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眾院歷史性表決 將共和黨「騙子」議員桑托斯趕出國會

地牛翻身!台東6時27分規模4.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退休力大調查/準備太晚、低估花費… 國人退休力連3年不及格

防疫險風暴將走入尾聲 為何保險公司增資前要先減資?

根據《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必須維持一定的資本適足率,因此在確定最後理賠金額後,就必須盡快在半年報出來前增資完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根據《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必須維持一定的資本適足率,因此在確定最後理賠金額後,就必須盡快在半年報出來前增資完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撰文:彭金隆】

防疫險風暴在今年4月後即將走入尾聲,但是當大家紛紛解開口罩迎向新生活的同時,許多保險公司還在為鉅額虧損傷腦筋。根據《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必須維持一定的資本適足率,因此在確定最後理賠金額後,就必須盡快在半年報出來前增資完成。

不過,為什麼保險公司在增資前卻又要先減資呢?這一增一減確實讓人覺得會不會多此一舉,難道又有什麼玄機與貓膩?減資的理由有很多種,例如有人是為了讓每股獲利數字好看一些,有些則是為了稅務的考量,還有一些則是為股權上的爭奪。但此次保險公司減資應該是單純的,主要是為了彌補防疫險所遺下的鉅額虧損。

如果最近有檢視這些保險公司的財報,會發現不管虧損多嚴重,帳面上資本額都不會變動,因為公司的資本額數字是固定的,除非透過增資或減資才會改變。即使是家虧損連連的公司,甚至淨值已經是負數了,資本額還是不動如山,此時高掛在報表上的資本額其實早已名不副實。如果想要增資,就必須先把這個虛數清除,讓資本額盡量先反映真實的樣貌,這樣也才能公平引進新的資本。

就公平性而言,當一家累積虧損已經讓淨值少於帳面資本額的公司,要引入新資本時,若原股東的股票價值已經從帳面的10元虧損到只剩5元,此時新股東一定不會願意用10元認購新股,除非老股東先將持股減資一半,以反映真實的價值後,這樣新股東進來也才不會吃虧。另外一因是公司在登記資本的時候,政府會根據實收資本的比率收取保證金,如果不先減除資本而直接增資,就必須再額外繳交增資額15%的保證金,同時按額定資本額的4,000分之1收取規費,因此就會採用先減後增的做法。

保險業是受到高度監理的行業,任何有關資本的變更或異動,都要經過主管機關同意,因此透過減資或增資動手腳的機會其實不高。而本次受到防疫險嚴重拖累的幾家產險公司,已陸續啟動減資與增資,也祝福這些公司增資後,能早日擺脫防疫險陰霾,繼續為社會大眾防範風險而努力!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國立政治大學銀行保險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延伸閱讀

防疫險、解約潮燒出營運大洞 2023兩千大調查:全台15家金控11家衰退

大連萬達闢謠 「160億銷售20個萬達廣場」傳聞

老爸過世留13億遺產 里長兒子吞3200萬保險金 被5手足告上法院

分紅保單引關注 保誠人壽紅利分配100%

相關新聞

如何成為股市贏家?Q4布局台股 專家看好「這4族群」

美股輝達(NVIDIA)掀起全球AI(人工智慧)應用熱潮,帶動台廠供應鏈股價大漲,更推升今年加權指數最高攻至1萬7,463點,卻因外資逢高持續減碼,令台股失守萬七大關。

借鏡國際退休基金 永續投資策略

近年世界各國退休基金都重視永續投資,因永續投資的目的是追求長期穩健報酬,這與退休基金目標一致;由於退休基金是國家經濟成長與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助力,透過退休基金結合正向永續發展目標,可實踐永續目標,成改變環境與社會的重要影響力。

保單7功能 協助財富傳承

餐敘時,久沒見的老客戶創業有成,公司生意暢旺。因此手邊有餘裕,便跟我討論到想加強自身保險規畫與照顧家人想法,以及家中財務安排的擔心。

台灣退休金制倒數第9名!通膨升溫 退休制度須改變

「全球退休金制度評比,台灣淪倒數第9名」,這項評比由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美世(Mercer)與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共同編製,今年針對全球47個國家的退休收入體系進行評比,這些國家人口合計占全球64%,算是具有相當代表性。

外資轉進新世界工廠——印度

印度挾「人口紅利」和「政策支持」等利基,迎上去中化浪潮,外資狂吹「棄中轉印」風,強勢躍升成為新興股市的領頭羊。

中歐電動車貿易衝突恐加劇 關鍵原因曝光:有明顯的差距

歐盟委員會在10月份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涉嫌國家補貼的行動展開調查,歐盟認為中國國家補貼將對歐盟的電動車製造商造成「不均衡的貿易競爭環境」。瑞銀研究團隊認為,最壞情形是歐盟有可能對中國進口到歐盟的電動汽車徵收額外關稅。至於雙方的貿易衝突是否升溫擴及到其他產業則仍有待觀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