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財權策略在企業ESG的角色

【智財權策略在企業ESG的角色】

ESG是Environment (環境保護)、Social (社會責任) 和Governance (公司治理) 3個英文單字的首字母縮寫,指的是3個大面向的指標;這是聯合國全球契約(United Global Compact)於2004年首次提出的概念,引申出來,ESG代表的是企業社會責任。近年來,許多企業或投資人開始著重ESG評分,將之視為評估一所企業是否永續經營的重要指標及是否投資之關鍵因素。在《台積電營業秘密註冊制度的「三要、三不要」》一文,曾提及台積電TSMC於2013年首創企業營業秘密註冊制度時,已將營業秘密註冊制度納入企業ESG,堪稱台灣業界先驅。的確,即便在10年後的今天,台灣在ESG仍屬起步階段,更遑論將智財管理納入;然而,以ESG作為企業評分標準於國外已行之有年,將智權納入ESG更是有跡可循,台灣企業在這方面可多加參考。

ESG的議題是在 2006 年於《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 (United Nation’s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 報告中首次被提及的,該報告由《Freshfield 報告》和《Who Cares Wins》共同組成;ESG標準在當時首次被要求納入企業的財務評估,工作重點在於進一步發展永續投資事業。至於我國,除了像台積電這類重研發創新的大型公開發行公司外,一般中小企業早期完全沒有將智權管理納入公司治理的概念。

從TIPS到ESG

對台灣企業來說,TIPS可以說是「將智權管理納入公司治理」的前身。TIPS是台灣智慧財產管理制度(Taiw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的簡稱,主管機關為經濟部工業局,自2007年公布實施,政策推動迄今已有15年之久。剛開始的時候,願意投入的企業並不多,原因很簡單:因為TIPS只是針企業智財權的管理制度作認證,大型企業本身就有相對完善的IP管理制度,覺得不需要再投入人力資源來參與TIPS;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本身沒有太多的智財權 (專利、商標),因此覺得沒有必要導入TIPS。再者,中小企業資源有限,也沒多餘的人力資源投入。

然而,在2017年12月16日經濟部通過產業創新條例修正,建立了無形資產評價機制;證交所於2020年新修訂之「公司治理評鑑」增設「智財指標」,只要導入TIPS或類似驗證,便可以讓公司治理評鑑總分加一分;隨後,金管會更進一步推動「公司治理3.0」,強調企業關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等永續發展議題的重要性,希望企業透過強化董事會職能、提高資訊透明度、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接軌國際規範以及深化公司永續治理文化等5大面向,帶動企業落實公司治理,強化國際競爭力。至此,歷經10多年的努力,將公司智財納入企業治理的概念在台灣才正式成形落實。

如何將企業智財納入ESG?

要將企業融合ESG的經營環境,首先要針對ESG制訂智財策略:不僅要利用IP資訊擬定經營策略 (企業內部運用),同時也耍考量企業活動及企業形象的IP策略 (外部應用);畢竟ESG中的E、S都是和社會及公眾議題息息相關的。

顧名思義,ESG的評分標準有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三大面向,但當中細節會因企業而異,表1擷取了MSCI投資顧問公司的範例,三大面向涵蓋了10大主題及35個關鍵議題。這裡只針對智財相關的部分著墨。

表1. ESG之3大面向、10大主題、35個關鍵議題 (圖片來源:MSCI ESG Fund Ratings | msci.com)
表1. ESG之3大面向、10大主題、35個關鍵議題 (圖片來源:MSCI ESG Fund Ratings | msci.com)

首先在環境保護的部分,氣候變遷是一個重要的議題,這裡就延伸出低碳排、零碳排、以及產品碳足跡的問題,專家認為在這個地方應把IP放在首位,而非一個ESG的附屬品。例如,所有與節能減碳、綠能、綠建築、節淨能源、碳中和等相關的技術或方法,都應申請專利,即使是企業內部自用也一樣。因為零碳排是未來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如果有相關技術不用專利保護下來,那以後在使用時不是要付授權金就是要冒侵權的危險。

除了專利,商標也可以作為企業環境保護成熟度的指標。許多公司透過註冊和使用環保商標來展示他們的企業生態和環保態度。在可能的範圍內,如果企業的商標都標明環保商品或服務,可以確保消費者能透過其商標來了解企業的永續精神、綠色產品的軌跡及環保的投入程度。

至於在社會責任的部分,回饋及貢獻社會是很重要的指標。例如一家有新冠疫苗技術的企業,如果開放免費或低價專利授權,在社會責任的面向即可獲得很高的評分。這裡分享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Merck (默克) 承諾不在低/中低收入國家行使專利權、及透過合作夥伴關係公開250多種化合物資料,以促進開發新活性物質的合作研究專案。

