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吃不消!南藝大畢業袍租借需付萬元押金 校方:製作成本高調漲

凍到周三!最冷時刻曝「低溫僅10度」 2千公尺高山有望降雪

2024年全球非專利實施實體(NPE)訴訟趨勢分析

近年來,全球專利訴訟的趨勢持續變化,尤其是非專利實施實體(NON-PRACTICING ENTITIES, NPES) 的活動模式更是備受關注。示意圖/Ingimage
近年來,全球專利訴訟的趨勢持續變化,尤其是非專利實施實體(NON-PRACTICING ENTITIES, NPES) 的活動模式更是備受關注。示意圖/Ingimage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近年來,全球專利訴訟的趨勢持續變化,尤其是非專利實施實體(NON-PRACTICING ENTITIES, NPES) 的活動模式更是備受關注。這類實體企業擁有專利但不直接生產或銷售產品,而是透過授權或訴訟來獲利,因此,它們的行為不僅影響企業的專利管理策略,也對司法體系、技術發展與市場競爭格局帶來深遠影響。

圖1. 全球(不包括中國大陸)每年NPE提起的侵權案件數量(2012年至2023年);資料來源:2024 Non-Practicing Entity global litigation report, Clarivate™, 2024
圖1. 全球(不包括中國大陸)每年NPE提起的侵權案件數量(2012年至2023年);資料來源:2024 Non-Practicing Entity global litigation report, Clarivate™, 2024

NPE訴訟的全球趨勢與區域分布

根據 Clarivate 2024 年全球 NPE 訴訟報告 (下稱《報告》)的數據[1],NPE訴訟在過去十年間呈現多樣的發展趨勢。從2012年至2019年,全球NPE訴訟案件數量逐步下降,這主要受到美國專利改革的影響。然而,自2020年起,訴訟數量開始趨於穩定,每年維持在約2,000件案件的水準,顯示出NPE訴訟在特定市場仍保持活躍。其中,美國依然是NPE訴訟的主要戰場;2018-2023年間,美國的 NPE 訴訟案件占全球總量的97.2%,而分居第二、第三的德國和中國大陸僅占1.8%及0.4%。雖然美國的案件數量與2012-2017年相比下降了 43%,但其主導地位仍無可動搖。相較之下,歐洲的NPE訴訟主要集中在德國與英國,而中國大陸則成為新興的訴訟市場,近年來案件數量增長幅度高達 600%。

《報告》指出,美國之所以仍然是 NPE 訴訟的核心市場,主要與其專利制度及司法環境有關。然而,過去十年間,美國針對 NPE 訴訟進行了多項改革,例如2011年通過的《美國發明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 AIA),於2014年全面生效,該法案對專利挑戰程序進行了重大調整,使得專利持有人更難發起基於弱勢專利的訴訟。此外,美國最高法院在2014年的 Alice Corp. v. CLS Bank International 案件中,對於軟體專利的可專利性做出了更嚴格的限制,導致大量涉及軟體技術的專利在後續的訴訟中被駁回。另一方面,專利審理與上訴委員會(PTAB) 的內部審查程序(IPR)也大幅增加,使許多NPE 的專利在進入法院前即遭到無效化,進一步削弱了NPE在美國市場的影響力。

圖2. 不用同國家/地區NPE侵權案件之數量變化(2012-2023);資料來源:2024 Non-Practicing Entity global litigation report, Clarivate™, 2024
圖2. 不用同國家/地區NPE侵權案件之數量變化(2012-2023);資料來源:2024 Non-Practicing Entity global litigation report, Clarivate™, 2024

雖然美國的專利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NPE 訴訟的增長,但全球其他地區的訴訟活動卻有明顯變化。德國曾在 2012-2017 年間成為 NPE 主要的訴訟目的地,該期間 NPE 訴訟案件數量增長 240%,顯示出其市場對專利訴訟的吸引力。然而,自 2018 年起,德國的 NPE 訴訟數量開始下降,較前一時期減少 58%,儘管如此,德國仍占歐洲過去六年 NPE 訴訟案件的 87%。這一現象顯示,雖然德國的訴訟案件數量減少,但該國仍然是歐洲 NPE 訴訟最重要的市場。

德國對於 NPE 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其司法體系的特性。首先,德國法院對專利持有人的勝訴率較高,在NPE訴訟案件中,NPE的勝訴率高達62%。其次,德國的專利訴訟審理速度相對較快,平均審理時間為14至16.5個月,相比之下,美國的專利訴訟平均審理時間則為16至20.3個月。除此之外,德國採用的「分離審理機制(bifurcated system)」也使得被告難以在禁令頒布前成功無效專利,這對於希望透過專利訴訟獲利的NPE來說,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因素。不過,德國的專利無效率較高(NPE專利僅7%在有效性挑戰中完全維持),且其法院對專利持有人仍相對友好。

與此同時,英國近年來逐漸成為NPE訴訟的新熱點。《報告》指出,英國法院對NPE的勝訴率高達 96%,為全球最高,這使得NPE更加青睞英國作為訴訟地點。

除了歐洲市場之外,中國大陸的NPE訴訟活動也正在快速增長。2018-2023年間,中國的 NPE 訴訟案件數量增長 600%,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 NPE 訴訟市場之一。中國法院的專利保護機制逐步完善,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國際專利持有者開始利用中國法院來維護其專利權利。

NPE訴訟行為的產業與技術分布

在技術領域方面,NPE 訴訟主要集中在資訊與通信技術(ICT)領域,包括數位通訊、電信、計算機技術與影音技術。在美國,64%的NPE 訴訟涉及這些技術,而在歐洲,這一比例更高,達74%。NPE 訴訟的主要被告通常是大型科技企業,如蘋果、三星、華為、ZTE、小米、微軟、亞馬遜與谷歌等。這些企業擁有大量專利,且涉及高價值技術,因此成為 NPE 訴訟的主要目標。

