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捷民權西路站有人落軌捲入車底 救護人員搶救中

AI技術突飛猛進 IT專家預言:一年後會「殺死」這行業

旅人☓在地☓原森 打造3方共好旅遊產業鏈

【文/黃泓嘉 攝影/莊震烽 圖片提供/原森旅行社】

當旅行成為環境與在地的負擔,如何減負甚至與旅遊地共生共好?原森旅行以產業鏈模式與在地共同邁向永續,當我們認識自然、認識歷史,改變就從此展開。

據觀光局統計,2021 年國人國內旅遊總次數約為1 億2,603 萬旅次,但其中會參加旅行團的遊客佔比不到5%,真正會選擇永續旅遊的旅客就更少了。但歸功於疫情留下的反思時間、對導購式觀光的厭惡、全球永續思維升溫,人們越來越對以往的旅遊模式產生質疑,永續旅遊概念逐漸崛起。

長期致力發展永續旅遊的原森旅行社林純如執行長,她曾說過一句話:「在台灣有很多美麗的地方,但我們跟他們的連結卻太少,對於生態對於環境,我們知道的其實很有限。」

當我們了解的太少,對於自身產生的破壞就難以重視,深入淺出的體現出世界為什麼需要永續旅遊。

向原民學習智慧 向自然認識生態

原森旅行的起源可以從觀光局將2002 年定為台灣生態旅遊年算起,這一年林純如成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的種子教師,協會除了培育生態導遊外,也透過政府專案為國家風景區、國家森林遊樂區培育出許多在地導覽人才。在多年人才培育後,集結擁有永續理念的夥伴,2016 年原森旅行社就此誕生。

原森旅行成員皆有生態導覽員背景,長期推動自然與人文深度之旅,期望透過永續生態旅遊的過程,讓更多人認識台灣,共同守護這塊土地。原森兩字,「原」指的是居住在此的原住民,「森」指的是覆蓋台灣寶島70% 的森林資源,當我們向在地原民學習與自然共存的智慧與歷史,向自然環境學習生態的美,理解那份重量,自然會朝永續前行。

「永續旅遊,是需要兼顧在地的環境、經濟、社會的旅遊設計,別於以往的走馬看花、購物消費,而是基於永續經營的原則,實踐『環境衝擊最小化,在地福祉最大化。』」林純如說道。透過環境生態保育與人文資源保存等進行旅程設計,原森旅行扮演大自然與遊客的中介角色,縮短人與土地的距離,進而發揮正向影響,一點一滴潛移默化旅者,改變習以為常的旅遊習慣。

打造在地產業鏈 部落導覽員傳承文化

要實踐永續旅遊,不單只是一家旅行社就能做到,而是涵蓋整體「食、宿、遊、購、行」的合作夥伴,建構出在地的生態旅遊產業鏈,彼此之間達到共好才能達到永續。

當原森旅行以「永續、生態、低碳、樂活」為核心價值設計旅遊行程,針對每一項行程都親自走訪在地考察,並設法與當地原鄉部落、國家森林遊樂區做連結。聘僱在地部落導覽員述說這片土地的歷史;優先選擇環保標章認證旅館,或在地經營的環保民宿;尋找惜食、溯源的在地綠色餐廳,建構出一條在地經濟的產業鏈;最後也經由原森旅行,帶來認同其核心精神的旅客,幾次下來形成活化在地的良性循環。

保存在地的人文傳承也是永續旅遊重要的一環,文化與歷史對於一個地方來說就是他們的生命。原森旅行透過臺灣生態旅遊協會跟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合作,訓練當地的鄒族成為導覽員,在阿里山這塊土地長久生存在此的鄒族,是最了解當地森林、歷史的在地人,由他們帶領旅人認識阿里山是最合適與理所當然的人選。提到阿里山大家會想到特富野古道,以往旅行也只是由領隊帶旅客越過古道,與當地鄒族部落沒有什麼連結,其實特富野古道是鄒族傳說中,躲避洪水避居玉山時遷徙及通往獵場的重要道路。如今透過鄒族的導覽員,可為遊客入山祝禱並在古道上述說傳說故事;講解途中林相變化,細看人造檜木林、柳杉;帶旅客認識鄒族神花木槲蘭、聖樹雀榕的由來,沿途俯拾即是皆是鄒族千百年來的歷史與智慧。

