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商標協會理事長交棒 蔡瑞森掌舵新局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攝影:北美智權報/李淑蓮

在全台商標界的期盼下,台灣商標協會(Taiwan Trademark Association,TTA)在2020年8月正式成立,成為台灣第一個由智慧財產局主管的專業商標組織。歷經首屆理事長賴文平開疆闢土、接任理事長邵瓊慧的傳承與創新,四年來台灣商標協會在穩健中成長,並將此一重任交棒到第三屆理事長蔡瑞森手中,如何進一步拓展合作對象與增加新會員,將是蔡瑞森未來兩年的新功課。

蔡瑞森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在美國取得康乃爾大學法學碩士學位,回國後通過律師高考取得律師證照,第一份工作就加入理律法律事務所,執業至今超過30年。在職期間蔡瑞森取得專利師證照,並具備專利代理人及中華民國仲裁人協會仲裁人資格,同時擔任台北律師公會及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的網域名稱爭議處理機構專家。

榮獲台灣最佳智慧財產權律師

蔡瑞森專注於商標、專利、著作權、網域名稱、營業秘密等智慧財產權和公平交易法等爭議案件處理,長期針對重要實務爭議問題,發表文章於國內外各種刊物,並同時多次參與相關法案立法及修法工作。過去在智慧財產法院籌備規劃期間,蔡瑞森也曾擔任司法院籌劃小組的諮詢委員,參與智慧財產法院成立規劃,以及《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的相關立法。

從台灣商標協會創始之初,蔡瑞森便連續擔任兩屆副理事長,熟悉協會各項運作的他,如今被推選為理事長實至名歸。在接掌台灣商標協會理事長之前,蔡瑞森陸續擔任過專利師公會商標實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台北律師公會理事、全國律師聯合會智慧財產委員會委員,活躍於台灣智財及商標領域,並曾多次被Managing IP的IP Star、Chambers Asia及Legal 500等國際媒體評選為「台灣最佳智慧財產權律師」之一。蔡瑞森也將自己在律師、專利的專業背景貢獻於學術界,除了長期在大學院校兼任授課,並多次接受智慧局、經濟部、海關等不同單位邀請,擔任商標相關智慧財產權議題講座。

蔡瑞森本身既是律師也是專利師,當他在為客戶提供法律意見的時候,不會只看單一角度,而是習慣統籌商標、專利、著作權等相關的法律意見,這樣的作法深受客戶喜愛;當這樣的雙重身份應用在帶領台灣商標協會的時候,蔡瑞森也不會單從律師、專利師或是商標代理人的角度看問題,台灣商標協會的一大特點就是組成多元化,除了律師、專利師、商標代理人,還有企業和民間團體,相比成員單純的律師公會和專利師公會,台灣商標協會希望能凝聚更加融合而多元的共識,共同健全台灣商標產業發展。

TTA:台灣商標修法的重要推手

台灣商標協會是目前智慧局及法院及其他官方單位認可的商標組織,也是在智慧局的指導下,第一個以智慧局當作主管機關的商標專業協會,如果有各項立法的通知、或者是修法的會議,智慧局或是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都會將台灣商標協會當作其中一個窗口,再將相關訊息通知給各會員及商標之友;若有重要的議案或有爭議問題希望提出討論,台灣商標協會也會彙整意見向主管機關傳達。蔡瑞森舉例,像是商標代理人制度在施行的時候,律師和專利師之間對於商標代理人登錄的立場可能不盡相同,商標協會先和相關公協會進行些協商,再大家整合的意見,讓商標代理人制度得以非常順利的通過。

另外,今(2024)年5月1日「商標註冊申請案加速審查機制」才剛上路,申請人可向智慧局提出加速審查,將發出首次審查通知的時間縮短到二個月,每類加速審查費為6000元[1]。商標加速審查機制剛開始實行的時候,因為加速審查的要件非常嚴格,業界都覺得窒礙難行,例如申請的商標要跟實際使用「一模一樣」,台灣商標協會向智慧局提出商標實務界要申請加速審查時會遇到的困難處,最終智慧局從善如流放寬實際審查的條件,對企業而言獲益良多。

