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三元能源大火肇禍元凶找到了 公司致歉:起火點電池半成品倉庫

高雄三元能源大火毒性氣體氫氟酸溢出 陳其邁急籲:緊閉門窗勿外出

MLB/陳義信為教士台灣日開球 許願想看達比修投球

WIPO:永續發展和數位化兩大趨勢驅動 交通運輸專利成長快速

攝影:北美智權/唐銘偉
攝影:北美智權/唐銘偉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一份新報告顯示,全球交通領域的創新正日益集中於更加環保的未來技術,如空中計程車、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和自動駕駛貨船等,其中九成專利申請來自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交通運數專利集中在陸地交通領域,主要專利擁有者為日本、德國和美國企業,其中豐田汽車遙遙領先。

根據WIPO發布的最新趨勢報告:《WIPO技術趨勢:交通運輸的未來》,從2000年以來已公佈專利中,高達110多萬項與未來交通運輸有關的發明,以及和永續性和數位化大趨勢有關的技術,如綠色燃料和智慧互聯交通運輸系統。

2023年交通運輸領域已公佈專利的複合年成長率為11%,相比之下,傳統交通運輸領域的專利數量同期增長率僅為4%,交通運輸專利是全球所有已公佈專利年成長率的兩倍多,凸顯了交通運輸業的重要性。在全球許多國家中,交通運輸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12%,約占年度能源相關碳排放總量的23%。

交通運輸發明集中五大申請國

傳統領域在全球的專利成長趨於平緩,但在過去20年中,跟未來交通運輸領域相關的專利,則是大幅成長700%,發明數量從2003年的1.5萬項增至2023年的12萬項。2003年,有關未來交通運輸的專利僅占所有交通運輸領域專利的16%,而現在則達到了四成(40%)。陸地運輸是交通運輸領域第一大運輸方式,自2000年以來,陸地運輸領域的發明已超過90.6萬項,在所有交通運輸中占主導地位,陸地發明數量是海洋、航空、航太運輸方式發明數量總和的3.5倍以上。航空運輸則是第二大運輸方式,自2000年以來約有13.2萬項發明;航太和海洋運輸技術的專利活動比較少,分別約有7.5萬項和4.7萬項專利家族。

交通運輸發明活動主要集中於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從2000年至今,這五大申請國共創造了近105萬項發明,在所有與未來交通運輸有關的專利中約占90%。中國近年來在電動汽車市場上占主導地位,中國專利申請的成長趨勢強勁;而瑞典、義大利、印度和加拿大雖然專利數量較少,但近期的成長也很強勁。

未來的交通運輸兩大主要趨勢

WIPO報告圍繞陸地、海洋、航空、航太這四類主要交通運輸方式,並觀察到未來交通運輸將由「永續性」和「數位化」兩大趨勢驅動,而通訊和安全性技術的專利申請,則主導了數位化的發展大趨勢。

圖1. 交通運輸專利申請的兩大趨勢和四個技術趨勢;資料來源:WIPO
圖1. 交通運輸專利申請的兩大趨勢和四個技術趨勢;資料來源:WIPO

永續的交通運輸:

全球快速的氣候變遷正在影響交通運輸業,最新的技術發展聚焦於綠色交通和永續發展,以便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永續交通運輸發展包括驅動方式、自動化和循環相關的技術,工業機器人、回收製程和生物聚合物等自動化技術,不但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減少浪費;另一方面,電池、電子驅動和氫燃料電池等技術正在減少交通運輸對環境的影響。

交通運輸數位化:

世界正以數位方式高度互聯,交通運輸變得更加高效、安全和個人化。與人機介面、通訊和安全相關的技術,同步推動了交通運輸的數位化,觸控顯示器、語音和臉部辨識等技術正在改變使用者與交通運輸系統互動的方式。此外,專利申請也朝向交通運輸的通訊和安全,數位化正在改變交通運輸系統的通訊方式,光達、5G網路和連網汽車等技術正在推動自動駕駛汽車和智慧交通管理系統的發展。

