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永續、雙軌轉型正夯

【文/楊瑪利】

今年以來,《哈佛商業評論》從報導、評選,到慶祝創刊100年的大師演講與晚宴活動,經常圍繞此刻企業不能忽略的二大核心概念。

第一個核心概念是「雙永續」。第一個永續,是企業必須追求長期發展,往百年長青企業邁進。另一個永續,是呼應聯合國揭示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企業發展必須符合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ESG永續原則。

第二個核心概念是企業必須「雙軌轉型」。第一個轉型是因應雲端、大數據、AI科技崛起的數位轉型,再一個是因應ESG風潮下的2050淨零碳排轉型。

百大企業領袖調查 首次納入ESG

有趣的是,兩個永續與兩個轉型之間,又彼此密切相關。

趨勢已經很明顯,企業必須重視聯合國強調的永續發展與ESG議題,才能被利害關係人如客戶、投資人、消費者、社會大眾與員工所接受,才有可能永續存在、基業長青。

而企業在追求數位轉型的同時,隨著營運愈來愈智慧、效率與節能,也可以協助企業達到ESG淨零碳排的轉型!

因應「雙永續」與「雙軌轉型」的趨勢,最近兩項《哈佛商業評論》的評選,均與時俱進做了調整。

首先是本期發布的第四屆「台灣企業領袖100強」調查,融入雙永續概念,原先純看財務績效,今年增加ESG構面。

「台灣企業領袖100強」調查比照英文版「全球百大CEO」的指標權重,六年前開始進行,至今二年調查一次。過去三屆主要以財務績效來看領導人的成績,包括任內市值成長、任內總股東報酬率,今年財務面再新增每季平均EPS。

但考慮到ESG已是國際與台灣企業界的重要顯學,本屆調查更首度納入ESG評級,以反映企業的ESG表現,其實也是領導人的重要績效(請見74頁)。

數位轉型鼎革獎 增設ESG特別獎

第二個與時俱進的,是數位轉型鼎革獎的籌畫,今年增加了ESG特別獎,鼓勵企業在推動數位轉型專案時,也能同步達到ESG低碳轉型的成效,以符合雙軌轉型。

近幾年來各行各業為了迎接科技變革,掀起數位轉型浪潮,為了搭建企業界交流的平台,《哈佛商業評論》與SAP合作推出數位轉型鼎革獎,強調數位轉型能協助企業鼎新革故,才有機會永續長青。

今年度的鼎革獎結果,將於10月號雜誌發表,到底哪些數位轉型專案也能協助企業達到ESG的績效,答案即將揭曉。

雙永續與雙軌轉型,彼此相關,已是企業競爭大未來的基調!

更多內容請見2022年9月《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22台灣企業領袖100強

延伸閱讀

京華城改建千億元大商辦

國泰金展現ESG影響力獲殊榮

智慧經營/外貿協會秘書長王熙蒙 外貿拓銷 打ACE牌

裕隆集團重視企業ESG永續發展再傳捷報

相關新聞

你的人才策略有何盲點?

如果問領導人,組織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勝出,關鍵是什麼?相信答案一致是「人才」。然而在人才的選用育留上,組織還是忽略了一些面向。

供應鏈碳盤查元年 台中精機跑出第一棒

「氣候變遷因應法」已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各企業不能再將節能減碳視為「非緊急事務」。台中精機在工具機產業領跑,號召供應鏈上下游共同零碳轉型,應如何做呢?

開會是你被看見的舞台

開會,是上班族每日工作中最稀鬆平常的活動。因此絕大多數人一定認為,開會是工作中的日常小事。但你有沒有算過自己每天開幾個會呢?如果你知道,你超過一半的上班時間都用在開會上,應該就不會認為開會是一件小事了。

改變 從更新自我品牌開始

職場人士在申請工作或要求晉升時,有良好自我品牌,能大幅提升成功機率。尤其在今日,網路搜尋和社群媒體擴增了潛在受眾,更應該好好規畫,運用新工具來打造個人品牌。

打造綠色供應鏈 「deya」裝滿台灣環保力!

是什麼樣的袋子,能引起Gucci這類國際品牌的注意及合作?就是「deya」。這個品牌名稱正好是台語發音的「袋子」,卻一點也不「俗」,而是活用回收資源製成產品,以台灣的環保實力打通國際市場。

別低估了人類

「AI愈來愈厲害,我的工作會被取代嗎?」自ChatGPT發布後,可以說全民都陷入了AI 2.0狂熱中。目前人類對AI的共同憂慮,是人類會被取代。但從《哈佛商業評論》本期系列文章讀來,可以精準地說,至少到目前為止:人類的確會被AI取代,但不會完全被取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