素納入考量,包含監管支持、市場潛力、政治穩定性、基礎建設完備度、環境政策、法律架構、可用技術與資源、當地合作夥伴等。吸引最多投資的地區通常能夠成功整合以上因素,為投資者提供具吸引力的風險與報酬組合。

化石燃料投資仍持續

儘管能源投資策略逐漸轉向永續資產,但僅有25%的投資者停止對化石燃料進行新的投資。因為烏克蘭與中東的地緣政治衝突使能源安全再度成為焦點,更顯出石油與天然氣的重要性,並導致對化石燃料的投資增加。2023年全球石油生產與消費創下歷史新高,2024年全球對化石燃料能源的投資預計將超過1.1兆美元。目前化石燃料仍佔能源結構的82%,61%的能源轉型投資者認為,地緣政治減緩了能源轉型的進展,要取代目前能源結構中佔比龐大的化石燃料用量,對於全球而言都將是巨大的挑戰。

能源轉型正推動發電改革,同時也為製造業、汽車業、鋼鐵業、水泥業、石油與天然氣業、化工業以及建築業等其他產業帶來顯著變化。企業對再生能源與減碳的投資預計將增加,但大型耗能企業或商業大樓的自用發電仍無法滿足其龐大的能源需求,因此,此類企業可能會投資於開發階段的再生能源專案,並與再生能源業者簽訂購電合約。

另一方面,永續議題正在影響企業的估值,越來越多的客戶與股東正在評估企業是否在其營運、產品與供應鏈中實現脫碳。事實上,有72%來自能源、化工與自然資源公司的執行長表示,已在企業營運中全面融入ESG要素,藉此為自身企業創造價值;同時投資者對永續投資的需求持續成長,導致資本流向綠色資產。

能源轉型投資者面臨的主要阻礙

KPMG調查報告表示,「政策或監管風險」是進行能源轉型資產投資的最大阻礙。受地緣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影響,近期投資者更為謹慎,並將「市場波動或不確定性」列為第二大投資阻礙。「技術性能的不確定性」為投資能源轉型資產的第三大主要阻礙,投資者經常對環境因素存有疑慮而猶豫不決,因其將影響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績效;此外,投資者也會考量維護成本以及這些資產如何與更廣泛的能源網路整合。而新科技或新興技術所面臨的挑戰則在於如何展現其長期穩定性與效率、耐久性及經營成本等性能指標。

部分阻礙伴隨著風險難以掌控,或者過高的風險導致無法達成其投資可行性。投資者需要更高的報酬以補償其所承擔的更高風險,因此,有時可透過提高預期收益(例如補貼)或減少成本(例如降低設備價格)等方式來克服阻礙。投資者表示,希望政府政策能更具確定性。投資者需要穩定且可預測的政策環境,在缺乏明確指導與支持的情況下,很難承諾投入大量資本。

圖2. 投資能源轉型資產的五大主要阻礙;圖片來源:KPMG
圖2. 投資能源轉型資產的五大主要阻礙;圖片來源:KPMG

推動能源轉型投資的重要政策

參與本報告調查的投資者表示,躉購制度(FITs)是推動能源轉型資產投資最重要的政策類型。躉購制度之所以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是因為其能夠讓來自再生能源的供電具備固定的支付機制。KPMG英國所併購、氣候與脫碳部門總經理Grant Hill表示,躉購制度提供了長期的收入保障與合約確定性,尤其對尚不成熟的技術具有顯而易見的吸引力。然而,市場導向的相關機制正逐漸發展,如果設計得當,將能以低於躉購制度的成本進一步促進技術發展。

圖3. 受訪者認為推動能源轉型資產投資最重要的政府政策;圖片來源:KPMG
圖3. 受訪者認為推動能源轉型資產投資最重要的政府政策;圖片來源:KPMG

不過,過去十年來,各國政府對躉購制度的熱情有所減退,主要原因在於持續支付的可行性降低。許多國家現在更偏好採用更具競爭性與成本效益的再生能源競標。競標機制能促使開發商彼此競爭,進而壓低電力售價。開發商透過競標提出電力的銷售價格,政府則可藉由差價合約或購電合約為投資者提供保障,同時更有效地掌控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與規模。

自2020年以來,能源轉型資產的投資顯著加速,從2020年的約1.2兆美元增至2024年的超過2兆美元。然而,2025至2030年每年皆需投入將近三倍的資金,才能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儘管達到此投資水準可能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但未來幾年能源轉型投資仍可能快速擴張。