透過在地導覽,遊客能深刻認識腳下的古道歷史,並對自然產生共鳴與敬畏;鄒族人也能藉此傳承歷史,將耆老口中代代相傳的瑰寶延續下去。這種雙方互利共贏的共好模式,就是永續旅遊所要追求的目標,當環境、旅客、在地都能獲利,模式自然長存。

敬畏土地進而保護土地 錢不再是首位

將環境衝擊最小化,也是永續旅遊要達成的,過往無止盡的消費主義,讓各大觀光城市遊客數量年年攀升,反而排擠當地人的資源使用,義大利威尼斯就祭出旅客總量管制,日本京都也考慮限制旅客人數,所以事先估算地方承載量限制遊客數量,是確保永續的重要手段。

林純如就指出,像是原森旅行開發出的屏東琅嶠.卑南古道(阿朗壹古道)、錐麓古道、福山植物園等行程都有每日名額限制,進行承載量控管。另外企業現今在推動ESG,會想要在企業家庭日、員工旅遊等選擇更永續的旅程,但面對動輒上百人的團體客人訂單,林純如也建議企業,每趟旅程都要考量在地的環境承載量,是否能分梯或分時段旅遊。

「20 人以下的行程是我們推廣的,當人數少導覽就能更細膩與精緻,讓旅行記憶深刻在腦海。」林純如說道。如又能將旅客人數分布在平日,也能降低環境衝擊,在地人也能感受到不是只有周末才有生意,以往店家常說自己是周休五日,如果平日也有穩定收入,青年一代自然會想回流,產業化進而形成。

雖然旅客人數有所限制,但比起以往旋風式觀光,細水長流的模式,讓店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旅人也能帶走不只物質而是心靈上的收穫。如何能賺到更多的錢是以往的旅遊產業,但過往模式卻對在地難有助益,如今以原森、旅人、在地3 方找出共好的永續旅遊模式,為旅遊這件美好事物提出新解方。

金級環保標章X ISO 認證 用高標準檢核永續目標

原森旅行以永續生態旅遊領導品牌為己任,林純如覺得不是喊喊口號而已,而是要讓大眾認知、有標準可以檢核。於是原森旅行從申請旅行業環保標章開始,低碳旅遊設計、節能環保這些都是原森旅行的DNA,2017 年銀級標章申請通過,但金級卻是相對困難,需要取得ISO 14001 國際環境管理系統驗證或是國家企業環保獎並且100% 符合標準。

環保標章3 年需重新認證,林純如覺得既然要成為領導品牌,那就要走在最前面,於是在準備換發認證時,導入ISO 14001 系統,將公司內部營運、外部供應商要符合哪些細節準則都一一羅列,2020 年終成為全國第一家金級環保旅行業者。如今2023 年認證換發,原森旅行也持續精進,規劃在遊程出發的前、中、後如何改善,旅客的行為準則等,達到低碳理念。

萬事起頭難,但環保標章認證成功後,原森旅行陸續獲得國家企業環保獎、國際旅行業永續認證機構Travelife 認證合作夥伴標章。通過這些認證意義在於確保持續朝永續旅遊的目標邁進,透過檢核持續精進改善。

另外原森也導入碳足跡標籤,將自身旅遊產品碳排數據化,「我們也在評估未來有無可能設計一條碳中和假期產品」,林純如神采奕奕地說道。

當永續成為認知 旅遊型態將革新

當我們精心設計永續旅程,參與的旅客也會受到影響,「許多與我們合作的餐廳、店家就說過,曾參與原森旅行行程的人,都會帶著其他人再度光臨,也更願意去享用在地美食、傾聽在地文化。」林純如說道。

