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歐洲統一專利法院案件負荷解析:啟動兩年後的司法運作全貌

歐洲統一專利法院杜塞道夫地院;照片來源:UPC官網。
歐洲統一專利法院杜塞道夫地院;照片來源:UPC官網。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自歐洲統一專利法院(Unified Patent Court, 下稱UPC)於2023年6月正式開庭運作以來,歐洲專利訴訟制度即邁入一個新紀元。統一訴訟程序、跨境判決效力與專業技術法官制度,使UPC在短短不到兩年內,逐步受到歐洲企業與專利權人青睞。

根據UPC官方截至2025年4月30日的統計報告,自法院開庭以來,光是一審階段就累計處理了836件案件,涵蓋侵權訴訟、撤銷訴訟、臨時處分申請等多元類型,顯示統一專利法院已逐漸成為歐洲專利爭端解決的核心機構。

一審法院案件總體輪廓:德國地區仍為主戰場

UPC一審法院受理的836件案件中,侵權訴訟與專利撤銷行動依舊為核心類型。統計顯示,已有305件為原告提起的侵權訴訟,292件為被告提出的撤銷反訴,另有61件為獨立提出的撤銷申請。此外,法院也受理了82件臨時處分申請(含保全證據、檢查令與資產凍結),反映出現代專利戰爭的多軌策略性與法律工具的多樣化。

表1. UPC一審法院的案件分布整體數據;資料來源:Unified Patent Court, 2025年4月30日更新;北美智權報/李淑蓮整理。
表1. UPC一審法院的案件分布整體數據;資料來源:Unified Patent Court, 2025年4月30日更新;北美智權報/李淑蓮整理。

德國慕尼黑與杜塞道夫:歐洲專利訴訟雙引擎

從區域分布觀察,德國的四大法院 — 慕尼黑 (Munich)、杜塞道夫 (Düsseldorf)、曼海姆 (Mannheim)與漢堡 (Hamburg) 依然為案件最密集的主戰場。光是慕尼黑地方分院就處理了103件侵權訴訟與118件反訴,是整個UPC系統內訴訟最密集的地方法院。

與此同時,杜塞道夫也以63件侵權訴訟居第二,其餘如曼海姆(43件)與漢堡(23件)亦不容小覷。這樣的分布,實際上延續了過去德國國內專利法院高活躍度的傳統,只不過如今是在統一訴訟制度下進行。

此外,巴黎地方分部亦有20件侵權訴訟,顯示法語區企業對UPC訴訟機制亦逐步投入使用。米蘭(15件)、海牙(19件)則顯現出南歐與低地國家的參與度穩定上升。

圖1. UPC一審法院案件區域分佈;資料來源:Unified Patent Court, 2025年4月30日更新。
圖1. UPC一審法院案件區域分佈;資料來源:Unified Patent Court, 2025年4月30日更新。

中央法院職責重點:撤銷審理的權力中心

雖然地方法院處理多數侵權案件,但位於巴黎、慕尼黑與米蘭的三大中央法院,則成為專利撤銷案件的主要審理機構。從統計來看:

  • 巴黎中央法院受理 44件獨立撤銷訴訟,佔整體超過七成;
  • 慕尼黑中央法院受理10件,米蘭中央法院則為7件。

這樣的配置,反映出UPC設計初衷,即將撤銷的技術複雜性交由擁有專業背景的中央法院統一審理,有助於建立一致的法律標準與判決品質。

臨時處分與應變機制:企業保護權益的利器

值得關注的是,法院接收了多達82件臨時處分申請,類型包括:

  • 保全證據:如突擊搜查、文件保存;
  • 檢查令:進行現場鑑識;
  • 資產凍結令:防止潛在侵權方轉移財產。

這些申請多發生於德國與荷蘭法院,其中慕尼黑地方法院光是此類申請就有26件 (含23件保全證據、2件檢查、1件資產凍結),漢堡10件、米蘭與杜塞道夫則分別處理5與11件,顯示德語區與義大利法院的司法反應能力,在緊急程序上的信賴度已逐漸建立。

上訴法院狀況:程序權保障與法律一致性雙軌並行

UPC上訴法院目前共受理:

  • 65件屬於RoP第1條第a或b款的上訴;
  • 41件為第c款;
  • 83件則依RoP第2條提出;
  • 另有4件依RoP第221條提起之上訴;
  • 16件裁量性覆審請求;
  • 20件要求原裁定暫緩執行的申請;
  • 26件申請上訴程序加速。

此外,亦有3件依RoP第245條提出的重審申請。這些程序項目的活躍度不僅凸顯當事人對於裁定救濟之需求,也展現法院在設計之初即考量快速科技變動下的司法彈性與實務應變。

表2. 原訟法庭案件總數詳細分類;資料來源:Unified Patent Court, 2025年4月30日更新。
表2. 原訟法庭案件總數詳細分類;資料來源:Unified Patent Court, 2025年4月30日更新。

法庭語言概況:英語主導,德語緊隨其後

語言是跨境訴訟的重要因素。UPC設計允許選擇訴訟語言,目前英語佔一審法院程序語言的55%,德語佔38%,其餘為法語、義大利語等。

這不僅展現英語在跨歐盟商務環境中的主導地位,也讓非母語國家的企業得以透過英文參與程序,降低語言門檻。德語比例之高,則再次驗證德國在專利訴訟體系中的核心角色。

圖2. UPC一審法院語言分佈;資料來源:Unified Patent Court, 2025年4月30日更新。
圖2. UPC一審法院語言分佈;資料來源:Unified Patent Court, 2025年4月30日更新。

