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經濟前景/台灣篇:壓抑通膨、提振民間消費 是2022年首要課題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2021年只剩下一個月,目前各家研究機構都樂觀地預估,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6%以上的好成績。實際上,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今年前三季的GDP年增率,已經高達6.74%,是近十年來難得的表現;展望2022年,研究機構也認為,縱使今年的計算基期已經墊高,但台灣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還是有機會達到4%以上。
「影響未來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還是疫情!」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指出,經過這兩年的震盪後,Covid-19疫情將會朝流感化發展。他以英國為例,雖然新增病例數出現增長,但由於全體人口的疫苗施打涵蓋率已經超過七成,患病後的重症、死亡率也隨之降低,所以政府並未重啟限制措施。
而到11月20日為止,全球的疫苗覆蓋率也已經達到53%,更有不少先進國家的覆蓋率超過7成,代表明年疫情再轉惡化的機率將愈來愈低(圖1)。進入2022年後,疫苗的產能更可望大幅提高。林建甫表示,2021年全球的新冠肺炎疫苗總產量為69億劑,但2022年就會翻倍至248億劑,「國際藥廠也在研發Covid-19的口服藥,今年底或者明年就可以問世了,」他觀察,主要國家的防疫政策,已經將Covid-19視為流感處理,讓社會生活回歸正常。因此,最快在明年,經濟活動就能擺脫疫情的糾纏,重回正軌。
2021台灣經濟成長,全靠投資與出口支撐
回過頭來看台灣這兩年的經濟表現,幾乎完全靠著民間投資與出口帶動。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顯示,以出口來說,除了2020年前六個月因全球疫情急速惡化造成出口衰退外,近15個月以來都維持年增率正成長的態勢,甚至今年第1、第2季都繳出20%以上成長率的驚人表現。同時,民間投資的表現也十分穩健,過去7季中只有2020年第4季呈現小幅衰退,在剛結束的2021年第3季更出現27%以上的高度成長(表1)。
比較起來,這波疫情的最大受災戶:民間消費就黯淡得多,過去15個月內只有今年第1季維持正成長,而且在第3季全台實施三級警戒時,更出現疫情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就指出,台灣零售業的營業額,在今年的6月已經呈現13.3%的負成長,「7月開始是略有起色,但仍然成長仍然緩慢。」
因此,台灣經濟在2022年的首要課題,就是在保存出口、民間投資的實力之餘,重新提振民間消費。疫情的趨緩,固然有助於消費回溫,但同時不可忽視的,是已經讓人民吃不消的物價水準。如果薪資不能實質提升,政府又無法平抑物價,2022年的民間消費恐怕成長有限。
美國升息在即,台灣該如何接招?
而且,2022年還有美國升息這一關要過。聯準會的態度已經表明,2022年中QE就會完全結束,很可能在年底就啟動升息。因此,低利率催生的龐大投機資金,明年就會開始回流美國本土,屆時台幣匯率很可能轉入貶值走勢。如此一來,台灣對於進口商品,尤其是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購買力將被進一步削弱,通膨也將更難抑制。
「疫情終會過去,但留下的問題會更難解決,」林建甫觀察,由於全球流動性氾濫,金融市場走勢與基本面嚴重背離,造成全球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全球的債務規模只會更龐大,債留子孫的問題也更加嚴重。」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297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