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彰化以北9縣市大雨特報 5縣市大雷雨狂轟慎防災情

樂趣灣:建立共感團隊 在未知中形成共鳴

【文/黃泓嘉  圖片提供/樂趣灣 攝影/莊震烽】

企業為定錨未來,共識營是每年年末到年初的核心活動,但年復一年,難免活動漸趨儀式化、參與感降低、資淺員工難以表達意見等問題。許多共識營籌辦方,會藉由如:划龍舟、拼畫藝術、溯溪野炊等多元活動,將趣味導入共識營之中,與理性的討論研習相輔相成,共同激盪更多火花。

傳統企業舉辦年度策略共識營、凝聚團隊共識抑或是宣導來年企業精神,時

常是一整天冗長的研討會議、1場誓師大會,甚至只是全公司的email公告寄送。難免會因舉辦多年成為1場年度制式化行程,讓推行成效打了折扣,此時企業為突破僵局,會尋求加入更多軟性、寓教於樂的活動形式打破此一現象,樂趣灣即以趣味活動設計,為共識營添加新樣貌。

想把歡樂渲染給他人、認為工作應能與快樂共存,樂趣灣創辦人劉信甫以此為宗旨,在2016年創立樂趣灣,藉由策畫有趣、好玩兼具的活動,為客戶帶來歡樂。面對現在客戶需求不再只追求好玩,而想融入更多的目標與價值,並在活動參與後可以運用至職場與日常生活中,於是透過線上/線下活動、戶外/室內運動,從趣味中進行團隊建立(Team Building),傳達企業目標精神,成為樂趣灣的核心業務。

紙皂船造出 員工軟實力

劉信甫提及,邀請樂趣灣舉辦團隊共識活動的公司,有新創也有發展許久的大企業,其不外乎分成2大類訴求。

1.藉由團體活動傳達公司理念與價値。

2.凝聚員工向心力,激盪出工作以外的火花。

不同於傳統如工作坊(Workshop)般坐在會議室,講師丟出主題讓成員共同討論、表達各自觀點,並就每個人的觀點進行討論與總結,最後帶入公司想傳達的理念。樂趣灣將客戶想傳達的價值、目標,設計在活動中,經由身體力行的活動過程,自然地導入企業想傳遞的目標,並藉由活動總結加深成員學習記憶。

從身體出發的團體活動、到腦力激盪的總結時間,透過兩種形式連結目標與活動,讓員工不再認為口號與精神過於虛無縹緲,而是能從活動中體驗學習。例如:深受企業歡迎的紙皂船(Soap Box)活動,是員工們利用厚紙板自製2人座紙船,以4~6人為1隊,在泳池中進行的團隊接力賽。

此活動從起初的紙船設計開始,即需小組成員一同腦力激盪,進行團隊溝通、展現創意、協調分工,並激發突破框架的思考力;直到隊伍競賽時,如何划得更遠、何種接力策略更為有利,都需提前思考。同時也需競爭資源的獲取,如:尺、厚紙板、剪刀各組一致,但額外的資源獲取就需通過遊戲任務獲得,如可先行出發20秒的加速卡等道具。透過氣氛熱烈的對抗活動,將公司期待達成的目的也一起投入,並在賽後總結時拿出討論,此時團隊參與感、榮譽心等影響,會讓氣氛更為緩和,並讓員工更勇於表達意見。

其餘活動,例如:划龍舟、5人制棒球等也是類似形式。當企業想培養員工的軟實力,勇於挑戰、突破舒適圈、當責與賦權、團隊精神培養等都能在這類競賽活動中達成目的。

ESG也能融入活動 虛擬精神實質化

「其實我們提供的活動形式大同小異,還是由企業想達成的目標或理念為核心進而包裝設計。」劉信甫說道。許多發展多年的企業,日積月累下,部門、員工數量龐大,總經理或是高階主管就會以「One Team Together」為目標委託樂趣灣。「此時就相當適合競賽類運動,如:龍舟比賽目標很明確,就是往前衝,注重團隊合作、划槳的頻率一致,過程中自然就能凝聚團隊。」也有像如Nike等零售業,想複製高績效店家的成功經驗,就需要著重於溝通表達、團隊合作,此時就更適合紙皂船、團隊拼畫。