按 2012 年至 2023 年期間於美國(左)及歐洲(右)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數量排名之前10大NPE ;資料來源:2024 Non-Practicing Entity global litigation report, Clarivate™, 2024
按 2012 年至 2023 年期間於美國(左)及歐洲(右)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數量排名之前10大NPE ;資料來源:2024 Non-Practicing Entity global litigation report, Clarivate™, 2024

專利有效性挑戰的興起與影響

除了專利侵權訴訟的變化,專利有效性挑戰也成為企業應對NPE訴訟的重要策略。數據顯示,2012-2017年間,針對 NPE所持專利的有效性挑戰案件激增,增幅達 685%,遠超所有專利有效性挑戰的平均增幅(109%)。然而,在2018-2023 年間,NPE專利的有效性挑戰數量略有下降,但整體專利有效性挑戰仍在增加。美國仍然是針對NPE提出專利有效性挑戰最多的國家,占全球總數的 84.7%,其次為中國大陸(5.7%)、德國(4.5%)、歐洲專利局(3.3%)與日本(1.4%)。

結論與未來趨勢

總體而言,2024 年的 NPE 訴訟環境顯示出全球專利訴訟的明顯變化。美國的訴訟數量雖然下降,但仍然是核心市場;德國的吸引力減弱,而英國與中國大陸則成為新的訴訟熱點。此外,企業針對 NPE 的專利有效性挑戰正在增加,並且逐步削弱 NPE 的影響力。未來,隨著各國專利法規的調整與企業應對策略的變化,NPE 訴訟模式可能會持續演變,尤其是亞洲市場的增長趨勢值得進一步關注。

備註:

[1] 2024 Non-Practicing Entity global litigation report, Clarivate™, 2024

作者:李淑蓮
現任:北美智權報總編輯
學歷: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北美智權報主編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74期;歡迎加入《北美智權報》獨立網站會員,或使用訂閱系統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中國氫能源行業企業競爭現狀:市場集中主要廠商

俄占區礦藏不會給俄中 澤倫斯基盼美保證

美國與歐洲關係遇冷 中國似藉機填補空位

罕見三度提「中共」 國務院官網批中操縱顛覆國際組織

相關新聞

2025年歐洲統一專利法院 (UPC) 預算與法官擴編計劃:最高薪法官年薪近千萬台幣

歐洲統一專利法院(UNIFIED PATENT COURT, UPC)於2025年將大幅增加法官人數,並進一步擴展其司法體系。根據UPC最新公布的預算案,法院將投入更多資源於人力擴充、資訊技術基礎設施的升級,以及專利仲裁與調解中心(PMAC)的運作。UPC的預算案詳細披露了UPC 2025年預算的主要內容,包括法官擴編計劃、薪酬結構、財務分配,以及成員國的財政貢獻分配。UPC發言人證實成員國已通過預算案,而德國將是對經費作出最大貢獻的成員國。

折疊式手機強勢回歸?從2024年的折疊式設備專利說起

2024 年,折疊裝置技術持續進化,各大品牌如三星、蘋果、微軟、GOOGLE、華為、小米及 OPPO 等紛紛投入研發,專利技術的競爭更加激烈。各家公司在鉸鏈設計、螢幕耐用性、折疊結構與材料技術上不斷突破,以提升裝置的使用體驗與壽命。本文整理及分析了 2024 年主要的折疊裝置專利,探討市場趨勢與未來發展方向。

馬斯克變法強勢來襲 USPTO人心浮動亦受衝擊

川普2.0登台迎來馬斯克變法震撼,人事凍結、回歸辦公室兩道行政命令嚴重衝擊USPTO運作, DOGE權限之大,亦引發USPTO申請人諸多疑慮。

WIPO:永續發展和數位化兩大趨勢驅動 交通運輸專利成長快速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一份新報告顯示,全球交通領域的創新正日益集中於更加環保的未來技術,如空中計程車、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和自動駕駛貨船等,其中九成專利申請來自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交通運數專利集中在陸地交通領域,主要專利擁有者為日本、德國和美國企業,其中豐田汽車遙遙領先。

訓練AI模型的著作權風險:當資料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台灣有何策略?

在二月初時,國科會表示為了建置主權 AI,需要完整、高可信度的資料庫,並直指要鬆綁著作權法,以將政府的開放資料用在 AI 研發,來解決缺乏訓練資料的問題,此提議引起學界譁然。 為了推動 AI,修法放寬聽起來勢在必行,但修訂著作權法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要如何顧及著作權人的權益?目前業界用於訓練 AI 的資料,除了使用無著作權,以及合法授權的資料外,大多還需加入一些灰色地帶的資料,例如網路新聞、部落格文章、論壇留言等,這些其實都屬於未授權之使用。若進行修法,勢必要考量是否會有連帶影響。

再論美國專利訴訟中聯邦地方法院的特定性管轄權與四件國外案例分享

在美國專利訴訟中,實體法議題常為焦點,例如顯而易見性(OBVIOUSNESS)、專利適格性(PATENT-ELIGIBILITY)等,但程序法問題亦應注意,例如聯邦地方法院的「對人管轄權」(PERSONAL JURISDICTION),其涉及外國籍被告能否受地方法院的審判。本文旨在介紹「對人管轄權」中的「特定管轄權」(SPECIFIC JURISDICTION)的概念與分享四件國外案例。該等案例可供台灣廠商參考,以決定是否向法院聲請以無管轄權為理由而裁定駁回起訴,並進而選擇被告友善的地方法院來進行訴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