商標侵權鑑定也是商標界非常關切的重要議題。蔡瑞森提到,商標侵權案件的前提是必須證明構成侵權,通常會由商標權人、被授權人或者是第三公證單位提出鑑定分析報告,但在近期《刑事訴訟法》修法後,設下一個要求非常高的鑑定標準,商標權人必須公開很多機密說明真品跟仿品的差異點,可能會造成仿冒品會越做越像、真假越來越難辨認。

此外,依照現行《刑事訴訟法》的規範,鑑定人必須親自到法庭作證說明鑑定的過程,但因台灣現在並非外商企業經營的重點市場,不太可能投入太多金錢、精力來台處理商標鑑定的問題,實務上不易達到《刑事訴訟法》規範的要求。蔡瑞森指出,由於仿品必須經由嚴格的鑑定流程才能查扣,即使調查局或者海關等執法單位發現可能是仿冒品也無法進行查扣,最大的受害者反而是消費者。台灣商標協會呼籲法院在商標侵權鑑定方面能夠從寬,不要過度依賴《刑事訴訟法》的嚴格規範,因為鑑定過程過於嚴格,會造成仿品無法查扣、侵權無法認定,一旦讓仿品輕易流入市場,影響層面是非常大的。

透過國際交流,讓世界看見台灣

過去台灣商標協會舉辦過多次的實體活動,把商標重要的實務問題和企業品牌管理的訊息分享給會員。台灣商標協會為了促進企業之間的交流,過去兩年透過企業的專訪,讓會員前往50嵐、巨大捷安特等知名廠商參訪,瞭解不同企業之間的經營模式,深化商標、品牌策略與ESG理念結合。

最後在國際交流方面,台灣商標協會參加了今年5月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國際商標協會(INTA)年度大會,這也是台灣商標協會首度在INTA的展覽會場設置展位。蔡瑞森指出,今年在亞特蘭大參展的時候,讓日本商標協會、北京商標協會等國際商標組織,了解到台灣現在有一個專業的商標組織存在,有助於台灣和國際商標團體間的往來交流,特別是現在兩岸涉及一些比較敏感問題,暫時無法透過官方直接交流,希望未來能藉由台灣商標協會這個平台進行更多的溝通,這些都是台灣商標協會在過去兩年所做的事。

未來目標:強化課程內容、擴大交流對象

談到接任理事長之後,未來兩年台灣商標協會最重要的規劃,蔡瑞森表示,將會強化台灣商標協會的組織功能及效益。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第一步就是為台灣商標協會增設專職的執行秘書,讓商標協會業務的規劃及執行更有連貫性,不會受到理監事異動的影響。

第二個部分就是課程活動的安排,台灣商標協會過去舉辦的活動都是實體的,但商標代理人遍及全台各處,因此從今年開始,在資源及場地設備可以配合的條件下,將會開放線上報名,讓活動的訊息可以分享給台北以外地區或不便到現場出席的聽眾,並考量針對特定課程考錄影作為線上課程。此外,根據商標代理人的管理制度,從2025年1月1日起,每年必須要有6個小時以上的進修時數。為配合商標代理人明年開始的在職進行要求,除先前的活動或課程內容外,考量增加商標代理人執業需要的進階課程或倫理規範課程,作為商標代理人在職進修的認證課程。

外部交流部分,台灣商標協會將加強與全國律師聯合會、台北律師公會、專利師公會、全國工業總會及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以及智慧財產培訓學院或各大專院校的互動與交流;除了繼續與法院和檢察署維持良性互動,台灣商標協會計畫進一步擴大到關務署和公平交易委員會。蔡瑞森解釋,因為商標侵權案件常涉及到進、出口問題,海關及關務署也扮演重要的執法角色,未來希望能針對實務問題及立法、修法與主管機關多進行交流。而公平交易法的實際案件中,也牽涉到商標法和著名商標保護的問題,這些都是台灣商標協會未來努力的空間,台灣商標協會將加強與各公協會交流,共同承辦活動並為商標相關修法而努力。

台灣商標協會向業界招手

根據智慧局統計資料,目前完成登錄的商標代理人624名,備查執行商標代理的律師480名,會計師35名。而目前台灣商標協會共有231個會員,包含134位個人會員和97個團體會員。如何有效拓展商標代理人會員人數及企業會員人數,讓業界資訊宣導遍及到更多商標界的成員們,將會是台灣商標協會下一個要努力的目標。現階段商標代理人制度並沒有強制加入工會才可能執行業務,蔡瑞森希望透過更多元的管道、更豐富的活動內容,吸引更多商標代理人加入台灣商標協會。