「近2年許多公司提出要將ESG精神融入活動之中,傳遞環境永續意識。」劉信甫分析道。例如:長期耕耘工業電腦的新漢(NEXCOM),想整合企業6大事業體,希望通過團隊活動實現內部的橫向連結,讓員工有更多元的交流、創意碰撞機會,於是就適合以團體拼畫的形式進行,讓員工能自由表達對公司的期許、遠景、認識。

「也曾在討論過程,客戶人資部門就提出壓克力顏料蘊含塑膠微粒,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是否能減少此行為。於是我們從減少洗筆水開始,在拼畫中加入競賽遊戲,每組分配100c.c的洗筆水與從成衣工廠要來的邊角布,哪一組最節省洗筆水誰就獲勝,出乎意料大家幾乎都沒使用到洗筆水,而是選擇廢布來擦拭。」而過往經驗中,因拼畫色彩越鮮豔代表染料使用越加浪費,在ESG精神推動下,透過大幅減少顏料、洗筆水的使用,也成功呼應企業想傳達的目標,通過此次體驗,也讓ESG的精神能深刻留在員工心中,對未來公司永續產品的規劃,潛移默化打下基礎。

最佳團隊40人 不是授課而是思想碰撞

前期企劃提案階段,企業常受活動項目的吸引,指名要求某一項活動,此時樂趣灣即會考量場地、天候、時間等因素是否得以成行,並更深入地與客戶共同探討「選擇這活動真正的意圖是什麼?」「是喜歡這個活動?還是希望藉由活動傳遞價值?」如果為後者,即有許多可以替代達成的方案。除此之外,邀請企業先進行內部DISC性格測試,將員工類型大致分類,活動進行時,就能平均分散,讓性格積極主動、謹慎思考、創意思維的各類型員工可以一起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劉信甫補充專業建議︰「最適宜的團隊共識營人數,40人左右是最佳值,透過分組競賽、團隊討論能讓每位成員充分參與企業想傳達的價值。」

而活動後的反思回饋也是重點。從活動中的體驗發想,拋出符合公司價值的議題,請每位成員就自身經驗共同探討。「期待參與者不只是覺得這個活動好玩有趣,而是更深入地將參與活動過程聽到、看到、觀察到的學習,帶回自身團隊碰撞出更多新想法,討論出實質做法與精神,以便未來運用在工作中。」

另外,企業以往舉辦共識活動時,常有成效不彰、報名人數稀少等經驗,於是擔心員工是否會抗拒此類活動。劉信甫說道,其實90%員工都不會抗拒,通過團體活動、共同經歷,員工展現出不同於工作時的性格、特質,也能打破內部缺乏溝通基礎的困境,讓話題不再只局限於冷冰冰的工作事項,而是更具溫度的合作經驗。

輸贏不重要 而是探索未知

當企業委託或詢問協助團隊建立活動時,通常都已有明確的目標願景、企業精神、流程規劃,各類型的團隊建立活動,只是加速員工了解願景的催化器之一,藉由活動過程把虛擬的企業精神、價值運用,轉化成更直觀的體驗學習。

順應年度策略而舉辦的團隊共識活動,不管是分組競賽中的失敗或是不知所措都是一種學習。「我們設計的活動,對大家來說都很新鮮、很可能是人生第一次的體驗,如很少人曾划過龍舟、嘗試動手造船,就連拼畫可能小學過後,就沒再拿起水彩筆。這時候就需獨自摸索、嘗試,1個人容易,但跟1個團隊5~10個人一同摸索就是一個學問了。」

對劉信甫來說,團隊建立的重點,就在團隊面對未知事物挑戰,一同摸索前行的過程所形成的「共感」。劉信甫說道:「當我們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我們的感覺會形成共鳴,無論團隊最終輸贏,團隊皆已經成形。」因此,在團隊競賽中,身為活動設計單位的他們,不會給出標準答案,而是鼓勵參與者從未知與不熟悉中,共同去成長學習。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2年12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延伸閱讀

