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再成全球焦點 如何將儲蓄轉作消費成難題

【撰文:朱紀中】
中國經濟再成全球焦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月初調高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估至2.9%,主因中國經濟年度增長預估值一口氣調高0.8個百分點,加上印度,總計貢獻全球經濟年度增長的一半。反映中國內需消費的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1月就直接跳升至榮枯線50以上。
分析中國景氣能夠彈升,關鍵在政府改變「清零」政策。股市因此推升,從去年10月低點起算,到今年1月下旬高點,iShares MSCI中國ETF共計彈升57%。
海外投資者甚至期待中國出現「報復性消費」,因為人民銀行近期公布去年住戶存款額大增人民幣17兆8,400億元,比前一年度增加80%,觀察疫情爆發這2年,中國超額儲蓄餘額同樣暴增。解封後若將「儲蓄」(過去2年這部分儲蓄比率皆逾3成)轉作消費,中國內需肯定出現驚人增長,進而帶動全球經濟。
然而報復性消費真的會出現嗎?專家分析,近2年超額儲蓄大增,主因房產和財務投資縮手,來自封城消費萎縮的占比應僅占2成。未來如何引導人們將儲蓄轉作消費、帶動經濟增長?對政府來說,將是一道「儲蓄難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