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專題】全球永續報告趨勢觀察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根據KPMG《2022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全球已有近八成的領導企業皆發布永續報告書,全球營收前250大的企業(G250)多數已設定減碳目標,越來越多企業了解必須在實踐氣候目標上發揮關鍵角色,依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簡稱TCFD)的企業也有近倍數的成長。然而調查中發現,僅有64%的G250企業認為氣候變遷對其業務構成風險,且只有不到一半的企業將「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喪失納入風險考量,這些都是未來需要加速推展的關鍵領域。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舉辦「2022全球企業永續報告書大調查高峰會」,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表示,2022年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對於永續議題的熱度不減,KPMG從1993年開始進行《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2022年來到第12版調查,對象包括58個國家的前100大企業(N100)及全球前250大企業,是目前涵蓋範疇最廣泛的永續報告書調查,2022年首次加入調查的國家包括愛沙尼亞、菲律賓、烏拉圭、委內瑞拉、越南,亦是首度將重大性評估、社會與治理面風險等主題納入調查。

對於全球企業而言,揭露永續資訊已不再是Nice to have而是Must Do,其中資訊揭露更是展現企業在全球風險控管與競爭力的關鍵指標。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副總經理狄佳瑩點出2022年的重點觀察領域,包括全球永續報告趨勢、氣候風險與減碳目標的揭露現況、生物多樣性風險的揭露現況、ESG風險與管理。

《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根據2021年Fortune 500排名,以全球營收前250名之企業為G250企業,G250通常即為永續報告的領導企業;N100企業則是本次調查的58個國家/地區中,營收前100大企業,主要用以分析各國中大型企業的永續報告趨勢,以台灣為例,台灣N100企業橫跨21個主要產業別,前五大依序為:科技硬體及設備、化學業、金融服務業、人壽業、電子電機設備業。

2022全球永續報告趨勢:亞太區域為發行領先區域

全球永續報告已成為許多公司的標準做法,並在過去十年中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所有受調查的企業當中,以G250的揭露程度最高,發布永續報告書的比例維持在96%;各國N100企業持續跟進,永續報告書發布比例增加到79%。而台灣前百大企業中,2022年永續報告書發布比例達94%,較2020年提高1%。經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2021年度發布永續報告書的上市公司共476家、上櫃公司共191家,總計667家。

圖一、自1993年起之永續報告書發布趨勢:N100 與G250 (資料來源:「2022全球企業永續報告書大調查高峰會」,狄佳瑩簡報資料)
圖一、自1993年起之永續報告書發布趨勢:N100 與G250 (資料來源:「2022全球企業永續報告書大調查高峰會」,狄佳瑩簡報資料)

進一步觀察全球各地區,亞太地區N100於永續報告書揭露位於領導地位,89%的企業已進行永續報告書揭露,且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其次是歐洲(82%)、美洲(74%)、中東和非洲(56%)。狄佳瑩分析,亞太地區國家多有法規要求企業揭露永續發展資訊,故全球N100企業揭露排名前十的國家中,有6間企業來自亞太地區,法規是亞太地區永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同時也顯現出亞太區域在全球供應鏈扮演的重大角色。

氣候風險與減碳目標的揭露現況

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簡稱FSB)在2015年成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工作小組,擬定一套具一致性的自願性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建議,協助投資者與決策者更準確評估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1]。全球G250、各國N100與台灣N100企業,在2022年分別有61%、34%、67%的企業於永續報告書中導入TCFD框架,各產業對於TCFD框架的採納度,相較於2020年皆有顯著成長,尤其以消費性的產業以及重工業的成長最為明顯。

各國N100產業中,由汽車業(60%)、採礦業(50%)、技術/媒體與電信業(45%)領頭導入TCFD框架、金融服務業的採納度相對較低,只有約三分之一;台灣N100企業採納度最高的產業為技術/媒體與電信業、金融服務業、化學製品業。

在企業減碳目標設定方面,最為積極的三個區域分別為:歐洲、美國以及部分東亞國家,其中又以英國、日本與德國最為積極。在全球G250企業中,由技術/媒體與電信業(89%)、零售業(88%)、石油與天然氣(83%)領頭,較落後的產業為工業、製造業與金屬業、金融服務業與醫療照護業。

圖二、N100和G250各產業減碳目標設定現況(2017~2022年)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2022全球企業永續報告書大調查高峰會」,狄佳瑩簡報資料)
圖二、N100和G250各產業減碳目標設定現況(2017~2022年)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2022全球企業永續報告書大調查高峰會」,狄佳瑩簡報資料)

全球58國的N100企業設定並揭露減碳目標的比率,從2020年的65%提升至2022年的71%,台灣2022年亦有68%的企業揭露減碳目標,可見減碳與低碳轉型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不過,雖然已有近75%企業開始揭露減碳目標,仍有近20%企業的目標並未與國際、區域減碳目標連結[2]。狄佳瑩認為,台灣設定減碳目標的百大企業一路成長至2022年的68%,導入TCFD架構的比例也從2020年的43%攀升至67%,兩年內快速增加24%,足見氣候變遷已躍升為台灣永續報告揭露的焦點議題。雖然大部分台灣企業的減碳目標雖然未連結至其他任何目標,但近年透過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的企業持續增加,又以科技業、金融業、電信業、建築材料產業為主。