能源效率、再生能源與交通運輸具投資潛力

經營型投資者(如能源、公營事業、石油與天然氣、自然資源公司,以及汽車與運輸產業)認為,再生能源將是未來兩年最具吸引力的能源轉型投資領域,其次則是能源效率與交通運輸。財務型投資者(如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創投、私募股權基礎建設基金等)則對再生能源在未來兩年的發展抱持相對中立的態度,將其列為第四具吸引力的資產類型,排在能源效率、關鍵礦物與材料以及交通運輸之後。

圖4. 未來兩年最具吸引力的投資領域;圖片來源:KPMG
圖4. 未來兩年最具吸引力的投資領域;圖片來源:KPMG

資料來源:

  1. KPMG《能源轉型投資展望:2025年及未來》。

作者:吳碧娥
現任: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82期;歡迎加入NAIPNews網站會員成為我們的訂戶,以掌握最關鍵的專利商標智財消息!】

延伸閱讀

23年首見!東協超車大陸 成為南韓最大出口市場

以伊衝突市場衝擊 台灣3產業恐受創、再生能源產業可望受惠

再生能源承諾不足!綠色和平評比:蘋果5大供應商「和碩墊底」

綠電供應商傳爆雷 台積進度不受影響

相關新聞

USPTO打詐!鎖定虛偽優惠聲明及問題簽名文件

USPTO宣布,利用不實優惠資格聲明短繳規費者,將依法加徵欠繳金額至少三倍的罰款,而非署名人親簽的簽文,亦是其打詐查察重點。若官方認定事涉違規,視情節輕重,可合併執行多重處分,包括但不限於所涉案件USPTO程序中止、代理人移送懲戒之類。

從G 1/24、G 2/24與G 1/23看歐洲專利局擴大上訴委員會的角色演化

歐洲專利局擴大上訴委員會(Enlarged Board of Appeal, EBA)在2024年間受理了三件重大法律問題移送案 ─ G 1/24(主張解釋)、G 2/24(介入人地位)與G 1/23(專利延長請求的權利性問題),三案分別由不同技術上訴委員會提出,涵蓋主張解釋標準、當事人適格與行政-司法程序間接軌問題,體現了當前EPC體系中各種潛在制度張力的集體浮現。

歐洲專利局上訴委員會2024年報告分析

2024年對歐洲專利局(EPO)上訴委員會(Boards of Appeal, BoA)而言,是深化改革後邁向效率與品質雙軌並行的重要轉捩點。自組織架構改革完成以來,BoA首次訂下更積極的目標:至2025年底,使未結案件中,僅有不超過10%超過24個月的存續時間。2024年年報不僅呈現此新目標下的具體進展,也從案件處理、內外部對話、法務品質、數位轉型等面向,揭示歐洲專利審判機制的全面革新。

日本專利局揭示AI領域全球專利競爭態勢:中國壓倒性領先 日本醫療應用另闢蹊徑

日本專利局(JPO)於2025年6月發布最新報告《AI関連発明の申請動向調査(国際編)》(下稱《報告》),深入分析自2015年起全球人工智慧(AI)相關技術在八大子領域的專利申請趨勢,包括AI核心技術、圖像/影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神經網路、卷積神經網路(CNN)、遞迴神經網路(RNN/LSTM)、深度強化學習以及Transformer架構技術。報告以INPADOC專利家族為單位,結合XLSCOUT資料庫,對中、美、韓、日等主要技術強國的專利活動進行總體與微觀解析,試圖勾勒出日本在全球AI專利競爭中的定位與潛在優勢。

日本智財權審判制度運作與實務透析:2024年《審判及上訴實務研究會》綜合報告

日本專利局(JPO)審判暨上訴部自2006年起,每年均召集企業智慧財產權實務操作者、專利律師、律師及專利局行政法官等多方代表,組成「審判暨上訴實務研究會」(Trial and Appeal Practitioner Study Group) (下稱《研究會》)。此《研究會》旨在透過對具代表性之審判及法院裁判案件進行多角度分析,進而形塑審查與審判判斷的準則及將其細緻化,以提升日本智慧財產制度的透明度與預測性。

從地緣政治看世界大學排名變化

在中美貿易戰與俄烏戰爭之後,地緣政治開始以各種形勢影響全球政經局勢、產業脈動及科技發展,連國際教育也深受地緣政治所牽動。近年來,許多國家移民政策的重大變化,已實質影響國際間的學術合作與研究資金流動,地緣政治緊張會改變學生簽證核發、學者聘任與移動自由,而各國教育機構實施「上限」或試圖減少國際學生人數的做法,都可能降低世界大學「國際化程度」這項排名指標,傳統留學目的地國的主導地位亦將面臨更多來自國內外的挑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