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F1/首站冠軍車手諾里斯傳明早入境台灣 林帛亨:能不能堵到靠燒香了

雲林紅色車接連肇逃被肉搜!凌晨撞毀炸雞店留車牌 警查出是「權利車」

專利師公會的使命與銳變:專訪新任理事長秦建譜

專利師公會理事長秦建譜;攝影:北美智權報/李淑蓮
專利師公會理事長秦建譜;攝影:北美智權報/李淑蓮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智慧財產權已成為全球競爭的關鍵資本,專利更是技術創新與市場優勢的核心資源。在台灣這個科技產業密集的國家,專利佈局與智財管理不僅影響企業競爭力,更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然而,隨著國際競爭加劇、科技發展迅猛、專利審查挑戰增加,專利師的角色與責任也正在轉變。如何提升專利師的專業地位?如何協助企業佈局全球專利市場?如何應對新興技術帶來的智財變革?《北美智權報》特地專訪新任專利師公會理事長秦建譜,深入探討專利師公會的未來發展方向、專利師角色定位、以及台灣智財權領域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以具體行動計畫迎向未來三年任期

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專利師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自2009年末成立以來,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已走過15個年頭,會員人數也從最初的126名增長至如今的600多名,組織架構也日趨完善,擁有自置辦公室、18個專業委員會及7個社團,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與專業影響力。然而,全球智財環境瞬息萬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數位科技的迅速發展、專利法規的持續變革,都讓專利師的角色日益重要,也為公會的發展帶來更多挑戰。面對這些變局,身為專利師公會的新任理事長,秦建譜在未來的三年任期內,提出了多項具體的行動計劃,旨在提升公會的專業形象、強化會員權益、促進國際交流,並應對行業面臨的挑戰。

協助提升競爭力,讓專利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資產

談及台灣專利師的現況,秦建譜坦言,專利師的專業價值仍未被企業與社會大眾充分認識,許多企業仍將專利視為法律文件,而非戰略資源,導致無法充分運用專利來提升市場競爭力。他指出,專利不僅是技術保護的工具,更是企業的重要資產,專利佈局得當,企業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反之,專利布局薄弱或不當,則容易被競爭對手利用,甚至可能面臨專利訴訟的風險。

為了讓企業更深入理解專利的價值,專利師公會積極推動智慧財產教育與企業內部培訓,透過大學課程、企業講座及政府合作計畫,向企業高層、研發團隊及法務部門傳授專利佈局的實務策略。此外,公會也參與政府政策討論,協助制定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智慧財產法規,確保台灣的專利環境能與國際趨勢接軌。

歷經15個年頭,專利師公會一步一腳印踏實走來,終於擁有了自己的會館。會議室中的「感恩牆」,表揚了每一位對會館的成立有實質貢獻的成員;攝影:北美智權報/李淑蓮
歷經15個年頭,專利師公會一步一腳印踏實走來,終於擁有了自己的會館。會議室中的「感恩牆」,表揚了每一位對會館的成立有實質貢獻的成員;攝影:北美智權報/李淑蓮

強化會員權益與專業發展

在會員權益部分,秦建譜強調公會會致力於提升會員的專業成長機會,為會員爭取更多學習資源,並拓展業務領域。除了定期舉辦在職進修課程外,他還計劃協助企業創造無形資產價值及商品化,增加會員在無形資產鑑價工作中的專業發揮。此外,公會也鼓勵檢舉無照辦理專利業務的不法行為,確保會員權益得到妥善保障。

有鑑於專利代理行業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良好的服務及管理能力。秦建譜表示,公會將進一步開設與服務及管理相關的在職進修課程,提升會員的運營管理能力,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市場環境。

面對新一代專利師的加入,秦建譜認為公會需要更具體的措施來協助他們進入職場並快速上手。他計劃舉辦更多活動,由經驗豐富的會員提供職涯發展建議及經驗分享,協助新進專利師在初期建立穩固的專業基礎。

「專利師不僅是幫助企業申請專利,更要協助企業制定完整的智財戰略,確保技術創新能夠轉化為市場優勢。」秦建譜強調,未來公會將進一步強化專利的市場化運用,推動專利授權、技術轉移與專利交易市場的發展,讓專利不再只是靜態的法律文件,而是能夠為企業帶來實際收益的資產。

專利師公會理事長秦建譜;攝影:北美智權報/盧頎
專利師公會理事長秦建譜;攝影:北美智權報/盧頎

國際智財競爭激烈,台灣如何掌握市場先機?

全球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的專利策略早已不再侷限於單一市場,而是必須具有國際視野。在這樣的趨勢下,專利師公會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協助會員掌握各國的專利法規,並協助企業制定全球專利佈局策略。

秦建譜提到,專利師公會已與美國、日本、歐洲及東南亞多國的智慧財產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協助專利主管單位舉辦國際研討會。像是在2024年6月,公會舉辦了「新南向智慧財產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的專家來台分享當地的專利環境與申請策略,幫助企業深入了解東南亞市場的法規、專利實務、及智慧財產佈局方式。

除了東南亞市場,公會也持續關注歐美市場的發展。秦建譜指出,公會長期與美國AIPLA(美國智慧財產法律協會)、歐洲專利局、日本專利師公會等機構交流,並協助推動專利審查高速公路(PPH, 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讓台灣企業能夠更快速取得國際專利,提升市場競爭力。

「如果企業想要進軍國際市場,專利必須先行,否則很可能面臨專利訴訟的風險。」秦建譜提醒,許多企業在技術出口或跨國合作時,往往忽略了專利的國際競爭性,導致技術進入國際市場後,才發現專利布局不足,甚至遭到專利訴訟,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公會希望透過國際合作,幫助企業提前做好專利防禦與技術佈局,確保市場競爭優勢。

面對少子化與科技變革,專利審查制度如何應對挑戰?

