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陳文茜爆施明德住加護病房 孩子急回台為父打氣

退休理財的雙贏選擇

路透
路透

【撰文:王儷玲】

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預測,2033年台灣高齡人口將突破600萬人,如何做好退休理財規畫已成為近年來最受注目的重要課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際間強力推動綠色金融與永續投資政策,疫情後全球投資人更加認同在投資獲利的同時,最好能兼顧環境永續與社會責任的投資理念。因此,「永續投資」成為新顯學,市場上也陸續推出更多元的永續投資商品,其中符合ESG評鑑的個股、永續高股息基金(主動型基金)及永續高股息ETF都成為退休理財的熱門首選。

永續投資之所以能在近年掀起投資浪潮,主要原因在於永續投資商品績效「夠穩健」,較能夠「規避外部環境風險,達到長期累積報酬率」。即便是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能源價格崩盤、全球金融市場的空頭走勢,抑或是聯準會近期不斷的緊縮貨幣政策,永續投資其績效仍然能獲取較佳報酬率,充分展現抗跌韌性。

目前全球金融市場仍劇烈震盪中,也讓國際投資趨勢愈來愈看重企業永續經營。例如,從績效來看,MSCI全球ESG股票指數近10年的累積報酬率皆優於MSCI股票大盤指數,顯示長期持有ESG表現佳的企業股票,有較高機會換取較佳的長期報酬率。而在債券部分,也發現MSCI綠色債券投資績效優於投資等級債及非投資等級債。

2023施羅德退休理財暨永續(SDGs)投資大調查顯示,無論是一般投資理財或退休準備,都有70%理財者未來2年願意進行永續投資,此外,對本來已有進行永續投資者,有將近90%表示未來會繼續投資。調查顯示,未來有意願進行永續投資者,偏好的前3名投資主題為能源轉型(零碳排)、健康創新醫療、糧食及水資源。

另外,根據富邦投信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合作的「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台灣民眾使用ETF進行投資的比重有增加趨勢,且各族群皆偏好投資「永續型ETF」,而在累積退休基金的部分,主要偏好投資環境永續、科技減碳、綠電、電動車、5G、碳權等議題。台灣目前追蹤ESG相關指數的ETF包括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富邦公司治理(00692)與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

退休理財需要建立具抗跌性且能穩步增值的退休投資組合,在微利時代下,民眾可以多利用具長線投資趨勢的永續投資,如此不僅能提升個人退休投資的長期報酬率,更能在整體人類皆重視的社會環境、永續發展議題裡,付出一點心力,建立「做好退休規畫、永續美好社會」的雙贏局面。

延伸閱讀

鑫創電子擴大永續發展策略 響應玉山ESG永續倡議

台積電 Z 世代員工占比逾10% 首導入AI人資機器人

櫃買中心重磅邀請國內外講者 響應世界投資者周活動

台塑與雲林科技工業區 舉行ESG交流朝碳中和邁進

相關新聞

如何成為股市贏家?Q4布局台股 專家看好「這4族群」

美股輝達(NVIDIA)掀起全球AI(人工智慧)應用熱潮,帶動台廠供應鏈股價大漲,更推升今年加權指數最高攻至1萬7,463點,卻因外資逢高持續減碼,令台股失守萬七大關。

借鏡國際退休基金 永續投資策略

近年世界各國退休基金都重視永續投資,因永續投資的目的是追求長期穩健報酬,這與退休基金目標一致;由於退休基金是國家經濟成長與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助力,透過退休基金結合正向永續發展目標,可實踐永續目標,成改變環境與社會的重要影響力。

保單7功能 協助財富傳承

餐敘時,久沒見的老客戶創業有成,公司生意暢旺。因此手邊有餘裕,便跟我討論到想加強自身保險規畫與照顧家人想法,以及家中財務安排的擔心。

台灣退休金制倒數第9名!通膨升溫 退休制度須改變

「全球退休金制度評比,台灣淪倒數第9名」,這項評比由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美世(Mercer)與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共同編製,今年針對全球47個國家的退休收入體系進行評比,這些國家人口合計占全球64%,算是具有相當代表性。

外資轉進新世界工廠——印度

印度挾「人口紅利」和「政策支持」等利基,迎上去中化浪潮,外資狂吹「棄中轉印」風,強勢躍升成為新興股市的領頭羊。

中歐電動車貿易衝突恐加劇 關鍵原因曝光:有明顯的差距

歐盟委員會在10月份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涉嫌國家補貼的行動展開調查,歐盟認為中國國家補貼將對歐盟的電動車製造商造成「不均衡的貿易競爭環境」。瑞銀研究團隊認為,最壞情形是歐盟有可能對中國進口到歐盟的電動汽車徵收額外關稅。至於雙方的貿易衝突是否升溫擴及到其他產業則仍有待觀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