在申請國家企業獎時也有段趣事,她分享評委說原森旅行是國家企業環保獎有史以來員工人數最少的單位,雖然原森旅行企業規模不大,但小小企業也是可以發揮大大的影響力。

朝永續生態旅行這個目標一路走來,從不受重視沒有市場,到如今漸漸成為旅遊趨勢,原森旅行也奮鬥了7 年時間,持續影響了不只在地產業,也有成千上萬的旅人們,相信透過相互的感動與傳播,未來旅遊型態終將朝永續邁進。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3年5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延伸閱讀

品保協會13年遭五鬼搬運3000萬 前秘書長50萬交保

中國官方仍未開放!陸客來台望穿秋水 交部:無具體時程

雨來了!阿里山累積雨量103毫米 嘉義水庫進帳近13萬噸

鄒族古老傳說「達谷布亞奴」 嘉義逐鹿文創園區明天重現

相關新聞

別讓腳痛煞風景

文漢最近因膝蓋、腳部多處疼痛至醫院就診,醫師告知他的腳部拇指外翻嚴重,可能需要開刀。從未看過骨科的文漢嚇了一大跳,「怎麼第一次看腳痛就說要開刀!」更誇張的是,他一點也不了解這是怎麼造成的。 話說文漢從青少年時期就愛打籃球,不打球時已習慣穿著運動鞋;後來成為上班族,皮鞋、運動鞋交替穿著也幾十年了。「難道這樣錯了嗎?為什麼別的上班族不必開刀,熱愛運動的自己反而要?」文漢仔細想一下,近幾年下肢的確常感覺緊繃、疼痛,原以為是膝蓋退化,但現在想想,或許跟拇指外翻有關?文漢一邊心慌地想著,一邊按下手機螢幕上的預約鍵,看看按摩師傅能否逆轉他的病……

IP結合契約不可或缺

重點摘要 1.我國曾長期處於技術輸入的階段,為取得發展所需技術,業者只能以合資、技術移轉/授權或技術合作等方式,與國外技術擁有者合作,卻往往受IP 權利限制與契約相繩。 2. 隨著台灣科技實力增強、政府與業者對研發的重視,我國近年開始運用自身技術優勢,透過國際通行的合資、技術合作、授權等合作方式走向國際。 3. 從台廠與國外企業間合作的模式觀察,主要是基於所擁有的IP,再進而採行國際間已經廣泛運用的合作模式。除成立以永續經營為目的之合資公司,也廣泛運用契約模式,針對特定項目或特定技術進行共同研發與授權合作。

碳規則與碳資產面面觀

台灣的碳規則正在起步階段,隨著國際已加快淨零進程腳步,碳規則和碳配套措施的要求會更嚴格、範圍也將擴及更多產業,除了各國政府法遵規範增加,國際綠色供應鏈為維持市場制高點,對供應商的減碳要求也將不斷提高,是台灣企業更切實面對減碳議題的關鍵動機。

漫漫長路下 森崴能源的再生能源路

面對國際碳定價、碳關稅政策上路,一場無煙硝、卻攸關產業,甚至國家經濟存亡的「零碳排」戰役,正牽動全球碳科技的巨大轉變。以打造全球供應鏈廠家綠電平台自居的森崴集團,積極「創能」開發多元潔淨能源之餘,也致力打造一支本土團隊,讓離岸風電成為台灣的另一個護國神山。

日本汽車產業生死存亡挑戰 電動車供應鏈「脫系列化」

在電動車的衝擊下,汽車生產方式出現巨大轉變,讓日本車大廠不得不調整其傳統的供應鏈關係,從原本長期、固定且以日本廠商為主的「系列供應鏈」關係,朝向與全球鏈結的「脫系列化」發展。面對日本的汽車供應鏈,影響國內550萬個以上的相關就業機會。在可預見的未來,為了承受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劇烈變化,以及強化日本電動車、氫能車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日本政府與日本企業的汽車供應鏈戰略,值得持續關注⋯⋯

美國傳染力裁員潮 未見終止盡頭

美國科技業和零售業在2023 年都經歷過可怕的裁員狂潮,然而,隨著時間邁入2024,2大行業的裁員腳步卻未停歇。截至2024年1月底,共有107間科技公司裁員、2萬9,475人丟失飯碗。這個數字仍持續增加,多間零售業者也相繼宣佈裁員計畫,產業的寒冬似乎還未結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