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商標指定過多領域卻不使用為惡意? 英國最高法院2024年SkyKick v. Sky案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楊智傑/雲林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教授

英國最高法院於2024年11月13日對多年來Sky與SkyKick之間的訴訟做出判決。英國最高法院指出,公司在未打算使用的情況下,對商標註冊在商品服務的某一廣泛類別,涵蓋了過多商品服務子類別,屬於惡意,故就未使用商品服務子類別應該被認定無效。

商標申請為惡意屬無效事由

英國雖然已經於2020年時脫歐,但是英國現有的法律,有不少仍然是在歐盟(EU)期間遵守EU指令所制定的。目前英國1994年的商標法,是落實EU在1998年的89/104商標法指令而來。其中,在商標絕對不得註冊事由中,EU的商標法一直有一個特殊的事由,就是申請時為惡意(bad faith)。

89/104商標法指令第3條(2)(d)規定:「任何成員國得規定,商標不得註冊,或即使已註冊亦可能被宣告無效,其條件與範圍如下:…(d) 商標的註冊申請係由申請人以惡意提出。」

英國1994年商標法第3條的絕對不得註冊事由,在(6)也規定:「(6) 如商標註冊申請係以惡意提出,則該商標不得註冊,或僅限於申請中的惡意部分不得註冊。」

另外,英國商標法第32條(3)規定:「(3) 申請書應聲明該商標已由申請人或經其同意使用於相關商品或服務上,或聲明申請人有將該商標用於此類用途的真實意圖(bona fide intention)。」

五年寬限期

英國商標法第46條(1)關於商標的廢止(revocation)的第(a)款規定,若註冊完成後的連續五年內,商標未被真實使用,且無正當理由,該商標可能被廢止。這段五年的「寬限期」允許商標持有人在註冊的商品/服務範圍內開始使用該商標。

根據上述原則,商標申請人在提交申請時並不需要確定其有意銷售或提供所申請保護的商品或服務。

本案事實

英國媒體和電信巨頭Sky註冊其SKY商標時,所指定的商品服務範圍非常廣泛,且所用的描述也屬於概括性的描述,會涵蓋某一商品服務大類別下的所有子類別。

美國科技供應商SkyKick將「SKYKICK」商標及其變體用於其電子郵件遷移產品與服務「雲端遷移」以及雲端存儲產品與服務「雲端備份」。

因此,Sky指控其在email和雲端儲存的商品與服務中使用商標SKYKICK,侵害了Sky所持有的四項EU註冊商標和一項英國註冊商標的權利。SkyKick則抗辯主張,Sky是基於惡意(bad faith)申請,屬商標無效事由。

多年來,Sky在全球範圍內積極執行其商標權,對其他廠商提出訴訟,並試圖執行其註冊商標的全部範圍。Sky也曾反對其他廠商申請註冊近似商標,即使這些商標涉及的是Sky並未經營或從未經營的商品與服務。

一審之高等法院判決

英國高等法院在作出四次判決並向歐洲聯盟法院(CJEU)就EU商標法中有關惡意申請導致商標無效的範圍進行參考後,裁定Sky的部分商標申請存在惡意,因其註冊範圍包含了定義過於廣泛的商品與服務,而Sky無法說明註冊這些範圍的商業正當性,且未曾打算在所有指定領域內使用這些商標。

Arnold法官根據以下關鍵因素,認定Sky存在惡意申請:

(1)廣泛依賴商標範圍:Sky在本案中一開始對註冊商標的所有商品與服務範圍提出侵權主張,未加以任何限制。

(2)逐步縮小範圍:Sky在審判前大約五週才表示,他們將商標侵權主張限制在部分商品與服務範圍內;在審判結束時的最終陳述中,Sky進一步將範圍縮小至更小的範圍(判決中稱為「選定的商品與服務」)。

(3)缺乏相關文件支持:Sky未能提供任何同時期的文件,來闡明其商標申請策略或其尋求如此廣泛保護的理由。Arnold法官因此(公正地)認為有必要從其他地方尋找證據以確定Sky的申請意圖。

(4)證人證詞的缺陷:Sky的任何證人均無法提供有關其商標申請策略或申請廣泛保護範圍理由的直接證據。針對最近三項SKY商標申請的證據顯示,Sky並不打算將這些商標應用於所涵蓋的全部商品與服務。

高等法院認為,SkyKick提出了充分證據,證明Sky的申請範圍過於廣泛,且Sky並未真正打算提供這些商品與服務,也沒有現實可能性去這樣做。法官有權認定SKY商標的部分申請是惡意的,並對其規範範圍進行限制。

二審之上訴法院判決

Sky向上訴法院提起上訴,並主張上訴法院應推翻了高等法院對其惡意申請的認定,及隨後縮減其商標申請範圍的判決。

在2021年7月26日作出的判決中,上訴法院推翻高等法院關於Sky存在惡意的裁定。上訴法院認為,Sky的商標申請隱含著其目的是「為了保護該商標在預期未來商業使用領域內的權益」,並且Sky無需證明其有意在每一個特定商品和服務類別的細分類別中使用該商標。

英國最高法院判決

SkyKick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認為上訴法院對「惡意申請」問題的整體處理方法有誤。最高法院判決[1]部分支持SkyKick的上訴。最高法院判決,一審法院有權認定Sky在申請商標時存在惡意,因此要求修改其註冊類別是正當的。