圖三、全球與台灣企業的減碳目標設定現況(2017~2022年) (資料來源:KPMG Survey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2022[3])
圖三、全球與台灣企業的減碳目標設定現況(2017~2022年) (資料來源:KPMG Survey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2022[3])

生物多樣性風險的揭露現況

「生物多樣性」是一項全球新興的關鍵議題,由於採礦、土地利用變化和森林砍伐,全球正在遭受大規模的生物多樣性喪失,儘管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生物多樣性喪失是一個關鍵問題,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公司將這種喪失視為對企業的風險,無論是全球N100與G250,只有不到50%的公司將生物多樣性喪失視為企業風險,台灣N100也僅有14%企業揭露此風險。

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拉丁美洲,在生物多樣性報告方面亦處於區域領先地位,拉丁美洲N100 中有一半的公司報告了生物多樣性風險;揭露率較高國家為英國(77%)、泰國(68%)和日本(64%)。

圖四、各洲別的生物多樣性風險揭露現狀(2020~2022) (資料來源:KPMG Survey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2022[4])
圖四、各洲別的生物多樣性風險揭露現狀(2020~2022) (資料來源:KPMG Survey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2022[4])

除了現有的TCFD,由74個全球生態界、金融界、企業與政府監管機構所提出的新倡議「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簡稱TNFD),正在逐步完成架構,KPMG認為,未來在生物多樣性消失、以及自然資源更稀有的情況下,與自然相關的財務風險勢必逐漸增高,TNFD將成為繼TCFD後,下一個新興的ESG管理與揭露議題,建議台灣企業可以提早因應與布署相關策略。


備註:

  1. 參考資料:2020/1/15,經濟部工業局:「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介紹。
  2. 例如「巴黎協定」目標為:「全球平均升溫必須控制在2℃以內,並進一步朝1.5℃努力」。
  3. 資料根據4,581家N100與240家G250有揭露永續與ESG資訊的企業。
  4. 資料根據4,581家N100有揭露永續與ESG資訊的企業;2020年的數據僅包含被認為是高風險的部門。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25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日月光投控旗下…矽品投資台灣 創7,000工作機會

蔡明興WEF撰文談永續

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ESG系列報導/推動淨零 各國卯足勁

防災數位治理協會成立 讓公私機構提有效防災治理

相關新聞

AI概念股的擴散效應

從今年2月初,ChatGPT的風潮席捲全球,AI的引爆的商機成為今年台股的主軸,我在2/3就撰文IP股是最受惠的族群

AI大數據興起 誰受惠?

「大數據」一詞是指機構擁有的大量資料,由於其數量龐大且複雜,無法使用多數商業智慧工具輕鬆管理或分析。大數據的特性為數量 (Volume)、多樣性 (Variety)、速率 (Velocity) 和可變性 (Variability)

2023全球半導體產業大調查:汽車取代無線通訊成為最重要的成長動力

KPMG安侯建業日前發布《2023 全球半導體產業大調查》,受到全球半導體市場面臨人才短缺、地緣政治風險、利率上升等不利影響,2023年半導體產業信心指數降到近五年來最低,但因車用晶片需求大幅增長,即使存在供應鏈、人才和政治經濟方面的各種挑戰,受訪企業仍樂觀看待2023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前景。

2019-2022年EUIPO的註冊共同設計無效決定選輯(五)

2010年2月2日,Lego向EUIPO提交編號001664368-0006的註冊共同設計,是屬於「建築組件」類。然而,在2016年,一家從事體育用品和紡織品製造和分銷公司(Delta-Sport Handelskontor GmbH)提交了一份聲明Lego積木設計無效的申請,以產品外觀的所有特徵完全由其技術功能決定為由,對系爭註冊設計提出無效申請。

探索USPTO商標查核(Audit)制度

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主管在美國從事商業活動的商標權人註冊商標之審核及授與權利。商標權人在美國取得商標註冊,除了獲得權利之外,也因此負擔持續使用商標的義務。USPTO身為主管機關,監督商標權人有沒有確實使用商標在所有指定的商品及服務上,自然也是其權責的一部分。鑒於近年來陸續發現有部分商標權人,為擴大商標保護範圍,而浮濫指定擬保護之商品、服務項目,實際上卻只使用在少數商品、服務之情形。USPTO實施了商標查核(Audit)制度,以督促取得商標註冊的商標權人在其指定商品、服務的範圍內,有確實持續使用其商標。在本文中,我們將介紹商標查核(Audit)制度、說明未通過查核(Audit)的後果,並提供對應此制度的建議。

TTAB推翻「100% THAT BITCH」不具商標功能之認定: TTAB 2023年 In re Lizzo LLC案

美國知名創作歌手Lizzo以其暢銷單曲《Truth Hurts》中的「100% THAT BITCH」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申請商標註冊。商標審查官認為申請人提出的標識其實只是一則慣用語,廣泛地被用來傳達一種通常、熟悉且眾所周知的情感,因此不具商標功能,應依15 U.S.C. §§ 1051-1052及1127予以核駁。申請人不服,遂向TTAB提起上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