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文化部部長鄭麗君:人需要冒險 但冒險是要有準備的

【文/盧智芳 圖/廖祐瑲】
比單車環島更酷的,是靠兩隻腳行腳台灣。這麼酷的事,前任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做了兩次。
她被稱為「史上最棒文化部部長」,思緒清晰、沒有官架子、樂於溝通與傾聽、意志堅定,是對鄭麗君最普遍的評價。
以下是鄭麗君受訪時的精采重點整理:
行腳前後大不同:踏實感
透過兩次行腳,我更清楚台灣對我而言意味著什麼。這份踏實感,是行腳前和行腳後最大的不同,作為一個公共事務工作者,這對我是一份非常重要的禮物,我也想把它送給關心公共事務的年輕人。
我選了斗笠,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象徵。首先,台灣農民戴的斗笠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它象徵著台灣農民的草根精神。
其次,斗笠作為一個運動的象徵,它代表人民作主,也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是人民。
4個體悟,重新親近土地
兩次行腳中,我有4個人生體悟。
第一個是親近土地、認識土地。我找到和土地連結的那份生命力。
在「逆風行腳」中,我在屏東才知道什麼是「落山風」。
在海邊走時,每一步都舉步維艱。有一位排灣族的鄉長來為我們加油,他問:「你知道為什麼屏東的洋蔥特別肥美?」
就是因為屏東的落山風,讓洋蔥把它的水分和能量蓄積在根部。是環境考驗造就屏東洋蔥的美味。所以他說,排灣族有一種智慧,是遇到逆境時謙卑、學習,反而會讓你更勇敢。
第二個體悟,是對社會和人群的同理心。
一路上不斷有人們來表達他們的支持,我們以擊掌來回應。
那些溫度與他們期待的眼神,我到現在都記得。也不斷提醒我,作為一個政治工作者,必須做到無愧於土地和人民。從政,最重要的就是同理心。但這件事在台灣的政治中常常被忘記。
第三個體悟,是我對領導有一些新的領悟,「我」走路跟「我們走路」是很不一樣的。
我常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歷史不是一個人往前走100步,而是100個人一起往前走一步」,這句話在我心中是有個群像的。
最後一個體悟,是人生中你總會做些冒險的行動,但冒險是要有準備的。
有冒險精神很好,但冒險不是冒進。當你有準備、有方法,成功機率才會比較高。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230期,網址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7913】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