最後,在公司治理的部分,智權管理是重中之重。企業一旦陷入侵權訴訟,不僅造成企業營運龐大損失,更會在ESG留下違反公平競爭紀錄,嚴重傷害企業形象。證交所新修訂的智財管理評鑑指標已確保企業將「PDCA智財管理循環制度」(Plan-Do-Check-Act)納入公司治理架構,並從5個面向開展,包括:(1) 政策目標的擬定、(2) 取得/保護/維護/運用管理制度的建立、(3) 資源的提供、(4) 風險或機會的因應、(5) 稽核改善。企業必須定時盤點本身的智財權,才可以避免侵權及被侵權的風險。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23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國泰證券12月投資氣象觀測站 :「債優於股」布局

佳世達陳其宏看景氣 明年上半年谷底、下半年需求轉佳

世足賽/「梅西」商標在中國被駁回 不肖商人也搶申請「球王梅西」

首檔ESG金融多重資產基金 中國信託ESG金融收益多重資產基金將募集

相關新聞

USPTO《AI發明人指引》: 發明有自然人重要貢獻即可申請美國專利

USPTO公告《AI輔助發明發明人判斷指引》及說明例,明示發明專利申請案所請發明若屬AI輔助創造之產物,不會因使用AI就逕自歸類為非可授予專利類型。然而,一發明若沒有自然人的重要貢獻(significant contribution),該發明就無法依現行法規在美國取得專利保護。

2024年企業資安發展之兩大趨勢

科技進展迅速的同時亦帶來更多更複雜的網路駭客攻擊,使企業對資訊安全的重視大幅提升,積極投入資安科技以建立面對各式資安威脅的企業韌性,帶動2024年企業導入持續性威脅暴露管理及將資安措施融入企業網路設施之兩大趨勢。

資訊事項原則與商標識別性: CAFC 2023年 In Re: GO & Associates, LLC案

GO & Associates公司(簡稱GO)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申請註冊「EVERTBODY VS RACISM」商標。USPTO及商標審理暨上訴委員會(TTAB)認為系爭標識為資訊性標語,不具來源識別功能,拒絕註冊申請。GO以審查意見錯誤且有違憲之虞為由,向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AFC)提起上訴,尋求翻案……

「版權」用語埋下著作權歸屬認定之不確定性

「版權」一詞是內容產業慣用語,其意涵從發行權、使用權、到著作權(或更精確指著作財產權),有賴法院解釋。問題在於當「版權」成為契約用語時,常造成著作權歸屬認定的模糊。本文在介紹最高法院於110年度台上字第1167號民事判決,其確認「版權」不等於「著作權」,而須探究當事人立約之本意來解釋是否指「著作權」。

蘋果公司申請擴增虛擬實境軟體商標被拒? 美國專利商標局2023年ZeroDensity v. Apple案

蘋果公司(Apple Inc.)在2019和2020年,就其擴增虛擬實境軟體工具「Reality Composer」和「Reality Converter」的名稱向美國申請註冊商標。但2023年底商標審理救濟委員會(TTAB)認為該商標只是描述詞,沒有識別性而拒絕該申請案。故蘋果公司於2024年2月底正式向弗吉尼亞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挑戰TTAB的決定。

憂鬱症治療藥物之均等侵權:Smithkline Beecham Corp. v. Excel Pharmaceuticals, Inc.(Fed. Cir. 2004)

隨著人類文明持續的發展,精神疾病中憂鬱症的罹患人數及其造成的經濟損失也逐步攀升,憂鬱症已是現今社會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憂鬱症的患者時常有憂鬱情緒、提不起興趣、無法專注等症狀,更嚴重者可能會有自殺的念頭,因此,亟需相關藥物進行治療。憂鬱症治療藥物中的安非他酮係一種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的再吸收抑制藥物,定時服用,能改善憂鬱症患者的情緒,故史克貝克曼藥廠 (Smithkline Beecham,現改稱為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 藥物安非他酮製成控制緩慢釋放藥劑並上市,惟Excel學名藥廠亦申請該藥物之學名藥簡易新藥上市程序,史克貝克曼以原告身分提起了藥物安非他酮的侵權訴訟,於本件訴訟中,究竟是被告Excel學名藥廠侵害該藥物之專利權,還是能成功抗辯而被法院認定未侵權? 結果如何,讓本文藉由Smithkline Beecham Corp. v. Excel Pharmaceuticals, Inc.(Fed. Cir. 2004)[1]案,來研究憂鬱症治療藥物的均等侵權議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