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遇見新世界

【文/蕭妤秦 動腦編輯部】
許多人對AI的既定印象還停留在科幻影集的呈現之中,從1927 年電影《大都會》(Metropolis)中, AI 以人形機器人的外觀,試圖煽動工人階級來顛覆城市;到2008 年動畫《瓦力》(WALL-E),兩個在末日廢墟中的AI機器人,或多或少都給民眾留下對於AI的想像。
後續更有如《終結者》(Terminator)系列電影或1995 年的《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等等,這些影視作品除了讓人幻想未來科技發達的日子外,更帶給大家對於AI發展的好奇與嚮往,但同時也激起民眾對於未知的恐懼。
我們生活在充斥AI的世界中
現實生活中也發展出十分具有話題性的AI科技,2016年3月12日AlphaGo以圍棋擊敗了人類一線職業棋手李世乭。這項消息讓大眾對於AI科技的發展感到畏懼,且也引伸出許多關於人被終將被AI智慧取代的言論。
但AlphaGo 之父德米斯 · 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卻也明確表示AlphaGo的出現,不是為了贏得圍棋比賽。利用 AlphaGo這類型的AI技術,可以讓專家更大膽地去探索他們未知的世界,測試能否將AI演算法建利在一個有效的平台,把這些運算模組應用到真實的世界中,為社會做出貢獻。
英國AI智慧公司DeepMind近期更往其他領域發展,研究WaveNet以人聲與產品進行溝通。他們認為人聲是一種精密調諧的樂器,不同語氣、節奏和語調幫助我們分享想法、交流需求和表達情感。
多年以來,研發團隊一直試圖模仿這些能力,讓AI語音聽起來更加自然」,但人工語音仍難以與人類聲音的質量相匹配。
大多數文本到語音系統都依賴於將錄音切割成語音,並重新組合以形成新單詞和句子,由此產生的聲音通常聽起來很機械,並且難以更動,而WaveNet解決了這些限制。
現今社會知識更迭快速,資訊量的爆炸成長,讓許多系統也快速變更,複雜的模組及程式已經不是人類可以慢慢學習後再來進行利用,這是一個一切都取決於速度的時代。
現在的大環境中,足見有太多的議題要討論,不同領域有許多問題浮現,諸如氣候變遷、勞動力不足、環境永續、貧富差距……等等,面對這些艱深或長遠的困擾,或許AI科技的加入會帶來不一樣的曙光,利用AI智慧在不同領域的建樹,將AI當作工具加以進行利用,使更多人可以從中受益。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是Nokia一句家喻戶曉的廣告Slogan,從原文「Connecting People」翻譯而來。從網際網路的時代開始,這些便利的科技一旦進入人類世界後,便會以難以察覺的速度佔據生活。
Healed through A.I.
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帕金森氏症和多發性硬化症等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的人常常會失去對肌肉的控制,並最終失去說話的能力。2014 年前NFL線衛蒂姆.肖被診斷出患有ALS,只能看著自己的力量和聲音惡化。為了提供幫助,Google AI、ALS 治療研究所和Project Euphonia(一個應用 AI 來幫助有非典型言語的人的 Google 程序)開發了一項服務,以更好地了解 Shaw 的言語障礙。WaveRNN 與其他語音技術和先前記錄的媒體採訪數據集相結合,創建了 Shaw 的自然聲音版本,使他能夠大聲朗讀寫給年輕時的自己的信。
AI發展中 世界進步中
AI的發展中,人們往往會希望數據能給出所謂「正確」的解答,但許多問題卻不是非黑即白。因此在AI技術使用上,往往也存在針對「道德問題」的疑慮。其中2016年,麻省理工學院在名為「道德機器」(Moral Machine)的網站對於網友的問卷調查題目中,就有道問題曾經引發熱議。
當一部自動駕駛車輛,在剎車系統失靈的情形下,即將撞上路口正在穿越馬路的行人。假設你是自動駕駛軟體的程式設計者,你會希望你所寫的程式採取怎麼樣的措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