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完成與癌逝母約定!「她邊吐血邊考試」病房完成會考…可上中山女中

女學霸遭控科展作品涉抄襲!台大:不影響錄取資格

苗栗行人擅闖軌道!台鐵新自強號延誤近1小時

從美烏簽署礦產協議看科技強權的稀土戰爭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芮嘉瑋╱財團法人中技社 科技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25年5月1日,美國與烏克蘭正式簽署關鍵礦產合作協議,目標直指關鍵資源—稀土(Rare Earth Elements, REEs)。雙方將在烏克蘭稀有金屬及關鍵礦產的勘探、開發與供應鏈建設上深化合作。根據協議內容,美方將提供技術援助與資金支持,協助烏克蘭發展本地礦產資源,並優先保障美國高科技產業的關鍵原料來源。此舉不僅是烏克蘭在戰後重建進程中的一項重要外交與經濟成就,也進一步凸顯稀土與關鍵礦產在當代地緣政治中的戰略地位。對美國而言,此協議為其降低對中國稀土依賴再添一環,並強化其在北約盟邦中的資源整合與科技韌性。

關鍵又陌生的稀土元素

儘管我們每天使用的高科技產品幾乎都離不開稀土元素,但大多數人對它們卻幾乎一無所知。稀土就像是隱形的關鍵角色,藏在智慧型手機、電動車、風力發電機、軍事武器等背後,默默驅動著現代科技。

稀土元素指的是17種化學元素,包括鑭(La)、鈰(Ce)、鐠(Pr)、釹(Nd)、鉕(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鎦(Lu)等15種鑭系元素,再加上鈧(Sc)和釔(Y)共17種元素,可分為輕稀土與重稀土。這些元素在地殼中其實並不罕見,但因為分布零散、難以提取與精煉,才被稱為「稀土」。由於具特殊的光、電、磁及催化特性,使其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馬達、風力發電機、雷達系統與高端武器中,是高科技產業與國防軍事裝備不可或缺的材料。

稀土已被視為戰略資產

稀土因在高科技與綠能產業的不可或缺性、供應鏈脆弱性以及戰略儲備必要性,被公認為關鍵戰略資源。這些元素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半導體、風力發電機、電動車馬達(如釹鐵硼磁鐵)、國防武器(導彈、雷達、潛艦、戰機)及石油催化、合金等工業領域。沒有稀土,許多高科技與軍事設備將無法正常運作,直接影響國家科技與國防實力。

稀土供應高度集中於中國,全球約八至九成稀土由中國生產與精煉。由於提煉過程污染嚴重、技術門檻高,其他國家難以快速建立替代供應。這種壟斷結構使稀土成為地緣政治與經濟談判的重要籌碼,過去中美貿易戰、中日釣魚台爭端期間,中國都曾以限制稀土出口作為制衡手段。一旦供應中斷,全球高科技與國防產業將遭受重大衝擊。因此,許多國家將稀土納入戰略儲備體系,仿效石油儲備,確保在危機或價格飆升時能維持產業穩定與國防安全。同時積極尋求多元來源與回收技術,以降低對單一國家的依賴,提升供應鏈韌性。

川普與稀土:從格陵蘭到烏克蘭的全球佈局

從川普第一次總統任期就開始針對格陵蘭、烏克蘭的戰略布局,實則直指地表下的稀土等戰略礦產。美國積極尋求掌控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對烏克蘭稀土礦產高度關注。若美國成功掌握烏克蘭約50%的礦產資源,將對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戰略資源競局產生深遠影響。

一、強化美國礦產控制,降低對中國依賴

稀土是高科技與軍工核心原料,自主掌握程度直接關係國家安全。若美國介入烏克蘭礦區,有助於打造「去中國化」替代供應鏈,提升美國航太與軍工產業的原料自主性。美國若能推動「民主供應鏈」,與盟國共組資源聯盟,將在地緣政治與貿易談判中取得更大主導權,削弱中國影響力。

二、歐洲面臨資源壓力,美國籌碼上升

烏克蘭原為歐盟潛在的關鍵礦產供應國,若資源轉由美國主導,歐洲將失去重要供應鏈,進一步仰賴美國。這將提升美國在歐洲談判中的地緣籌碼,影響軍售、科技交流等議題。

三、中俄聯手反制,地緣衝突升溫

美國試圖掌控烏克蘭礦產,可能促使中國與俄羅斯深化資源合作,維持其全球供應鏈影響力,抗衡西方壓力。這不僅加深中俄聯盟,還可能重塑全球資源格局,引爆新一輪地緣摩擦。隨著新能源與高科技產業依賴日增,「礦產戰爭」或將取代傳統能源爭奪,成為全球強權角逐的新戰略高地。