備註:

 

作者:吳碧娥
現任: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69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進軍印尼不符伊斯蘭認證 胖老爹炸雞遭認定違約判賠700萬

金阿波羅與黎巴嫩爆炸案無涉!士檢查無不法簽結

北京恆泰豐2點重炮 轟巨人股東會合法性

不肖業者侵權「導航王」賣車機 YouTube介紹侵權15億

相關新聞

回顧2024年美國的設計專利法案-1:LKQ案裁決背景及CAFC給予改變「顯而易見性」的判斷方式

2024年5月,CAFC在LKQ CORP. V. GM GLOBAL TECH案中全院聯席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推翻了已有40年歷史的設計專利非顯而易見性檢測和判例法。LKQ案動搖了設計專利法的核心,並對已頒發設計專利的有效性以及獲得新專利的能力提出了質疑。由於許多問題懸而未決,而且新的顯而易見性檢測的應用還需要解釋,因此LKQ案造成的全面影響尚不清楚,或許將在未來幾年內才會逐漸顯現。 故北美智權報將分2期回顧此一影響重大的美國設計專利法案件,並於本期(372)優先介紹2024年度的LKQ案裁決,以及CAFC給予該案改變「顯而易見性」的判斷方式,並將於下一期(373)接續介紹美國加州南區聯邦地方法院(S.D. CAL.)如何開始適用因應2024年美國LKQ案而生的新標準內容,以及說明USPTO針對LKQ案發布確立顯而易見性的審查指南和以DECKER案為例來論述PTAB如何採用LKQ案和GRAHAM因素,並由在設計專利領域具豐富實務經驗的筆者提供最後總結。

川普重返白宮:2025年美國的預期施政和對國際影響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TRUMP)與其團隊將於2025年1月20號重返白宮、再度執政。此次的第二任期又稱作川普2.0,其歸屬美國共和黨,同時掌握參議院和眾議院。對於TRUMP團隊來說,將會有充分的時間改變BIDEN政府執政時期的許多政策。本文係整理美國新任總統TRUMP於上任前的施政觀點,並延伸介紹其未來對美國的施政走向及可能對國際間帶來的影響。

2050全球氫能市場達1.2兆美元 亞太地區占一半、技術領先歐美

亞太地區正處於潔淨氫能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作為實現2050年全球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工具,氫能在減少碳排放、推動能源轉型和經濟增長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隨著鋼鐵製造、化工、航空、航運等高排放產業的逐漸轉型,亞太地區對氫能的需求正在急速增長。根據預測,亞太地區的氫能需求將從2030年的6700萬噸增加至2050年的2.35億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氫能需求市場。

AI應用為氣候投資亮點、能源新創獲得更多資金青睞

PWC近期發布《2024氣候科技現狀報告》(STATE OF CLIMATE TECH 2024),在歷經三年投資高峰後,全球對氣候科技新創企業的投資交易放緩,但人工智慧(AI)應用、氣候變遷調適及前瞻性能源解決方案的新創企業,仍然受到資金青睞。

談美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兩類「所失利益」計算法及給予台灣司法建議

美國《專利法》第284條(35 U.S.C. § 284)規定「當裁定對原告有利時,法院應核予原告適當的損害賠償以補償所受之侵權,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低於侵權人為了發明的使用所付之合理權利金,並加上法院所定之利率與成本」。其中一種損害賠償計算方法是「所失利益(LOST PROFITS)法」,此相當於台灣《專利法》第97條損害賠償條文中之第1項第1款之「具體損害法」與「差額說」。本文意在介紹PANDUIT測試法與「若非」(BUT-FOR)測試法這兩種類型的美國所失利益法。

政府標案承包商專利侵權責任誰扛?美國2023年Ariton v. AeroVironment案

在美國,廠商承包政府標案幫助政府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當發生專利或著作權侵權爭議時,聯邦法律賦予廠商豁免權。權利人只能控告政府,且只能請求金錢賠償,以避免政府施政受挫,也避免廠商不敢接政府標案。美國加州地區法院2023年的ARITON V. AEROVIRONMENT案,即涉及是否適用此種豁免權的爭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