初步觀察與未來展望:制度穩定化後的精緻調整期

總結而言,UPC在近兩年內已奠定穩固基礎,案件量穩定成長、程序運作順暢,並逐步形成司法實務與案例累積。雖然目前仍以德國主導的趨勢明顯,但其他如法國、義大利、荷蘭的參與度也在提升。

隨著系統走向穩定,未來值得觀察幾項趨勢:

  1. 案件技術領域的集中與擴散:隨資料更新納入IPC分類後,可分析熱門產業(如圖3) ;
  2. 小型企業或新創的參與度:觀察是否進一步降低訴訟門檻;
  3. 法院裁定一致性與預測性:影響企業是否持續採用UPC系統。

UPC的成功與否,不僅關乎法院本身的營運效率,更關係到整個歐洲在全球智慧財產權競爭中的制度信任與法律公信力。

圖3. UPC一審法院案件IPC分佈;資料來源:Unified Patent Court, 2025年4月30日更新。
圖3. UPC一審法院案件IPC分佈;資料來源:Unified Patent Court, 2025年4月30日更新。

資料來源:

  1. Case load of the Court since start of operation in June 2023, update 30 April 2025, 30 April 2025, UPC官網

作者:李淑蓮
現任:北美智權報總編輯
學歷: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北美智權報主編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80期;歡迎加入NAIPNews網站會員,或以系統訂閱《北美智權報》

延伸閱讀

川普「統一」說 游盈隆指中國也錯愕、台灣的確沒什麼好擔心

「絕不能分裂」德國總理挺烏 呼籲歐美統一立場

最牛一輪/華邦電靚 統一52風光

影/德國奶奶缺錢打工 竟夾藏市價千萬毒品來台闖關

相關新聞

Wi-Fi 7市場迎來爆炸性成長 科技巨頭競逐標準必要專利

隨著物聯網設備的興起、連網型設備和智慧家電需求的增加、智慧型手機用戶數量的成長,2030年全球使用行動互聯網人口將上升至55億用戶,對於高速連接和高效數據傳輸的需求日益顯著,Wi-Fi 7市場即將迎來爆炸性成長。根據MarketsandMarkets發布的研究報告,Wi-Fi 7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達到242億美元,2023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成長率為57.2%。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在1997年創立了第一個Wi-Fi標準 802.11b被廣泛接受後,至今發展至第七代標準Wi-Fi 7(IEEE 802.11be),透過2.4、5 和 6 GHz三個資料頻段以及超寬數據頻道,合併在一起以實現更高的效能,從而推動從消費電子到工業自動化等各個行業的創新。然而,在Wi-Fi 7這項技術飛躍的背後,隱藏著標準必要專利(SEP)的激烈戰場。

WIPO揭曉2025年全球獎30強名單 五大類新創企業用智財發熱發光!

2025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全球獎項匯聚來自全球各地最具創新性的中小企業與新創公司,展現出世界各國在智慧財產權應用、技術革新與永續發展方面的卓越成果。今年WIPO收到了來自95個國家共780多份申請,最終選出入圍的30家企業,涵蓋健康、環境、資訊通訊科技、創意產業、農業食品等多元領域,展現企業如何利用智慧財產權為各行各業帶來正面影響。

印度德里高院裁決:消費者瞬間混淆即構成商標侵權 — Under Armour成功阻截印度公司使用「AERO ARMOUR」商標

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近日作出標誌性裁決,明確「消費者即使僅產生瞬間混淆」亦構成商標侵權,為全球品牌在印度市場的商標保護樹立新基準。法院於2025年5月23日頒布臨時禁制令,禁止印度服裝公司AERO ARMOUR繼續使用涉事商標,並撤銷早前單一法官駁回美國運動品牌Under Armour臨時救濟申請的判決。

美國著作權局《著作權與人工智慧報告》第三部分:使用資料訓練Gen AI是否構成合理使用?

美國著作權局於5月9日公布《著作權與人工智慧》報告(下稱《報告》)第三部分,討論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系統開發時使用他人著作當作訓練資料,是否造成侵權及可否構成合理使用問題。《報告》中核心認定,Gen AI的系統開發與訓練確實會造成侵害著作權的高度風險,至於是否可以主張合理使用,主要須看最後利用的方式和個案判斷。這樣的結論引發現任美國總統川普不滿,川普5月10日立刻開除原本美國的著作權局長。

法院駁回音樂出版商對AI公司的初步禁制令聲請:2025年Concord案

2023年10月18日,原告包括Concord Music Group在內的8家音樂出版商(以Concord方統稱)於美國田納西州中區聯邦地區法院起訴AI公司Anthropic,指控其擅用受著作權保護的歌詞來訓練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模型,侵害Concord方的著作權。2024年6月24日,本案因管轄權問題,改由加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審理。2024年8月1日,Concord向法院聲請初步禁制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要求禁止Anthropic繼續侵害其著作權。法院於2025年3月25日作成裁定。

開源技術在AI潮流下的重要性:風險與進步共存

隨著專有人工智慧(AI)模型的成本面考量、雲端基礎設施的普及化,以及開源技術(open source technology)社群逐漸成熟和活躍,使開源AI模型蓬勃發展,如由Meta開發的Llama、由Google推出的Gemma及由Microsoft開發的Phi-2等代表性基礎模型,可兼顧運算效能、輕量化與企業部署彈性,且提供使用者/開發者客製化地調整、部署並整合至特定應用情境中。 隨著生成式AI(Gen AI)正加速進入商業應用階段,各界愈加重視模型的開發來源透明度、應用過程的掌控程度以及推論結果的可驗證性,亦使開源技術逐漸成為企業導入AI的優先考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