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寶可夢中心「呆呆獸大量發生中」!21款新品有超Q家居服

轟動黑白兩道「電玩祖師爺」周人蔘辭世 明辦告別式

陸客團來了!飯店、旅行社買盤一片火熱 觀光類股漲勢居冠

《2024創博會》精彩回顧 國家太空中心研發有成 「福衛八號」預計2025年陸續發射!

圖1. 國家太空中心在未來科技館展出「福衛八號」模型;攝影:北美智權報/吳碧娥
圖1. 國家太空中心在未來科技館展出「福衛八號」模型;攝影:北美智權報/吳碧娥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在2024年創新技術博覽會中,國家太空中心在未來科技館展出「福衛八號」模型及光學遙測酬載。國家太空中心指出,福衛八號計畫是「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簡稱「第三期太空計畫」)所規劃執行的第一個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計畫,預計將在2025年的第四季陸續發射。福衛八號傳承福衛五號本體設計的自主研發能量,規劃兼具重量輕、成本低、高效能的先導型衛星通用平台,作為推動台灣第三期太空計畫的主軸,並由任務價值創造出衛星量產的需求,透過快速複製,未來將提供給後續發展的衛星任務使用。

「福衛八號計畫」的期程預定從2019年至2028年,計畫前身為「台灣新興太空產業領航計畫之微小衛星計畫」,自2017年開始進行關鍵元件發展與衛星系統設計,2019年起正式納入「第三期太空計畫」。福衛八號計畫是傳承福衛五號本體設計的自主研發能量,規劃兼具重量輕、成本低、高效能的先導型衛星通用平台,作為推動台灣第三期太空計畫的主軸,並由任務價值創造出衛星量產的需求,透過快速複製,提供給後續發展的衛星任務使用。

福衛八號計畫是台灣第三期太空計畫所規劃的主要任務衛星計畫之一,也是其中最首先執行的光學遙測衛星計畫。除了繼續服務福衛二號、五號的民生使用者族群,福衛八號衛星將是台灣第一個引進人工智慧的「聰明」衛星,擁有解析度更高的遙測酬載,以保持台灣在遙測影像上的供應能力,計畫發展六枚解析度高於1公尺的米級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佈建衛星於地球軌道561公里軌道構成星系,透過地面影像後處理(super resolution)的方式,達到次米解析度。星系佈建可提供每日多次再訪能力與全球涵蓋之衛星影像(含立體影像)及動態監測資訊,達成全天候、即時性衛星資源需求,守護台灣。

「福衛八號計畫」發展6顆原始解析度1公尺、另發展2顆原始解析度小於1公尺的光學遙測衛星,佈建衛星於太陽同步軌道構成星系,透過地面影像後處理(Super Resolution)的方式,達到次米解析度。星系佈建可提供每日多次再訪能力與全球涵蓋之衛星影像(含立體影像),達成即時性衛星資源需求。國家太空中心表示,福衛八號計畫總共有6顆衛星,預計自2025年起陸續發射。

表1. 「福衛八號計畫」衛星小檔案;資料來源:TASA
表1. 「福衛八號計畫」衛星小檔案;資料來源:TASA

福衛八號任務酬載及自主關鍵元件

「福衛八號計畫」任務酬載包含「光學遙測酬載」以及「科學酬載」,以滿足國家需求、提升社福民生以及展示尖端太空技術為主要考量。

「福衛八號」關鍵元件的研發分為「光學酬載元件」、「飛控元件」、「電機元件」與「機械元件」等四大類。「光學酬載元件」類別發展項目包含光學主/次鏡、光學濾光片、修正透鏡組、時間延遲積分感測器、線型聚焦面組合、電子單元、次鏡調整器、超低吸溼碳纖複材等。「飛控元件」類別發展項目包含GPS導航接收機、MEMS 慣性參考單元、星象儀、反應輪等。「電機元件」類別發展項目包含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單元、X頻段發送器、X-band天線、太陽能電池晶片、太陽能板等。「機械元件」類別發展項目包含過氧化氫推進模組、太陽能板展開機構、隔振元件、熱電致冷器、相變材料熱沉等。

圖2. 福衛八號光學遙測酬載光機系統組合體;圖片來源:創博會官網
圖2. 福衛八號光學遙測酬載光機系統組合體;圖片來源:創博會官網

今年在創博會所展出的福衛八號光學遙測酬載之光機系統組合體,為高解析度的光學系統,採用Ritchey–Chrétien telescope光學架構, 主鏡孔徑為396mm,焦長3927mm,搭配像素尺寸為7um之影像感測器可於561公里高的軌道提供地面解析度一公尺之影像,後處理後可達0.7米解析度。

