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樂天女孩筠熹驚傳意外!臉部遭愛犬咬傷 「濺血傷勢」曝光

2周內決定變2天!川普突襲伊朗前「關鍵48小時曝光」 2原因促美軍出擊

「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競賽揭曉,展現台灣晶片創新能量!

圖1.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圖左3)頒獎予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第二梯次獲獎團隊;圖片來源:國科會提供
圖1.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圖左3)頒獎予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第二梯次獲獎團隊;圖片來源:國科會提供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15日舉辦「2025 AI創新應用論壇暨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頒獎典禮」,由國科會主委吳誠文頒獎給來自新加坡、英國、法國、瑞典共五家新創團隊,並匯集國內外產業的重量級人士,共同探討台灣如何善用半導體產業優勢,開拓AI創新應用的新局。

吳誠文參加論壇致詞時指出,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自2024年起致力挖掘吸引全球的IC設計創新、晶片創新應用及系統整合人才,第一梯次選出了5隊國內外新創及學研團隊獲獎,獲選新創已有2家進駐南港IC育成中心,來自美國的新創公司GalaVerse在國科會的極力促成下,完成與國內外大廠對接合作;在資金媒合面向,亦獲得IC設計大廠種子輪投資,反映市場對新創技術應用前景的高度肯定。而在論壇上也揭曉第二梯次競賽結果,在來自全球154隊新創、學研團隊與個人報名中,最終選出5隊優秀團隊,包含英國Genenet Technology Limited聚焦AI和量子驅動的基因電路工程技術、法國WISE-INTEGRATION鑽研氮化鎵電源元件、瑞典NSS Water提出奈米純水解決方案、新加坡JMEM TEK投入後量子密碼學安全晶片研究,以及新加坡TurboNext深耕AI大語言模型異質計算與高效記憶體技術。

圖2. 「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第二梯次獲獎團隊5家新創技術;圖片來源:國科會提供
圖2. 「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第二梯次獲獎團隊5家新創技術;圖片來源:國科會提供

獲獎團隊除於論壇上受獎,也將在5/20~5/23於COMPUTEX的國際新創展InnoVEX主題館展出創新技術,並於5/22在InnoVEX Pi Stage舉行創新技術發表會,國科會將持續協助獲獎團隊來台技術媒合、對接需求產業鏈。

圖3. 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第二梯次獲獎團隊將於COMPUTEX的國際新創展InnoVEX主題館展出創新技術;圖片來源:國科會提供
圖3. 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第二梯次獲獎團隊將於COMPUTEX的國際新創展InnoVEX主題館展出創新技術;圖片來源:國科會提供

延伸閱讀:國科會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第二梯次五家新創出列,第三梯次開放報名中!

集結專產業家分享AI創新應用趨勢

隨著AI技術持續成長,帶動半導體躍升為驅動AI產業創新的核心引擎,為讓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同時把握這波AI浪潮中的獨特優勢與市場契機,因此第三梯次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更擴大競賽領域,納入AI核心技術與晶片,期望促成國內外人才來台落地合作,協助建設本國的AI運算系統,並使百工百業都能應用發展。

「2025 AI創新應用論壇」邀請到五位產業領袖,分享不同領域的AI創新應用觀點。首先,義隆電子董事長兼總經理葉儀晧,以「AI影像辨識的創新應用」為題,分享AI驅動的影像辨識技術,在智慧城市、自動駕駛等多元場景的應用與潛力。友達光電資深副總經理洪泓杰,聚焦「智慧座艙AI感測的新應用」,闡述AI感測技術對車用體驗的革新,以及行車安全、智慧化的提升。台灣西門子總裁暨執行長張合翕(Frank Grunert),從「以前瞻科技Supercharge智慧製造」切入,探討AI技術對加速製造業效能的協助。群聯電子創辦人兼執行長潘健成以「邊緣AI數位轉型,群聯aiDAPTIV+方案好行」為題,分享群聯如何運用邊緣運算技術,提供創新的AI儲存解決方案。台灣發展軟體科技(Skymizer)董事長賴俊豪,針對「加速生成式AI在邊緣部署」的主題,剖析生成式AI在邊緣運算的發展趨勢與挑戰。

圖4.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與論壇講者合影 ,圖由左至右為台灣西門子總裁暨執行長張合翕(Frank Grunert)、義隆電子董事長兼總經理葉儀晧、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友達光電資深副總經理洪泓杰、Skymizer、臺灣發展軟體科技董事長賴俊豪;圖片來源:國科會提供
圖4.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與論壇講者合影 ,圖由左至右為台灣西門子總裁暨執行長張合翕(Frank Grunert)、義隆電子董事長兼總經理葉儀晧、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友達光電資深副總經理洪泓杰、Skymizer、臺灣發展軟體科技董事長賴俊豪;圖片來源:國科會提供

