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做好理財規畫 別急著投資

美好人生理財不可少,樂活養老規畫要趁早,但切記還沒做好理財規畫前,別急著投資。示意圖/ingimage
美好人生理財不可少,樂活養老規畫要趁早,但切記還沒做好理財規畫前,別急著投資。示意圖/ingimage

【撰文:廖一聰】

去年3月迄今,美國聯準會(Fed)為了抵抗通膨,1年內升息9次,共計19碼,利率上升至5%,帶動美國公債殖利率、美元指數同步走高,卻也在今年初引發金融市場震盪。

據報載,過去1年,許多民眾受金融機構理財專員遊說及升息趨勢吸引,大量將過去幾年購買預定(宣告)利率較低的保單解約,改存美元定存或購買美元債券,但以美國公債在這期間價格計,出現4%至10%損失,而這還不包括購買債券的手續費及保單解約費用。運氣好一點的人,當初若用新台幣28元換匯,以美元升值至30.5元,就有近9%的匯兌利益可填補損失。然而以此為例,到底是身為散戶的你賺到?還是金融業者賺到?

金融商品沒有好壞之分,端視個人需求而定,但挑選金融商品時,若非一開始就配置錯誤或因銷售人員錯誤引導,否則短線進出絕對不是好方法,長期持有才是好的策略。而能根據自己的需求與屬性,做好資產配置也才能保持長勝。

投資股票、債券與購買保險的資金,原本就是兩筆不同的錢,不該混為一談。對於股票與債券,只要有資金,便可以視市場行情隨時交易;但購買保單就沒那麼容易,不只需要資金,還要審核投保動機、年齡及身體健康。若當初購買保單的目的,僅是作為閒置資金的配置,小賠小賺白忙一場也就算了,但若是為了家庭保障或預留稅源而購買保單,短線進出的結果除了可能買不到原來條件的保單,更可能因為實質課稅原則,造成保單喪失相關稅負優惠,恐怕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投資跟理財不同,投資是將本求利,唯一的目的就是獲利,但最後到底想賺多少?何時賺到?是否停損?可能都不在原先的預想範圍,甚至會臨時改弦易轍。

但理財不一樣,理財規畫是透過科學化分析與步驟化安排,以提高達成人生各階段不同財務需求的可能性為目標。需要先檢視目前擁有的資源以及面臨的限制,試算未來的各項財務缺口,累積儲蓄、預留緊急預備金,做好風險控制並安排移轉分散的管道,擬定穩定且易於執行的投資策略,挑選適合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組合,最後再定期的檢視與調整。

每個人都想有錢一輩子,絕不會只想有錢一下子,投資雖然是理財規畫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只是其中一部分。美好人生理財不可少,樂活養老規畫要趁早,但切記還沒做好理財規畫前,別急著投資。(本文作者為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

延伸閱讀

《「我是有錢人」迷思704》小心「鋸箭法」,傷害了整個投資理財大計!

預期經濟軟著陸、聯準會停止升息 經理人看好債券與高品質資產

全球可轉債 跟漲抗跌

高品質債券 擁三優勢

相關新聞

如何成為股市贏家?Q4布局台股 專家看好「這4族群」

美股輝達(NVIDIA)掀起全球AI(人工智慧)應用熱潮,帶動台廠供應鏈股價大漲,更推升今年加權指數最高攻至1萬7,463點,卻因外資逢高持續減碼,令台股失守萬七大關。

借鏡國際退休基金 永續投資策略

近年世界各國退休基金都重視永續投資,因永續投資的目的是追求長期穩健報酬,這與退休基金目標一致;由於退休基金是國家經濟成長與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助力,透過退休基金結合正向永續發展目標,可實踐永續目標,成改變環境與社會的重要影響力。

保單7功能 協助財富傳承

餐敘時,久沒見的老客戶創業有成,公司生意暢旺。因此手邊有餘裕,便跟我討論到想加強自身保險規畫與照顧家人想法,以及家中財務安排的擔心。

台灣退休金制倒數第9名!通膨升溫 退休制度須改變

「全球退休金制度評比,台灣淪倒數第9名」,這項評比由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美世(Mercer)與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共同編製,今年針對全球47個國家的退休收入體系進行評比,這些國家人口合計占全球64%,算是具有相當代表性。

外資轉進新世界工廠——印度

印度挾「人口紅利」和「政策支持」等利基,迎上去中化浪潮,外資狂吹「棄中轉印」風,強勢躍升成為新興股市的領頭羊。

中歐電動車貿易衝突恐加劇 關鍵原因曝光:有明顯的差距

歐盟委員會在10月份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涉嫌國家補貼的行動展開調查,歐盟認為中國國家補貼將對歐盟的電動車製造商造成「不均衡的貿易競爭環境」。瑞銀研究團隊認為,最壞情形是歐盟有可能對中國進口到歐盟的電動汽車徵收額外關稅。至於雙方的貿易衝突是否升溫擴及到其他產業則仍有待觀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