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積設後段先進封裝總廠長制 邁新里程碑

偽娘設局偷拍性影像販售 醫揭「這點」上千人遭拍沒有不合理

不只是追劇平台!網友曝Netflix「免費遊戲」功能:優質又划算

日本智高法院大合議庭裁定:豐胸用組成物專利侵權案 醫療行為與產業利用性新詮釋 — 2025年東海醫科株式會社訴Y醫師案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日本智慧財產高等法院(裁判長:本多知成)大合議庭於2025年3月19日作成劃時代判決,針對兩大爭議明確表態:首先,使用人體提取物(血液)作為原料製備、最終將回輸人體之組合物發明,具備《專利法》第29條[1] (文中所指為日本專利法,下同) 所要求之產業實用性;其次,醫師為實施豐胸手術而調配該組合物之行為,因不符合《專利法》第69條第3項[2]「醫師調劑免責條款」,應負專利侵權責任。

案情背景與審理歷程

原告東海醫科株式會社(TI)於2013年取得一項豐胸用組合物專利 (專利號第5186050號),其技術特徵包含「自體血漿」、「鹼性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b-FGF)」及「脂肪乳劑」三項核心成分。2022年,TI主張被告Y醫師於其經營之診所實施之豐胸手術中使用相同成分組合,遂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請求損害賠償,索賠1億日圓及遲延損害金。

東京地方法院於2023年3月24日以「無法證明Y醫師同時調配三種成分」為由駁回TI訴求。TI不服判決,向智慧財產高等法院提出上訴。審理過程中,法院援引2021年《專利法》修訂新增之「第三方意見徵集制度」(仿效美國法庭之友制度),於2024年6月向公眾徵詢專業意見,此為該制度施行以來第二次實踐。其後,因本案涉及法律解釋統一性與醫藥產業重大影響,法院於2024年12月決定交由大合議庭審理(註:此為智慧財產高等法院自2005年成立以來第15件大合議庭案件)。

法院論據與判決要點

就事實認定部分,合議庭審酌Y醫師之手術紀錄、患者說明文件及診所宣傳資料,確認其確有調配並使用同時涵蓋專利三項成分之豐胸製劑。

針對「產業實用性」爭議,大合議庭提出進階法律解釋:1975年《專利法》修正已明文承認醫療發明可專利性,不得因產品最終用於人體治療,即否定其產業屬性。尤其使用人體原料製備醫藥品之技術,不僅涉及醫師臨床行為,更需仰賴製藥產業研發投入;若否認此類發明之專利保護,將阻礙生醫技術發展。基此,以人體提取物製備、最終回輸人體之產品發明,不應被視為「實質屬醫療行為方法發明」,進而否定其產業應用可能。

關於《專利法》第69條第3項醫師免責條款之適用,法院從專利說明書記載與社會通念雙重角度論證:TI專利明確揭示該組合物用於豐胸美容,其主要目的在改善外觀而非疾病治療;縱以當代社會觀念審視,此類美容製劑亦不屬於「診斷、治療或預防疾病之醫藥品」。據此,Y醫師之調劑行為無從主張免責。

損害賠償計算方面,法院依據Y醫師診所於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間至少1.7億日元之豐胸手術營收,依《專利法》第102條第3項規定,按8%利潤率推算侵權所得,判決Y醫師應賠償TI約1,500萬日元(相當於10萬美元、新台幣330萬元)。

後續動向與制度意涵

然案件仍未最終定案,敗訴方可於判決送達後14日內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本案除釐清人體生物材料相關發明之專利適格性標準,更確立醫美領域技術排除醫師免責條款適用之司法尺度,預期對生技醫藥研發與醫療實務產生深遠影響。

大合議庭機制於本案再次彰顯其統一法律見解之功能,此制度設計類似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之全院庭審(en banc),專門處理具原則重要性或裁判歧異之案件,為日本專利司法體系之重要特色。

對產業的影響

除了法律上的認定,這起案件也對產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首先,它強化了醫美領域的專利保護,對於研發創新技術的企業來說是一大利多。然而,這也意味著,許多美容診所若未經專利持有人授權,即自行調製類似的藥劑,可能會面臨侵權風險。此外,此案也顯示,日本法院對於涉及生物醫學與個人化醫療的專利,正採取更開放且有利於專利持有人的態度。這對於再生醫療與精準醫療領域的發展來說,可能會帶來更明確的專利保護方向。

本案的判決結果不僅影響醫美產業,也可能對生物製藥與個人化醫療領域的專利適用範圍產生深遠影響。未來,類似的涉及人體組織或細胞技術的專利爭議可能會越來越多,而法院如何在醫療自由與專利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也將成為全球醫藥法律界持續關注的課題。