稀土之戰:川普重塑美國製造與AI供應鏈的關鍵

川普政府推動「美國製造回流」與「AI產業自主」,稀土元素正是兩大戰略產業背後的支撐。電動車核心馬達仰賴釹鐵硼(NdFeB)磁鐵,其關鍵元素釹、鏑、鐠決定馬達效能。AI伺服器與數據中心也高度依賴稀土材料,釹、鉺、釔、鈧分別應用於磁性儲存、散熱元件與高頻電子設備,影響處理器性能與能源效率。以釹為例,隨著AI運算及雲端資料中心儲存需求增加,帶動HDD需求成長。釹鐵硼永磁體廣泛應用於硬碟機主軸馬達與磁頭,可大幅提升資料讀寫精度與密度。現代數據中心普遍採用節能馬達與高效能風扇系統,這些馬達常使用釹等稀土元素製成的永磁體,提升冷卻系統效能,減少能源浪費,影響整體電力消耗與運算穩定度。若美國掌握烏克蘭稀土資源,將強化本土製造能力,降低對中國、台灣、韓國的高科技供應依賴,推進AI技術發展與伺服器基礎設施升級,有助於重奪產業主導權。

美烏簽署關鍵礦產協議:稀土戰略再升級

從全球角度觀察,美烏合作將對稀土供應格局產生幾項潛在影響:第一,牽制中國主導地位:透過投資開發非中國來源的礦產,美國可逐步建立多元化供應網。第二,烏克蘭地位升溫:烏克蘭儼然成為美歐在關鍵礦產安全上的新樞紐,其礦產價值的地緣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第三,加劇資源爭奪戰:中國、俄羅斯與其他資源強權勢必將反制西方介入,全球稀土競爭恐進一步升溫,尤其在非洲、南美等新興礦區的博弈將更趨激烈。此協議標誌著稀土戰略已從傳統軍工領域延伸至AI與綠能科技等高階產業的命脈,而烏克蘭也正從被動的「戰略緩衝地」,轉型為主動參與全球供應鏈重構的「資源戰略地」,其地緣角色正被重新定義。

台灣面對稀土競逐的因應策略

在全球對稀土資源日益激烈的競逐下,雖然台灣本身缺乏關鍵礦產的天然儲量,但並非無所作為。當前可透過評估礦產的經濟重要性、供應中斷風險及其對環境的潛在影響,建立一套系統性的篩選原則,進而制定符合台灣產業發展需求的「關鍵礦產清單」。在國際合作方面,台灣可積極尋求與格陵蘭、越南、美國、澳洲等具備稀土礦產開採能力的國家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強化來自中國以外地區的資源供應網絡。同時,也可參考日本與韓國的經驗,建立國家層級的戰略儲備系統,以因應突發性的供應中斷風險,提升整體資源調度的韌性。

技術方面,推動稀土減量與替代材料的開發亦為當前重要方向,美、德、日等國際企業與實驗室皆投入研發,雖目前性能仍有待突破,但已展現潛力。回收技術的強化與循環經濟的推動也是關鍵,提升本土自主化回收技術方能增加談判籌碼。以Apple的強化資源自主與實踐ESG責任為例,Apple已開始要求供應鏈使用的稀土元素要逐步從電子廢棄產品中回收,iPhone 13-16系列中的所有磁性零件(如底部揚聲器、Taptic Engine 線性馬達、攝影鏡頭、電路板處理器、顯示幕模組等)所使用的稀土元素,100% 來自回收來源(從報廢手機回收稀土)。台灣若能在制度規劃、技術創新與永續發展三個層面協同推進,即使自身缺乏礦產資源,仍可在全球資源重組的過程中確保戰略自主性,並提升在國際談判中的相對影響力。

稀土這一原本鮮為人知的名詞,如今已成為全球政經格局重組的重要觸媒。從美方在烏克蘭的戰略部署,到中俄潛在聯手所引發的地緣政治壓力,再到歐美尋求供應鏈重組,稀土資源正成為大國競逐的新戰略焦點。這場圍繞關鍵資源的角力,不僅影響國際政治與經濟格局,也將對台灣未來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安全產生深遠影響。面對全球稀土競賽,台灣必須及早因應,強化自主性與供應鏈韌性,才能在新一輪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責任編輯:吳碧娥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及其任職單位之立場。】

作者:芮嘉瑋
現任:中技社科技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學歷:清華大學 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 博士

中原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 碩士

台灣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碩士

經歷:工研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執行長室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專利副主委

