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暖 4步驟挑出獲利50%的成長股

台股。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股。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撰文:楊明峰】

今年以來,各行各業在疫後解封復甦下,從國際股市到台股全面上演「評價回升」行情。根據網站「StockQ」統計,2023年截至5月19日止,美國那斯達克指數(NASDAQ)大漲21.23%、台灣加權指數漲幅也達13.89%,表現十分強勁。

面對行情回暖,大約有30檔台股基金表現打敗大盤,卻僅有7檔投資報酬率超過20%;而擅長挖掘成長股,有「算股偵探」之稱的陳飛龍,自2022年第4季至2023年年初,他就陸續挖掘出亞洲藏壽司(2754)、華孚(6235)、台半(5425)等,波段布局操作,績效均達50%以上。而他投資與操作成長股的步驟如下:

步驟1》觀察單月營收年增率,逾30%即列入選股清單

上市櫃公司每月10日前會公布前1個月的營收,是陳飛龍必會記錄觀察的數據。評比前,他會先針對營建股扣除交屋的一次性認列收入,再與所有股票比較,把單月營收年增率達30%的公司列入選股清單中。後續觀察這些公司,若出現連續幾個季度營收都在增加的情形,他就會進一步去研究營收能成長的因素。

步驟2》檢視過往營運表現,毛利率應達15%~20%

對於營收持續成長的公司,陳飛龍會檢視近8季的營運表現。以毛利率而言,一般他希望毛利率至少在20%左右,但若公司營運規模較大、股本超過10億元的公司,則要求的毛利率水準會調至15%左右。而毛利率不僅須符合要求水準,也要能維持穩定,或最好是有所提升。

接著,他會從損益表中的營業費用,判斷公司是否能控管得宜,如此在營收成長時,才能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益。由於這個指標會受到公司的產業特性、實際經營情況影響,無法抓特定比率區間一概而論,所以他的觀察重點是,若公司的營業費用無大幅波動,營收表現也能維持成長力道,最後再看單季獲利是否能達到不錯的水準。

步驟3》查詢公司有無擴廠計畫,再從後續效應深入分析

從新聞、法說會等資料上,查詢公司是否有擴廠、新客戶等未來展望,若確認有擴廠消息,則可由近而遠,從近1年觀察到近3年~近5年的新聞,檢視其投入資本支出,是否確實帶動營收成長。若是擴廠計畫如預期推動營收向上,未來股價成長的可能性就很大。

步驟4》透過3指標,評估個股合理價

陳飛龍會透過本益比、淨值比、殖利率等3種法人常用的評價,檢視公司股價是否合理。例如通過前3個步驟所入選的華孚為例,他估算,今年華孚全年度EPS約5元,以過往15倍至18倍的車用產業本益比來衡量,今年2月約40元的股價,本益比8倍偏低,大盤也處在剛反彈上萬五的相對安全位階,因此他積極布局,直到今年4月股價達到80餘元、本益比約15倍的合理價時,陸續出場。

華孚今年股價從最低34.3元到漲破百元大關,股價翻了3倍多,「目前漲的是未來持續新擴廠的夢」,陳飛龍表示,若股價有拉回則可注意。

台股今年反彈近2,000點,震盪波動愈趨明顯,對於下半年的操作,陳飛龍預期難度將增加,特別是電子業可能旺季不旺,他建議多關注營收有逐季成長,同時有毛利率大幅跳升、產業需求明確,或營運谷底翻身等條件的公司。

目前,符合陳飛龍選股條件的公司,有豐祥-KY(5288)、勤美(1532)、皇普(2528)、佳穎(3310)、柏文等。他表示,若接下來股市出現震盪,這些公司股價表現應會相對穩健;若明年的業績穩定、獲利持續成長,股價將可望再有一波升幅,是值得持續關注的成長族群。

延伸閱讀

疫情解封後 首波「落蕃」南洋客10日返鄉尋根

台股上漲47.23點 三大法人買超27.03億元

就市論勢/AI半導體、高速運算 搶鏡

00713、0056、00878「存成飆股」漲贏大盤!專家:獲利了結將面臨3風險

相關新聞

退休理財的雙贏選擇

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預測,2033年台灣高齡人口將突破600萬人,如何做好退休理財規畫已成為近年來最受注目的重要課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際間強力推動綠色金融與永續投資政策,疫情後全球投資人更加認同在投資獲利的同時,最好能兼顧環境永續與社會責任的投資理念。因此,「永續投資」成為新顯學,市場上也陸續推出更多元的永續投資商品,其中符合ESG評鑑的個股、永續高股息基金(主動型基金)及永續高股息ETF都成為退休理財的熱門首選。

如何才能讓高齡金融剝削不再重演? 3面向預防人老財散

接連的社會新聞令人震驚與遺憾,其中一個是疑似輕微失智的高齡老翁,在贈與上億元房產給基金會後,因承諾生活醫療照護沒有兌現,引發爭議。我們都不是當事人,無從釐清事件緣由,更無法輕易判斷是非,也許真的是出於雙方誠心合意,僅旁人過於善意的揣測,但也可能是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常見的高齡金融剝削或詐騙事件。

對抗肥胖的「重量級」投資商機 3減重產業具潛力

全球正面臨「重量級」的煩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截至今年初的最新數據,全球已有超過8億人受到肥胖的影響。隨著大量人口城市化,加上人均GDP成長,預估10年內肥胖人口將再翻倍,並增加全球醫療保健系統負擔。也因此,瑞銀看好,從預防勝於治療角度出發的「對抗肥胖趨勢」投資題材,在未來將會有極佳的長線成長潛力。

中國需要雷曼!恒大傳破產危機已2年 專家:政府干預反而壞事

2年了!中國恒大集團2021年9月傳出破產危機,當時,市場就以「中國雷曼時刻」即將到來,評論這個地產泡沫一旦破滅對中國金融體系可能造成的影響。730個日子過去,不只恒大在美國聲請破產、房企龍頭碧桂園也無法支付債券利息,大舉投資地產的影子銀行中植系還跟著爆雷,所謂「中國雷曼時刻」的引喻再次重出江湖。

供應鏈危機解除 新興主權債中長期投資價值浮現

後疫情時代全球通膨急速升溫,新興國家央行早早著手對抗通膨,經歷2年縮緊銀根後,終於得以「先進先出(Firstin, First out)」,2023年能提早展開降息行動,支持債市上演優異表現!加上新興主權債十年一遇的價值潛力顯現,可為投資人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美債降評 股匯債該如何布局?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8月將美國債信評等自AAA調降至AA+,這是時隔12年,再度有國際信評機構調降美國債信評等,這波美債降評會有後遺症嗎?又會對美債、美股等美元資產造成什麼影響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