隨著人工智慧(AI)、生醫科技、新材料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全球專利申請量大幅增加,專利審查的挑戰也隨之提升。然而,台灣的智慧財產局(TIPO)長期面臨專業人力短缺的問題,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提升審查效率,成為業界關注的議題。

「政府研擬簡化專利舉發程序,例如將現行的『四級四審』改為『三級三審』,但由於涉及行政程序改革,尚未定案。」秦建譜表示,公會支持簡化流程,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專利審查的效率與品質。

為此,公會建議政府引進AI技術輔助專利審查,透過數位化工具加速文件比對與技術檢索,提高審查速度。此外,公會也鼓勵智慧局擴大專利審查人才培訓計畫,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專利審查領域,解決長期人力短缺的問題。

「少子化帶來的影響,不僅限於政府部門,專利事務所與企業的智財人才也面臨短缺。」秦建譜強調,未來應朝向「AI+人才培育」的雙軌策略,提升台灣整體的智財競爭力。

結語:打造更完善的智慧財產生態

展望未來,專利師公會將持續深化專業形象、國際合作、專利審查制度優化與人才培育,協助台灣企業掌握智財優勢,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智慧財產是台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必須透過完善的專利策略,確保技術能夠在全球市場中發揮最大的價值。」秦建譜最後強調,專利師公會將持續推動更完善的智慧財產生態系統,讓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發光發熱。

作者:李淑蓮
現任:北美智權報總編輯
學歷: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北美智權報主編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74期;歡迎加入《北美智權報》獨立網站會員,或使用訂閱系統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2025智慧健康產品新趨勢:AI於數位健康領域持續深化

因為專利而認定粉紅色陶瓷髖關節之商標具有功能性?2025年CeramTec v. Coorstek案

中國氫能源行業企業競爭現狀:市場集中主要廠商

圖書館裡的秘密:從Internet Archive數位圖書館訴訟看「免費借閱」的合理使用問題

相關新聞

2025年歐洲統一專利法院 (UPC) 預算與法官擴編計劃:最高薪法官年薪近千萬台幣

歐洲統一專利法院(UNIFIED PATENT COURT, UPC)於2025年將大幅增加法官人數,並進一步擴展其司法體系。根據UPC最新公布的預算案,法院將投入更多資源於人力擴充、資訊技術基礎設施的升級,以及專利仲裁與調解中心(PMAC)的運作。UPC的預算案詳細披露了UPC 2025年預算的主要內容,包括法官擴編計劃、薪酬結構、財務分配,以及成員國的財政貢獻分配。UPC發言人證實成員國已通過預算案,而德國將是對經費作出最大貢獻的成員國。

折疊式手機強勢回歸?從2024年的折疊式設備專利說起

2024 年,折疊裝置技術持續進化,各大品牌如三星、蘋果、微軟、GOOGLE、華為、小米及 OPPO 等紛紛投入研發,專利技術的競爭更加激烈。各家公司在鉸鏈設計、螢幕耐用性、折疊結構與材料技術上不斷突破,以提升裝置的使用體驗與壽命。本文整理及分析了 2024 年主要的折疊裝置專利,探討市場趨勢與未來發展方向。

馬斯克變法強勢來襲 USPTO人心浮動亦受衝擊

川普2.0登台迎來馬斯克變法震撼,人事凍結、回歸辦公室兩道行政命令嚴重衝擊USPTO運作, DOGE權限之大,亦引發USPTO申請人諸多疑慮。

WIPO:永續發展和數位化兩大趨勢驅動 交通運輸專利成長快速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一份新報告顯示,全球交通領域的創新正日益集中於更加環保的未來技術,如空中計程車、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和自動駕駛貨船等,其中九成專利申請來自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交通運數專利集中在陸地交通領域,主要專利擁有者為日本、德國和美國企業,其中豐田汽車遙遙領先。

訓練AI模型的著作權風險:當資料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台灣有何策略?

在二月初時,國科會表示為了建置主權 AI,需要完整、高可信度的資料庫,並直指要鬆綁著作權法,以將政府的開放資料用在 AI 研發,來解決缺乏訓練資料的問題,此提議引起學界譁然。 為了推動 AI,修法放寬聽起來勢在必行,但修訂著作權法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要如何顧及著作權人的權益?目前業界用於訓練 AI 的資料,除了使用無著作權,以及合法授權的資料外,大多還需加入一些灰色地帶的資料,例如網路新聞、部落格文章、論壇留言等,這些其實都屬於未授權之使用。若進行修法,勢必要考量是否會有連帶影響。

再論美國專利訴訟中聯邦地方法院的特定性管轄權與四件國外案例分享

在美國專利訴訟中,實體法議題常為焦點,例如顯而易見性(OBVIOUSNESS)、專利適格性(PATENT-ELIGIBILITY)等,但程序法問題亦應注意,例如聯邦地方法院的「對人管轄權」(PERSONAL JURISDICTION),其涉及外國籍被告能否受地方法院的審判。本文旨在介紹「對人管轄權」中的「特定管轄權」(SPECIFIC JURISDICTION)的概念與分享四件國外案例。該等案例可供台灣廠商參考,以決定是否向法院聲請以無管轄權為理由而裁定駁回起訴,並進而選擇被告友善的地方法院來進行訴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