影/時速150公里開去撞牆!BMW 5 Series最後只剩下行李箱了

唐美雲化身印度王子 重現2500年前佛陀足跡場面震撼

「米濃聚落」水圳市集湧人潮 居民怨:險象環生

嘉義市管樂節30週年 日、德、印尼樂團共襄盛舉

相關新聞

別讓腳痛煞風景

文漢最近因膝蓋、腳部多處疼痛至醫院就診,醫師告知他的腳部拇指外翻嚴重,可能需要開刀。從未看過骨科的文漢嚇了一大跳,「怎麼第一次看腳痛就說要開刀!」更誇張的是,他一點也不了解這是怎麼造成的。 話說文漢從青少年時期就愛打籃球,不打球時已習慣穿著運動鞋;後來成為上班族,皮鞋、運動鞋交替穿著也幾十年了。「難道這樣錯了嗎?為什麼別的上班族不必開刀,熱愛運動的自己反而要?」文漢仔細想一下,近幾年下肢的確常感覺緊繃、疼痛,原以為是膝蓋退化,但現在想想,或許跟拇指外翻有關?文漢一邊心慌地想著,一邊按下手機螢幕上的預約鍵,看看按摩師傅能否逆轉他的病……

IP結合契約不可或缺

重點摘要 1.我國曾長期處於技術輸入的階段,為取得發展所需技術,業者只能以合資、技術移轉/授權或技術合作等方式,與國外技術擁有者合作,卻往往受IP 權利限制與契約相繩。 2. 隨著台灣科技實力增強、政府與業者對研發的重視,我國近年開始運用自身技術優勢,透過國際通行的合資、技術合作、授權等合作方式走向國際。 3. 從台廠與國外企業間合作的模式觀察,主要是基於所擁有的IP,再進而採行國際間已經廣泛運用的合作模式。除成立以永續經營為目的之合資公司,也廣泛運用契約模式,針對特定項目或特定技術進行共同研發與授權合作。

碳規則與碳資產面面觀

台灣的碳規則正在起步階段,隨著國際已加快淨零進程腳步,碳規則和碳配套措施的要求會更嚴格、範圍也將擴及更多產業,除了各國政府法遵規範增加,國際綠色供應鏈為維持市場制高點,對供應商的減碳要求也將不斷提高,是台灣企業更切實面對減碳議題的關鍵動機。

漫漫長路下 森崴能源的再生能源路

面對國際碳定價、碳關稅政策上路,一場無煙硝、卻攸關產業,甚至國家經濟存亡的「零碳排」戰役,正牽動全球碳科技的巨大轉變。以打造全球供應鏈廠家綠電平台自居的森崴集團,積極「創能」開發多元潔淨能源之餘,也致力打造一支本土團隊,讓離岸風電成為台灣的另一個護國神山。

日本汽車產業生死存亡挑戰 電動車供應鏈「脫系列化」

在電動車的衝擊下,汽車生產方式出現巨大轉變,讓日本車大廠不得不調整其傳統的供應鏈關係,從原本長期、固定且以日本廠商為主的「系列供應鏈」關係,朝向與全球鏈結的「脫系列化」發展。面對日本的汽車供應鏈,影響國內550萬個以上的相關就業機會。在可預見的未來,為了承受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劇烈變化,以及強化日本電動車、氫能車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日本政府與日本企業的汽車供應鏈戰略,值得持續關注⋯⋯

美國傳染力裁員潮 未見終止盡頭

美國科技業和零售業在2023 年都經歷過可怕的裁員狂潮,然而,隨著時間邁入2024,2大行業的裁員腳步卻未停歇。截至2024年1月底,共有107間科技公司裁員、2萬9,475人丟失飯碗。這個數字仍持續增加,多間零售業者也相繼宣佈裁員計畫,產業的寒冬似乎還未結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