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輸諾基亞再輸夏普 汽車巨頭戴姆勒為誰敲響通訊專利警鐘?

【李俊慧/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擁有賓士等頂尖品牌的汽車巨頭戴姆勒(Daimler)接連輸掉兩場與通訊技術相關的專利訴訟,警鐘為誰而鳴?
2020年9月,就夏普訴戴姆勒車載通訊設備專利侵權一案,德國慕尼黑地方法院作出夏普勝訴的一審判決。
而這已是戴姆勒繼今年8月敗訴諾基亞之後,第二次在通訊技術專利訴訟交鋒中落敗。
對戴姆勒來說,這固然是令人沮喪的,但是,對其他汽車廠商來說,這或許已經敲響了行業警鐘。
簡單說,強大或知名如戴姆勒,在通訊技術專利訴訟中也難有勝算。
那麼,對於其他配備車載通訊設備但未獲得授權的,如果不能與相關廠商達成專利許可合作,不排除後續也會遭遇類似諾基亞、夏普揮出的專利「大棒」拷問。
對決諾基亞:戴姆勒不敵,被判構成專利侵權
說起諾基亞和戴姆勒,一個曾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一個是著名的汽車廠商。
由於所處行業或領域涇渭分明,雖都是「行業翹楚」,但按照一般人理解,它們兩家公司應該是典型的「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
但是,伴隨通訊的技術發展,尤其車聯網等技術的不斷升級和應用場景拓展,汽車車載工具及汽車本身的通訊聯網需求不斷擴張,從最初的導航到如今的無人駕駛,使得汽車與通訊技術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諾基亞與戴姆勒因旗下業務還曾傳出一段「佳話」。
2015年8月,德國汽車製造商奧迪、寶馬和戴姆勒以約28億歐元的價格收購了諾基亞Here數字地圖業務。
可以說,數字化和無人駕駛被越來越多汽車廠商納入戰略佈局,使得類似Here數字地圖業務的高精度地圖成為汽車廠商角逐的熱點。
與此同時,基於4G或5G等通訊技術的應用,也自然會成為汽車廠商全面邁向「無人駕駛」階段不可逾越的門檻。
2019年,因涉嫌專利侵權,諾基亞將戴姆勒訴至德國曼海姆地方法院。
對此,戴姆勒頗為不認同。
2019年3月,戴姆勒以諾基亞在汽車通訊相關專利授權領域涉嫌壟斷,向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進行投訴。
據稱,諾基亞從2015年就開始和汽車製造商商討授權一事。
對於戴姆勒的反應,諾基亞給出的回應稱,「對於已經在使用的專利技術,戴姆勒拒絕獲得授權。戴姆勒向歐盟委員會提出訴訟,不過是長期以來規避專利技術授權的最新動作罷了。」
2020年8月18日,就諾基亞訴戴姆勒專利侵權一案,德國曼海姆地方法院判決戴姆勒敗訴,認為戴姆勒侵犯了諾基亞的專利,戴姆勒為此應支付罰金。
至此,諾基亞與戴姆勒之間的專利許可糾紛有了初步結果。
而包括戴姆勒、大眾以及長城、吉利等大陸外汽車廠商可能面臨的通訊技術許可問題,則已從「潛在風險」變成「現實影響」。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274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