陸地運輸四大技術申請概況

全球交通運輸專利申請的急劇增加,顯示陸地運輸技術的重大進步。陸地運輸專利家族從2000年約8,800個,增加到2023年的9.9萬多個(詳見圖2)。WIPO指出,陸地運輸領域的大部分研究活動集中在永續推進和通訊與安全技術上,2023年已有超過5萬個永續發展的專利家族,通訊和安全技術領域也達到3.5萬個。另一個重點研究領域是自動化和循環性,每年專利家族出版物的數量從2000年的1,200個增加到1.6萬多個(詳見圖3)。

圖2. 2000年至 2023年陸地運輸全球專利家族的發展;圖片來源:WIPO,2024 年10月
圖2. 2000年至 2023年陸地運輸全球專利家族的發展;圖片來源:WIPO,2024 年10月

圖3. 2000年至 2023年陸地運輸四大技術趨勢中的專利家族;圖片來源:WIPO,2024 年10月
圖3. 2000年至 2023年陸地運輸四大技術趨勢中的專利家族;圖片來源:WIPO,2024 年10月

中國申請超過50萬項陸地運輸專利

中國是陸地運輸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國家,2000年至2023年期間,中國有超過50萬個陸上運輸技術領域的專利家族申請專利保護,日本、美國和德國從2000年以來也申請了大量專利(詳見圖4)。專利合作條約(PCT)和歐洲專利公約(EPC)是發明者尋求陸地運輸專利保護的相關途徑,自2000年以來,WIPO管理的PCT條約下已受理了近19萬件專利申請,歐洲專利局管理的歐洲專利公約下已受理了超過14.3萬件專利申請。

圖4. 2000年至2023年各國陸地運輸專利申請數;圖片來源:WIPO,2024 年10月
圖4. 2000年至2023年各國陸地運輸專利申請數;圖片來源:WIPO,2024 年10月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近年來中國在陸路運輸技術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但主要專利持有者仍主要來自日本、德國和美國。排名前十的專利持有者中有六家是日本公司,分別是豐田汽車(排名第一)、電裝(排名第二)、本田汽車(排名第三)、松下控股公司(排名第四)、日產汽車(排名第六)和日立汽車公司(第八);兩家來自德國,博世汽車(排名第五)和福斯汽車(排名第七);兩家來自美國,福特汽車(排名第九)和通用汽車(排名第十)。現代汽車是第一家上榜的韓國公司,排名第11位,而第一家上榜的中國公司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則排在第18位。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自2000年以來已開發並公佈了347個專利家族,但在專利擁有者中僅排名第203位。

專利申請排名第一的豐田汽車,在陸地運輸技術領域擁有迄今最大的專利組合,2000年至2023年期間共公佈了3.7萬多項專利家族,足足是排名第二電裝汽車的兩倍之多。

圖5. 2000年至2023年陸路運輸領域排名前10名的專利所有者(以專利家族數量計算);圖片來源:WIPO,2024 年10月
圖5. 2000年至2023年陸路運輸領域排名前10名的專利所有者(以專利家族數量計算);圖片來源:WIPO,2024 年10月

在邁向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的進程中,交通運輸行業將面臨著雙重挑戰,既要實現永續發展,又要擁抱數位化,並在環境考量與新技術之間取得平衡,新的技術解決方案要能駕馭現代交通運輸系統的複雜性,還要能滿足安全性、無障礙性和用戶體驗,將成為未來交通運輸技術研發的重要考驗。

資料來源:

  1. 2025/2/6,WIPO:《WIPO Technology Trends: Future of Transportation》.
  2. 2025/2/6,WIPO:《WIPO Technology Trends Technical Annex: Future of Transportation on Land》.