論壇最後,由知名財經專欄作家林宏文主持「台灣邁向AI創新應用系統大國的關鍵」座談,匯集各演講嘉賓,深入探討台灣AI產業發展的挑戰與契機。業界領袖勾勒台灣AI創新應用的發展藍圖,期盼透過政府與民間合作,推動多元化、差異化的AI應用場景開發,進而帶動整體經濟成長與產業升級。

國科會表示,將持續透過「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幫助全球潛力的IC與AI創新應用發展,第三梯次徵案即日起至2025年6月30日開放線上報名,歡迎新創及學研團隊踴躍參與,更多競賽資訊請至「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官網查詢。

作者:吳碧娥
現任: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80期;歡迎加入NAIPNews網站會員,或以系統訂閱《北美智權報》

延伸閱讀

美眾議員提晶片安全法 防先進晶片流入大陸

陸減少買輝達、超微AI晶片

國科會:福衛8號首顆衛星10月升空 關鍵元件自製率達84%

視察福衛八號 賴總統:產學研全力以赴為發射做好準備

相關新聞

用地理標示說好產品故事 智慧局應扮演領頭羊角色!

在國際市場競爭愈趨激烈、消費者日益重視產品來源與文化價值的時代,地理標示(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GI)不再只是單純的產地證明,而是串連品質、文化、信任與品牌的強力工具。越南智慧財產局(IP VIETNAM)在過去十年間,透過積極推動地理標示制度,成功讓一系列原本僅限於地方消費的農漁產品躍上國際舞台。這項成果對台灣而言,不僅具有借鏡價值,更凸顯出智慧財產制度在產業升級與地方經濟振興中的潛力與急迫性。越南的積極作法尤具借鏡價值,讓我們重新思考:台灣的智慧財產局,是否應該也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利用地理標示說好在地特色好物的動人故事,並將之推向國際舞台?

2025智財服務業AI應用報告:專利翻譯及商標檢索應用最普及且品質受肯定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席捲全球的浪潮中,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IP)領域也免不了身陷其中,正悄悄的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轉型變革。Questel於2025年發布的《知識產權行業前瞻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AI已不再是實驗性工具,而是重塑產業格局的核心力量。從工具應用邁入策略轉型,從流程輔助走向決策驅動,智慧財產權的未來,正在AI的演算之中被重新定義。

AI時代的電力黑洞:引發能源產業下一波科技革命

人工智慧(AI)正掀起新一波全球技術浪潮,不僅重新定義商業與社會運作邏輯,更對能源系統帶來前所未見的挑戰與機會。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於2025年發表的《Energy and AI》特別報告 (下稱《報告》),AI在訓練與部署階段對電力的高度依賴,已使「電力」成為AI擴張的關鍵資源,而AI本身也具備轉型能源體系的巨大潛能。

AI技術拓展材料科學領域新應用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逐步導入材料科學領域,傳統研發模式正走向轉型,過往材料開發仰賴大量實驗試錯與高成本模擬,其週期冗長且效率有限,而AI可透過加速運算與深度學習模型,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材料的設計、性能預測與製程優化,可大幅壓縮開發時間並降低資源浪費,例如可協助人們由目標材料特性反推潛力候選物、設計可行的合成與驗證流程以及根據實驗數據即時調整模型參數等。 過去耗時、耗力的流程,現在僅需數天即可完成,大幅縮短傳統研發流程。因此,AI應用於材料科學的技術亦受到國際企業的高度關注,如Google與Microsoft已積極布局相關應用,顯示出AI在材料科學的應用將正成為新一輪技術投資與產業布局的焦點。

2025能源轉型未來投資展望:聚焦再生能源、能源效率與交通運輸

在全球氣候危機與能源安全雙重壓力下,能源轉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根據KPMG最新發布的《能源轉型投資展望:2025年及未來》報告,基於對36個國家、11個產業1400名能源轉型投資者的深入研究,多數投資者(72%)認為能源轉型資產的投資正迅速增加。事實上,2024年全球能源投資預計將創下3兆美元的歷史新高,其中約2兆美元將用於再生能源技術與基礎建設,接近同年度化石燃料投資額的兩倍。這場能源革命不僅重塑能源產業本身,金融投資者、新興能源開發商、再生能源業者與高耗能產業皆在尋求相關投資機會與商機。

智慧金融:從AI應用看台灣金融業的轉型與挑戰

從美債風暴到金融詐騙橫行,創新投資將成為國家金融戰略的核心。對於金融產業而言,AI金融科技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制度變革的契機,金融科技新創發展同時,可能帶來技術風險、數據安全、與法規適應等重要議題。AI金融科技協會日前舉辦「2025 Al金融科技展論壇」,AI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姚木川強調,金融科技的目的不是讓金融機構賺更多錢,而是讓全民擁有更公平、更安全的金融生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