光電產業智權經理

專長:長期從事產業研究、專利智財與投資評估等工作,專注於能源、產業、環境、經濟等議題。擅長創新技術策略分析、科技預測及評估、專利分析與布局、產業分析、智慧財產權管理與經營策略、專利的商業化與貨幣化。熟捻產業技術發展趨勢,並常在各媒體平台發表文章、應邀演講,成功引領技術前瞻與產業關鍵議題。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80期;歡迎加入NAIPNews網站會員,或以系統訂閱《北美智權報》

延伸閱讀

經濟日報社論/從領域別看對等關稅的虛與實

北京發放首批稀土出口許可證 福斯供應商在列

路透:陸完全取消稀土出口管制 可能性不大

美中貿易會談 外媒關注中國是否取消稀土等出口管制

相關新聞

Wi-Fi 7市場迎來爆炸性成長 科技巨頭競逐標準必要專利

隨著物聯網設備的興起、連網型設備和智慧家電需求的增加、智慧型手機用戶數量的成長,2030年全球使用行動互聯網人口將上升至55億用戶,對於高速連接和高效數據傳輸的需求日益顯著,Wi-Fi 7市場即將迎來爆炸性成長。根據MarketsandMarkets發布的研究報告,Wi-Fi 7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達到242億美元,2023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成長率為57.2%。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在1997年創立了第一個Wi-Fi標準 802.11b被廣泛接受後,至今發展至第七代標準Wi-Fi 7(IEEE 802.11be),透過2.4、5 和 6 GHz三個資料頻段以及超寬數據頻道,合併在一起以實現更高的效能,從而推動從消費電子到工業自動化等各個行業的創新。然而,在Wi-Fi 7這項技術飛躍的背後,隱藏著標準必要專利(SEP)的激烈戰場。

WIPO揭曉2025年全球獎30強名單 五大類新創企業用智財發熱發光!

2025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全球獎項匯聚來自全球各地最具創新性的中小企業與新創公司,展現出世界各國在智慧財產權應用、技術革新與永續發展方面的卓越成果。今年WIPO收到了來自95個國家共780多份申請,最終選出入圍的30家企業,涵蓋健康、環境、資訊通訊科技、創意產業、農業食品等多元領域,展現企業如何利用智慧財產權為各行各業帶來正面影響。

印度德里高院裁決:消費者瞬間混淆即構成商標侵權 — Under Armour成功阻截印度公司使用「AERO ARMOUR」商標

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近日作出標誌性裁決,明確「消費者即使僅產生瞬間混淆」亦構成商標侵權,為全球品牌在印度市場的商標保護樹立新基準。法院於2025年5月23日頒布臨時禁制令,禁止印度服裝公司AERO ARMOUR繼續使用涉事商標,並撤銷早前單一法官駁回美國運動品牌Under Armour臨時救濟申請的判決。

美國著作權局《著作權與人工智慧報告》第三部分:使用資料訓練Gen AI是否構成合理使用?

美國著作權局於5月9日公布《著作權與人工智慧》報告(下稱《報告》)第三部分,討論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系統開發時使用他人著作當作訓練資料,是否造成侵權及可否構成合理使用問題。《報告》中核心認定,Gen AI的系統開發與訓練確實會造成侵害著作權的高度風險,至於是否可以主張合理使用,主要須看最後利用的方式和個案判斷。這樣的結論引發現任美國總統川普不滿,川普5月10日立刻開除原本美國的著作權局長。

法院駁回音樂出版商對AI公司的初步禁制令聲請:2025年Concord案

2023年10月18日,原告包括Concord Music Group在內的8家音樂出版商(以Concord方統稱)於美國田納西州中區聯邦地區法院起訴AI公司Anthropic,指控其擅用受著作權保護的歌詞來訓練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模型,侵害Concord方的著作權。2024年6月24日,本案因管轄權問題,改由加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審理。2024年8月1日,Concord向法院聲請初步禁制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要求禁止Anthropic繼續侵害其著作權。法院於2025年3月25日作成裁定。

開源技術在AI潮流下的重要性:風險與進步共存

隨著專有人工智慧(AI)模型的成本面考量、雲端基礎設施的普及化,以及開源技術(open source technology)社群逐漸成熟和活躍,使開源AI模型蓬勃發展,如由Meta開發的Llama、由Google推出的Gemma及由Microsoft開發的Phi-2等代表性基礎模型,可兼顧運算效能、輕量化與企業部署彈性,且提供使用者/開發者客製化地調整、部署並整合至特定應用情境中。 隨著生成式AI(Gen AI)正加速進入商業應用階段,各界愈加重視模型的開發來源透明度、應用過程的掌控程度以及推論結果的可驗證性,亦使開源技術逐漸成為企業導入AI的優先考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