作者:吳碧娥
現任: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75期;歡迎加入NAIPNews網站會員,或以系統訂閱《北美智權報》

延伸閱讀

下個金融危機在東南亞?傳產難擋陸殺戮、股市遭美股拖累…謝金河:這些國家陷養套殺噩夢

德媒:組閣政黨擬成立2基金 投資國防與基建

智財連結ESG已為全球趨勢 企業如何應對與布局?

俄媒:俄國航太軍發射火箭 搭載防衛用途太空船

相關新聞

USPTO打詐!鎖定虛偽優惠聲明及問題簽名文件

USPTO宣布,利用不實優惠資格聲明短繳規費者,將依法加徵欠繳金額至少三倍的罰款,而非署名人親簽的簽文,亦是其打詐查察重點。若官方認定事涉違規,視情節輕重,可合併執行多重處分,包括但不限於所涉案件USPTO程序中止、代理人移送懲戒之類。

從G 1/24、G 2/24與G 1/23看歐洲專利局擴大上訴委員會的角色演化

歐洲專利局擴大上訴委員會(Enlarged Board of Appeal, EBA)在2024年間受理了三件重大法律問題移送案 ─ G 1/24(主張解釋)、G 2/24(介入人地位)與G 1/23(專利延長請求的權利性問題),三案分別由不同技術上訴委員會提出,涵蓋主張解釋標準、當事人適格與行政-司法程序間接軌問題,體現了當前EPC體系中各種潛在制度張力的集體浮現。

歐洲專利局上訴委員會2024年報告分析

2024年對歐洲專利局(EPO)上訴委員會(Boards of Appeal, BoA)而言,是深化改革後邁向效率與品質雙軌並行的重要轉捩點。自組織架構改革完成以來,BoA首次訂下更積極的目標:至2025年底,使未結案件中,僅有不超過10%超過24個月的存續時間。2024年年報不僅呈現此新目標下的具體進展,也從案件處理、內外部對話、法務品質、數位轉型等面向,揭示歐洲專利審判機制的全面革新。

日本專利局揭示AI領域全球專利競爭態勢:中國壓倒性領先 日本醫療應用另闢蹊徑

日本專利局(JPO)於2025年6月發布最新報告《AI関連発明の申請動向調査(国際編)》(下稱《報告》),深入分析自2015年起全球人工智慧(AI)相關技術在八大子領域的專利申請趨勢,包括AI核心技術、圖像/影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神經網路、卷積神經網路(CNN)、遞迴神經網路(RNN/LSTM)、深度強化學習以及Transformer架構技術。報告以INPADOC專利家族為單位,結合XLSCOUT資料庫,對中、美、韓、日等主要技術強國的專利活動進行總體與微觀解析,試圖勾勒出日本在全球AI專利競爭中的定位與潛在優勢。

日本智財權審判制度運作與實務透析:2024年《審判及上訴實務研究會》綜合報告

日本專利局(JPO)審判暨上訴部自2006年起,每年均召集企業智慧財產權實務操作者、專利律師、律師及專利局行政法官等多方代表,組成「審判暨上訴實務研究會」(Trial and Appeal Practitioner Study Group) (下稱《研究會》)。此《研究會》旨在透過對具代表性之審判及法院裁判案件進行多角度分析,進而形塑審查與審判判斷的準則及將其細緻化,以提升日本智慧財產制度的透明度與預測性。

從地緣政治看世界大學排名變化

在中美貿易戰與俄烏戰爭之後,地緣政治開始以各種形勢影響全球政經局勢、產業脈動及科技發展,連國際教育也深受地緣政治所牽動。近年來,許多國家移民政策的重大變化,已實質影響國際間的學術合作與研究資金流動,地緣政治緊張會改變學生簽證核發、學者聘任與移動自由,而各國教育機構實施「上限」或試圖減少國際學生人數的做法,都可能降低世界大學「國際化程度」這項排名指標,傳統留學目的地國的主導地位亦將面臨更多來自國內外的挑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