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條魚換1棟房!「世界冠軍紅龍魚」拍賣會售出 7位數天價曝光網全嚇傻

終於等到!亞東醫院陳芸團隊完成台灣首例活體小腸移植

腸衰竭治療最後一塊拼圖 活體小腸移植7大QA

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趁早規畫高齡長照保障

根據衛福部資料估計,2026年台灣長期照顧需求人數將超過100萬人,而老人平均需要照顧時間約8年至10年,有65%需仰賴家人照顧。圖/報系資料照
根據衛福部資料估計,2026年台灣長期照顧需求人數將超過100萬人,而老人平均需要照顧時間約8年至10年,有65%需仰賴家人照顧。圖/報系資料照

【撰文:王儷玲】

台灣在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了,屆時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根據衛福部資料估計,2026年台灣長期照顧需求人數將超過100萬人,而老人平均需要照顧時間約8年至10年,有65%需仰賴家人照顧。

目前台灣家庭照顧者平均每天花11.06小時在照顧上,且照顧長達7年、8年;儘管台灣有長照2.0制度,但多以基本保障服務為主,補助金額與對象也相當有限,所以仍有投保長照保險的需求。另外,根據金管會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止,國人長照險的投保率卻只有3.73%,顯見台灣民眾對長照問題仍缺乏風險意識,長照保障明顯不足。

一般而言,與長照有關的保險可以分為3種:第1種是以長照狀態認定的「長照險」,依據巴氏量表檢視是否處於生理功能及認知功能障礙狀態,可以提供分期給付的照顧保險金;第2種是以疾病認定的「類長照險」,就是所謂的特定傷病險,罹患的疾病若與保單條款上載明的特定疾病相符合,被保險人就能獲得一整筆的保險理賠金;第3種是以失能等級認定的「失能扶助險」,保障疾病或意外造成的失能情況,依據失能等級表1級~11級的定義來理賠。

投保這些保險時,首先應該衡量自己的需求與能力,考量是否需要聘僱看護、購買保健品等,目前建議規畫長照險保額每月至少4萬5,000元,如果家中曾有罹患疾病或有家族病史者,則建議可投保類長照險;而從事意外事故風險較高行業者,建議加保失能扶助險。

且購買上述保險時,要注意是否有「豁免保費」機制,以確保當被保險人發生保單條款事故時,不須繼續繳納剩下的保費仍可獲得保障;同時也要注意「給付期時間」,由於國人「不健康餘命」長達8年到10年,建議選擇給付期超過10年的保單,才能夠獲得較完整的保障。近年來,有保險公司推出專門承保失智、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的保單,此類保險商品也可以協助民眾提早因應未來長照風險時,有足夠的財源支應。

最後,無論是長照險、類長照險還是失能險,最高投保年齡可能只到70歲,甚至有些保單只接受65歲或60歲以下的人投保,所以想規畫最好要趁早,愈慢買保費可能會愈貴。預先做好準備,才能避免拖累家庭經濟與家人生活,不讓家人成為辛苦的「在職照顧者」,同時,也才能享有安心有品質的退休生活,這才是規畫長照相關保障最終的目的。

(本《Smart智富》專欄作者為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保險小百科/忘記繳保費 寬限期補足

田中長照衛福大樓掰了市場 搬到南田中更安全

彰化三鄉鎮無長照衛福大樓 一鄉喜獲捐地剩兩鄉鎮待努力

富邦產資本適足率轉負 防疫險尾聲後4月將再增資

相關新聞

沒做好理財規畫 別急著投資

去年3月迄今,美國聯準會(Fed)為了抵抗通膨,1年內升息9次,共計19碼,利率上升至5%,帶動美國公債殖利率、美元指數同步走高,卻也在今年初引發金融市場震盪。

防疫險風暴將走入尾聲 為何保險公司增資前要先減資?

防疫險風暴在今年4月後即將走入尾聲,但是當大家紛紛解開口罩迎向新生活的同時,許多保險公司還在為鉅額虧損傷腦筋。根據《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必須維持一定的資本適足率,因此在確定最後理賠金額後,就必須盡快在半年報出來前增資完成。

日股廣受國際矚目 「價值破壞」現象深具魅力

日股近期廣受國際矚目,包括黑石集團執行長史蒂芬・舒瓦茲曼(Stephen Schwarzman)、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等華爾街大咖陸續造訪東京,對沖基金巨頭城堡投資(Citadel)還決定在日本開設據點。今年以來外資對日股更從賣超轉為買超,為何日股開始受到青睞?

投資陸股 機會大於挑戰

在美中兩大強權對抗的時代,為世界各國帶來新的影響,其中之一、同時也是最大的影響,就是低物價的年代,短期內恐難以再現。

新興主權債最佳投資時機已到!可望迎可觀投資回報率

俗話說,「最壞的時機也是最好的時機」,全球市場在2022年面臨升息、高通膨、戰事等亂流影響下走跌,但投資機會也相應萌生,隨著市場邁入升息的最後半哩路,最好的投資時機到來!加上新興主權債十年一遇的價值潛力顯現,可為投資人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高利時代下 如何布局多元資產?

利率不可能輕易回到2022年之前的低水準了!這大概是今年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最具共識的一件事情,當美國聯準會(Fed)1年內利率狂升19碼,低廉資金不再,全球正式步入高利時代,投資容錯空間壓縮,投資人該如何配置資產,才能賺足獲利,避免淪為高壓利率之下的受災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