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原共生共好的品牌實踐

【文/王穎禛 動腦編輯部】
動腦俱樂部第504次午餐演講例會於11月17日舉行,邀請到阿原工作室創辦人江榮原以「阿原共生共好的品牌實踐」為題,解構阿原品牌DNA,分享阿原如何身體力行實踐土地共生、社區共好精神,讓世界看見不一樣的台灣之光。
從一個人的武林到三個人的江湖
阿原工作室走過16年,江榮原從前8~10年「一個人的武林」建構出阿原專屬DNA,再吸引志同道合的夥伴組成「兩個人的世界」,才有我們今日所見的阿原。但是「只做對不一定贏」,面對疫情,江榮原坦言阿原這兩年過得並不好,這波低潮卻正好激發出plus計劃,讓他領悟到「與時俱變才能與時俱進」的道理,決定改革打造「三個人的江湖」。
一個人的武林——品牌DNA養成
2005年~2008年間是阿原崛起的黃金時期,台灣正好有一群渴望在地文化被看見、努力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和文化創意產業的人們活躍著,江榮原形容當時的阿原就像「網紅」一樣,托時機之福,「只要多做一點點,就會被看見」,江榮原肯定的說:「阿原的崛起是時機造就的產業。」
喜歡觀察、記錄生活的江榮原,透過鏡頭捕捉到許多耐人尋味的畫面,當清潔隊在餵食流浪貓狗,江榮原看見的是髒亂環境中最乾淨無私的布施。而他最擅長的,正是在自然之中找到發光處,就像阿原做肥皂、賣藥草一樣,這些再自然不過的事,總是能找到其價值背後的人格個性。
「如果一件事情的價值背後沒有人格個性、無法碰觸到人最深刻的部分,手工是什麼?藥草又是什麼?」2007年江榮原在員工教育訓練時,提出對商品除了消費價值、CP值外,「尋找並賦予延伸價值」的想法,例如使用木本的產品,就讓它導向情緒、支持部分多一點。
當個人行為讓某件事物擴大意義、甚至衍伸出產業,兩者之間將會有許多價值被放大,這樣的念想一路陪伴江榮原走過「一個人的武林」,更化為阿原的DNA流淌在品牌血液中。
兩個人的世界——面臨市場考驗
在外界看來,阿原擅於關心土地倫理及生活美學,江榮原認為,他只是將農場、做肥皂或包粽的點滴記錄下來,更明白每位同事下班後,回到家也是家庭的重要角色,選擇在金山提供就業機會,便能與他們的生活產生緊密連結,一切都是每天發生的日常,再經過內部整理後分享出去,「我熱愛這些事情是因為,它裡面有一個『真』、是我的一個自我滿足。」
隨著阿原吸引志同道合的營業、行銷、設計、企劃等夥伴加入,形成「兩個人的世界」,一路靠著手工畫插圖、標籤,製做紙面目錄與包裝設計,拓展海內外多家實體店鋪,讓世界看見台灣。每家店鋪就像不同小說,擁有自己的背景及故事,卻因缺乏「數位傳播」技術,無法將這份用心的傳播效益發揮到最大化。
江榮原表示,阿原確實刺激到了台灣手工肥皂產業,也獨樹一格成為全世界之最。但是,江榮原更嚴肅坦言:「過去3年阿原的深耕價值,『社區、勞動力、青草藥、人文、實體店鋪』受到市場嚴重考驗,阿原衰退了。」
三個人的江湖——啟動五大改革計劃
阿原到底犯了什麼錯?江榮原列出「未能正確使用(數位)工具、忽略風險評估、身段沒練好(缺乏專業)、管理鬆散、和時代脫軌」五大痛點,也正因這股低潮,讓江榮原決定「與時俱變」。
去年4月起,阿原開始實行五大改革計劃,包括「人事洗牌,延聘專業經理人」、「財務重整,數位建構」、「品牌擴大定義,CSR為核心價值, ESG當目標手段」、「從原鄉品牌走向 B 型企業」及「建構創生基地,用行動超越口號,打造『北海明珠』」。
江榮原目標讓阿原成為全球最好的青草植物應用品牌,發展成最具田邊經濟、地方創生價值的身體用品類應用品牌,體現「愛惜人身」的人類共同價值。時代瞬息萬變,江榮原指出,阿原必須有工作室的精神、生物科技的嚴謹管理、地方公益的本舖精神;想走國際外銷,還要有國際事務的規格,甚至於江榮原最關心的人文、公益和社會關懷,也需要有基金會作為支柱,這些皆乘載於大家看不見的阿原。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