國家太空中心結合台灣學研界先進研發能量與產業界製造能量,建立台灣關鍵元件發展的產學研合作團隊,在過去衛星任務自主研發元件所建立的基礎上,進行「福衛八號計畫」關鍵元件研發與太空級驗證。除了國家太空中心,福衛八號計畫是由台灣各產業相關單位、學術相關單位、研究相關單位共同合作完成,同時採用商規現成的衛星零件(Commercial Off-The-Shelf,COTS),提高元件自製率與降低成本,並以模組化設計建立標準界面,有效節省人力與時間。透過衛星通用平台的發展,將擴大台灣產學研界參與,建構台灣太空產業供應鏈的雛型架構,以達到關鍵元件自製的目標,藉以奠基台灣的太空產業。

 

參考資料:

 

作者:吳碧娥
現任: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68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天王星上有海洋 學界盼重新探索生命跡象

彭啓明:環境部、NASA研議合作 發射空氣品質衛星

SpaceX要求台廠外移避政治風險?經部:短期政治因素不影響

SpaceX傳要求台廠外移 經濟部:供應鏈合作不受影響

相關新聞

回顧2024年美國的設計專利法案-1:LKQ案裁決背景及CAFC給予改變「顯而易見性」的判斷方式

2024年5月,CAFC在LKQ CORP. V. GM GLOBAL TECH案中全院聯席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推翻了已有40年歷史的設計專利非顯而易見性檢測和判例法。LKQ案動搖了設計專利法的核心,並對已頒發設計專利的有效性以及獲得新專利的能力提出了質疑。由於許多問題懸而未決,而且新的顯而易見性檢測的應用還需要解釋,因此LKQ案造成的全面影響尚不清楚,或許將在未來幾年內才會逐漸顯現。 故北美智權報將分2期回顧此一影響重大的美國設計專利法案件,並於本期(372)優先介紹2024年度的LKQ案裁決,以及CAFC給予該案改變「顯而易見性」的判斷方式,並將於下一期(373)接續介紹美國加州南區聯邦地方法院(S.D. CAL.)如何開始適用因應2024年美國LKQ案而生的新標準內容,以及說明USPTO針對LKQ案發布確立顯而易見性的審查指南和以DECKER案為例來論述PTAB如何採用LKQ案和GRAHAM因素,並由在設計專利領域具豐富實務經驗的筆者提供最後總結。

川普重返白宮:2025年美國的預期施政和對國際影響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TRUMP)與其團隊將於2025年1月20號重返白宮、再度執政。此次的第二任期又稱作川普2.0,其歸屬美國共和黨,同時掌握參議院和眾議院。對於TRUMP團隊來說,將會有充分的時間改變BIDEN政府執政時期的許多政策。本文係整理美國新任總統TRUMP於上任前的施政觀點,並延伸介紹其未來對美國的施政走向及可能對國際間帶來的影響。

2050全球氫能市場達1.2兆美元 亞太地區占一半、技術領先歐美

亞太地區正處於潔淨氫能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作為實現2050年全球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工具,氫能在減少碳排放、推動能源轉型和經濟增長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隨著鋼鐵製造、化工、航空、航運等高排放產業的逐漸轉型,亞太地區對氫能的需求正在急速增長。根據預測,亞太地區的氫能需求將從2030年的6700萬噸增加至2050年的2.35億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氫能需求市場。

AI應用為氣候投資亮點、能源新創獲得更多資金青睞

PWC近期發布《2024氣候科技現狀報告》(STATE OF CLIMATE TECH 2024),在歷經三年投資高峰後,全球對氣候科技新創企業的投資交易放緩,但人工智慧(AI)應用、氣候變遷調適及前瞻性能源解決方案的新創企業,仍然受到資金青睞。

談美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兩類「所失利益」計算法及給予台灣司法建議

美國《專利法》第284條(35 U.S.C. § 284)規定「當裁定對原告有利時,法院應核予原告適當的損害賠償以補償所受之侵權,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低於侵權人為了發明的使用所付之合理權利金,並加上法院所定之利率與成本」。其中一種損害賠償計算方法是「所失利益(LOST PROFITS)法」,此相當於台灣《專利法》第97條損害賠償條文中之第1項第1款之「具體損害法」與「差額說」。本文意在介紹PANDUIT測試法與「若非」(BUT-FOR)測試法這兩種類型的美國所失利益法。

政府標案承包商專利侵權責任誰扛?美國2023年Ariton v. AeroVironment案

在美國,廠商承包政府標案幫助政府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當發生專利或著作權侵權爭議時,聯邦法律賦予廠商豁免權。權利人只能控告政府,且只能請求金錢賠償,以避免政府施政受挫,也避免廠商不敢接政府標案。美國加州地區法院2023年的ARITON V. AEROVIRONMENT案,即涉及是否適用此種豁免權的爭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