備註:

[1] 日本《專利法》第29條第1項:發明需具產業實用性始得取得專利。

[2] 日本《專利法》第69條第3項:針對「混合醫藥品」或「混合醫藥品製法」專利,醫師依處方調劑之行為不視為侵權。

參考資料:

  1. 大合議事件の判決が言い渡され、判決要旨を掲載しました(3月19日)
  2. Grand Panel Decides that Invention of Composition which is Prepared from Blood and which is Intended to be Returned into Body is Industrially Applicable, and that Preparation of Breast Augmentation Composition by Doctor Constitutes Infringement., K&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High Court Decision Report in 2025, Updated 21 MAR 2025

作者:李淑蓮
現任:北美智權報總編輯
學歷: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北美智權報主編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77期;歡迎加入NAIPNews網站會員,或以系統訂閱《北美智權報》

延伸閱讀

鍾文智落跑引撻伐 司法院今晚出手拔高院庭長邱忠義

鍾文智潛逃 民間司改會提七大呼籲:司法迷航公信蕩然無存

高院自律會審議鍾文智裁定案 最重可移送監察院

要犯鍾文智落跑掀法界風暴 高院秀對話指劍青檢改聲明也有錯

相關新聞

USPTO打詐!鎖定虛偽優惠聲明及問題簽名文件

USPTO宣布,利用不實優惠資格聲明短繳規費者,將依法加徵欠繳金額至少三倍的罰款,而非署名人親簽的簽文,亦是其打詐查察重點。若官方認定事涉違規,視情節輕重,可合併執行多重處分,包括但不限於所涉案件USPTO程序中止、代理人移送懲戒之類。

從G 1/24、G 2/24與G 1/23看歐洲專利局擴大上訴委員會的角色演化

歐洲專利局擴大上訴委員會(Enlarged Board of Appeal, EBA)在2024年間受理了三件重大法律問題移送案 ─ G 1/24(主張解釋)、G 2/24(介入人地位)與G 1/23(專利延長請求的權利性問題),三案分別由不同技術上訴委員會提出,涵蓋主張解釋標準、當事人適格與行政-司法程序間接軌問題,體現了當前EPC體系中各種潛在制度張力的集體浮現。

歐洲專利局上訴委員會2024年報告分析

2024年對歐洲專利局(EPO)上訴委員會(Boards of Appeal, BoA)而言,是深化改革後邁向效率與品質雙軌並行的重要轉捩點。自組織架構改革完成以來,BoA首次訂下更積極的目標:至2025年底,使未結案件中,僅有不超過10%超過24個月的存續時間。2024年年報不僅呈現此新目標下的具體進展,也從案件處理、內外部對話、法務品質、數位轉型等面向,揭示歐洲專利審判機制的全面革新。

日本專利局揭示AI領域全球專利競爭態勢:中國壓倒性領先 日本醫療應用另闢蹊徑

日本專利局(JPO)於2025年6月發布最新報告《AI関連発明の申請動向調査(国際編)》(下稱《報告》),深入分析自2015年起全球人工智慧(AI)相關技術在八大子領域的專利申請趨勢,包括AI核心技術、圖像/影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神經網路、卷積神經網路(CNN)、遞迴神經網路(RNN/LSTM)、深度強化學習以及Transformer架構技術。報告以INPADOC專利家族為單位,結合XLSCOUT資料庫,對中、美、韓、日等主要技術強國的專利活動進行總體與微觀解析,試圖勾勒出日本在全球AI專利競爭中的定位與潛在優勢。

日本智財權審判制度運作與實務透析:2024年《審判及上訴實務研究會》綜合報告

日本專利局(JPO)審判暨上訴部自2006年起,每年均召集企業智慧財產權實務操作者、專利律師、律師及專利局行政法官等多方代表,組成「審判暨上訴實務研究會」(Trial and Appeal Practitioner Study Group) (下稱《研究會》)。此《研究會》旨在透過對具代表性之審判及法院裁判案件進行多角度分析,進而形塑審查與審判判斷的準則及將其細緻化,以提升日本智慧財產制度的透明度與預測性。

從地緣政治看世界大學排名變化

在中美貿易戰與俄烏戰爭之後,地緣政治開始以各種形勢影響全球政經局勢、產業脈動及科技發展,連國際教育也深受地緣政治所牽動。近年來,許多國家移民政策的重大變化,已實質影響國際間的學術合作與研究資金流動,地緣政治緊張會改變學生簽證核發、學者聘任與移動自由,而各國教育機構實施「上限」或試圖減少國際學生人數的做法,都可能降低世界大學「國際化程度」這項排名指標,傳統留學目的地國的主導地位亦將面臨更多來自國內外的挑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