最高法院同意Arnold法官有權認定SKY商標的部分申請屬於惡意,並對其規範之範圍進行修改。這一認定基於對3項因素的仔細評估:(1)SKY商標所涵蓋的商品與服務範圍的廣度;(2)商標申請的具體背景;(3)Sky提出並追求申請的意圖。

最高法院認為,Arnold法官在原則適用上並無錯誤,而上訴法院未能指出任何推理上的缺陷或疏漏,足以推翻他的結論。

此外,最高法院指出,上訴法院未能考慮到以下重要事實:Sky在訴訟過程中逐步縮小了其商標註冊範圍。這一行為進一步支持了SkyKick的主張,即Sky曾試圖對其無意提供的廣泛商品與服務範圍獲取保護。

最高法院指出:「5年寬限期可能加劇因無意使用商標的申請人提出的註冊而給其他經營者帶來的問題。」最高法院的判決明確表示,若申請人在寬限期內缺乏真實意圖去建立(或合理探索)在該商標下經營業務的可行性,同時意圖在整個商品/服務範圍內執行其註冊權利,則強烈推定申請人意圖獲得超出商標基本功能的專有權。但商標權人可以透過適當的商業理由解釋,推翻上述推定,但若無法提供令人滿意的解釋(及相關證據),則可能支持對該商品/服務範圍的惡意申請認定,使商標在該範圍無效。

 

備註:

 

責任編輯:盧頎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楊智傑
現任: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 教授
經歷:真理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學歷:台灣大學法律系

中央大學產業經濟所碩士

台灣大學法學博士

專長:智慧財產權、美國專利法、美國著作權法、憲法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70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超人氣超商LAWSON要來了?網曝殘酷事實「10年前已註冊」:恐白高興

小心吃下肚!高市抽驗冬至應景食品 這2件違規

日超商「Lawson」在台申請商標!網樂:炸雞君要來了嗎?

藍委問廢死態度 張文貞:捍衛憲法法庭裁判

相關新聞

回顧2024年美國的設計專利法案-1:LKQ案裁決背景及CAFC給予改變「顯而易見性」的判斷方式

2024年5月,CAFC在LKQ CORP. V. GM GLOBAL TECH案中全院聯席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推翻了已有40年歷史的設計專利非顯而易見性檢測和判例法。LKQ案動搖了設計專利法的核心,並對已頒發設計專利的有效性以及獲得新專利的能力提出了質疑。由於許多問題懸而未決,而且新的顯而易見性檢測的應用還需要解釋,因此LKQ案造成的全面影響尚不清楚,或許將在未來幾年內才會逐漸顯現。 故北美智權報將分2期回顧此一影響重大的美國設計專利法案件,並於本期(372)優先介紹2024年度的LKQ案裁決,以及CAFC給予該案改變「顯而易見性」的判斷方式,並將於下一期(373)接續介紹美國加州南區聯邦地方法院(S.D. CAL.)如何開始適用因應2024年美國LKQ案而生的新標準內容,以及說明USPTO針對LKQ案發布確立顯而易見性的審查指南和以DECKER案為例來論述PTAB如何採用LKQ案和GRAHAM因素,並由在設計專利領域具豐富實務經驗的筆者提供最後總結。

川普重返白宮:2025年美國的預期施政和對國際影響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TRUMP)與其團隊將於2025年1月20號重返白宮、再度執政。此次的第二任期又稱作川普2.0,其歸屬美國共和黨,同時掌握參議院和眾議院。對於TRUMP團隊來說,將會有充分的時間改變BIDEN政府執政時期的許多政策。本文係整理美國新任總統TRUMP於上任前的施政觀點,並延伸介紹其未來對美國的施政走向及可能對國際間帶來的影響。

2050全球氫能市場達1.2兆美元 亞太地區占一半、技術領先歐美

亞太地區正處於潔淨氫能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作為實現2050年全球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工具,氫能在減少碳排放、推動能源轉型和經濟增長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隨著鋼鐵製造、化工、航空、航運等高排放產業的逐漸轉型,亞太地區對氫能的需求正在急速增長。根據預測,亞太地區的氫能需求將從2030年的6700萬噸增加至2050年的2.35億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氫能需求市場。

AI應用為氣候投資亮點、能源新創獲得更多資金青睞

PWC近期發布《2024氣候科技現狀報告》(STATE OF CLIMATE TECH 2024),在歷經三年投資高峰後,全球對氣候科技新創企業的投資交易放緩,但人工智慧(AI)應用、氣候變遷調適及前瞻性能源解決方案的新創企業,仍然受到資金青睞。

談美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兩類「所失利益」計算法及給予台灣司法建議

美國《專利法》第284條(35 U.S.C. § 284)規定「當裁定對原告有利時,法院應核予原告適當的損害賠償以補償所受之侵權,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低於侵權人為了發明的使用所付之合理權利金,並加上法院所定之利率與成本」。其中一種損害賠償計算方法是「所失利益(LOST PROFITS)法」,此相當於台灣《專利法》第97條損害賠償條文中之第1項第1款之「具體損害法」與「差額說」。本文意在介紹PANDUIT測試法與「若非」(BUT-FOR)測試法這兩種類型的美國所失利益法。

政府標案承包商專利侵權責任誰扛?美國2023年Ariton v. AeroVironment案

在美國,廠商承包政府標案幫助政府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當發生專利或著作權侵權爭議時,聯邦法律賦予廠商豁免權。權利人只能控告政府,且只能請求金錢賠償,以避免政府施政受挫,也避免廠商不敢接政府標案。美國加州地區法院2023年的ARITON V. AEROVIRONMENT案,即涉及是否適用此種豁免權的爭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