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緩起訴恐沒了?黃子佼持7部未成年性影像 高檢署發回北檢續查

大陸宣布20日起對台「聚碳酸酯」徵反傾銷稅 經濟部回應了

開會是你被看見的舞台

【文/楊瑪利】

開會,是上班族每日工作中最稀鬆平常的活動。因此絕大多數人一定認為,開會是工作中的日常小事。但你有沒有算過自己每天開幾個會呢?如果你知道,你超過一半的上班時間都用在開會上,應該就不會認為開會是一件小事了。

《哈佛商業評論》文章指出,過去50年來,職場上會議的長度與頻率,持續增加,現今高階主管平均每週花費將近23小時在開會,而1960年代還不到10小時。這還不包括所有未列入日程表的臨時會議。而一般員工,即便是需要專注於創意研發的人才,也是超過一半時間在開會。

上班族常說,醒著的時間大都在上班。現在應該可以再加上下聯:上班時大多在開會。既然花這麼多時間開會,若沒能發揮開會的效果,那就是浪費時間,影響每個人工作的效率、品質。

即席發言是增加影響力的機會

但如果做調查,會發現很高比例的上班族並不喜歡開會。因為許多會議沒有效率、時間太長、沒有決議;只有報告人在說,最高主管在聽,其他人卻不積極參與,忙著滑手機、打電腦。

如果可以好好開會,就能產生很大的正面效果。開會能夠激發創意,凝聚共識,找出解決方案,強化公司文化。在Podcast《請聽,哈佛管理學!》的人物面對面專訪中,第34週採訪Google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他就指出,在Google文化中,如果你沒有意見要表達,就不要來開會。

最近5月26日播出的節目,則邀請前Verizon Media國際事業董事總經理鄒開蓮。她強調,開會還有一個正面效果──那是人才被發現的舞台。

鄒開蓮分享,23年前她初任雅虎台灣總經理,那時台灣市場很小,她跟大中華區主管去美國總部參加CEO親自主持的會議。一開始她是幫主管製作簡報的人,坐在他的後面,也輪不到她講話。但有一次,CEO突然問起拍賣業務,那時只有台灣雅虎在做拍賣,大中華區主管請鄒開蓮回答。鄒開蓮回憶,她臨時被點名,瞬間愣住,雖然很緊張,但沒有扭扭捏捏。那次發言是她第一次在總部對CEO回答問題。這一次回答,讓總部主管對台灣總經理產生了印象。

後來總部的財務主管就安排她到華爾街,跟美國投資人分享拍賣的業務。一次的發言,給了她未來更多的機會。

因此她深有所感,每次會議都要勇於表達,積極參與,即便是問個問題也好,代表你有在聽,有在想,你提出的問題搞不好讓人刮目相看,引起現場的反思。其實每一次開會,主管都在尋找人才,建議每個人都要把開會當成被看見的舞台。即席發言對每個人職涯發展軌跡的影響甚鉅,讓我們每一天都有創造影響力的機會。

既然開會占據員工這麼多時間,公司也應該建立開會的制度與流程,確保員工好好開會,減少浪費時間,增加正面效益,才能增加員工的生產力。

更多內容請見2023年6月《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一線人力去哪了?

延伸閱讀

【Daily Podcast】北韓發射衛星失敗,為何牽動日韓緊張?/西方陣營促土耳其批准瑞典加入北約

用耳朵逛展覽 高美館與文藻大學推Podcast

Google實習生月領10萬 他驚才大三贏過同業?網:還不知未來在哪

橘世代、上班族 有專屬醫療保單方案

相關新聞

左岸遠方/災難政治學 台灣人「大細心」?

近期中國大陸與日本接連發生大地震,前者在甘肅6.2級,後者在能登7.4級。按理說,對於同處在地震帶上的台灣來說,應該都能感同身受,與災區同理共感。不過PTT上有一篇留言爆量的文章,作者問「同樣是地震,是不是反映台灣人對中國有歧視,否則怎只關心日本地震?」恰恰觸碰到了台灣社會心中敏感的神經。

你的人才策略有何盲點?

如果問領導人,組織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勝出,關鍵是什麼?相信答案一致是「人才」。然而在人才的選用育留上,組織還是忽略了一些面向。

供應鏈碳盤查元年 台中精機跑出第一棒

「氣候變遷因應法」已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各企業不能再將節能減碳視為「非緊急事務」。台中精機在工具機產業領跑,號召供應鏈上下游共同零碳轉型,應如何做呢?

開會是你被看見的舞台

開會,是上班族每日工作中最稀鬆平常的活動。因此絕大多數人一定認為,開會是工作中的日常小事。但你有沒有算過自己每天開幾個會呢?如果你知道,你超過一半的上班時間都用在開會上,應該就不會認為開會是一件小事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