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選擇「保險金信託」嗎? 2選擇優缺點曝光

高齡化社會來臨,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很有可能因失智而無法自理,若事先約定保險金信託會是個解決方法,可有效避免保險金被騙與盜用侵占的風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齡化社會來臨,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很有可能因失智而無法自理,若事先約定保險金信託會是個解決方法,可有效避免保險金被騙與盜用侵占的風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撰文:彭金隆】

之前應邀參加一個保險金信託的演講,主要談的是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對於老後生活安排及對家人照顧的需要,保險金信託確實是一個可以思考的選項。

那場演講對象是一般大眾,因為我從小就很喜歡釣魚,便以譬喻說明「保險金信託」的概念。保險可以提供「保障功能」,還有「投資理財功能」。對於保戶而言,保險「保障功能」提供身故、失能與醫療給付,就是給一條「魚」,可立即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投資理財功能」則像是給保戶「釣竿」,給一個累積財富的機會。至於「保險金信託」則類似保管魚的冰箱,避免魚因保管不善而腐敗、壞掉。

這個例子,讓許多人一聽就能領略「保險金信託」的概念。以往受益人請領保險金大都是一次性給付,因此常聽到有人獲得保險金,卻因無法或無力好好安排或保護,最終快速耗盡或遭到詐騙,甚至被最親的親人侵吞,這些現象如果在投保時就預先做好保險金管理,也許就能避免。

「保險金管理」指妥善管理運用獲得的保險金。目前市場上有2個選擇,一是保險金分期給付,目前《保險法》明訂保險業經營人身保險業務時,保險契約可以約定保險金一次或分期給付。保險金採分期給付的優點是可降低保險金挪用風險、確保受益人權益,且不用付額外的費用,成本較低;缺點當然就是缺乏彈性,無法做客製化設計。

另外一種就是近來被重視的保險金信託,以現今實務來看,大部分壽險公司並未擔任受託人,而是找經驗更豐富的銀行來擔任。市場上一些同時有銀行或壽險公司的金控公司,就推出結合保險銷售與銀行信託一條龍的服務。「保險金信託」的優點一樣是能降低保險金挪用風險,更可以有更多客製化的彈性,缺點是有手續費用、成本較高。

高齡化社會來臨,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很有可能因失智而無法自理,若事先約定保險金信託會是個解決方法,可有效避免保險金被騙與盜用侵占的風險,控制揮霍無度的受益人,讓保險金發揮更大的功用,有需要的保戶不妨考慮一下。

(本《Smart智富》專欄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國立政治大學銀行保險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延伸閱讀

因應高齡化趨勢 電動輔具進駐新店央北社宅

禾馨詐保案外案 花東保經公司10業務員詐保遭逮

專家教你保/終身醫療險 保障老年生活

他拒酒測罰18萬元不繳 執行署查扣人壽保險金抵繳

相關新聞

如何成為股市贏家?Q4布局台股 專家看好「這4族群」

美股輝達(NVIDIA)掀起全球AI(人工智慧)應用熱潮,帶動台廠供應鏈股價大漲,更推升今年加權指數最高攻至1萬7,463點,卻因外資逢高持續減碼,令台股失守萬七大關。

健保費、掛號費調漲 「3方法」應對逐年走高的醫療費

健保費、掛號費調漲外,健保藥品與急診的部分負擔也在近期調漲,這讓生病的人看病成本變更高昂。現代社會中不斷進步的醫療科技,因醫療效果的提升帶給人們更多促進健康的選擇,但同時也伴隨醫療費用高漲,使我們需更謹慎思考,該如何準備以應對愈來愈高昂的醫藥開支,達到健康與金錢兩者的平衡。而為了因應未來可能更高昂的醫療費用,在醫療支付上應採以下3方法應對:

日本再度崛起

在1989年,日經225指數最高衝上3萬8,957點,隨即引爆大泡沫,最慘跌至6,994點(2008年10月)。在此期間,日本殞落、中國大起,日本陷入失落30年。然而天無絕人之路,沉寂許久的日本,景氣在近期出現好轉跡象。受惠於美國科技股上揚、日圓貶值,外資近日大量湧入日本股市,半導體相關類股帶頭強漲,日經225指數在今年3月創歷史新高,站上4萬點。就現況看來,日本已非吳下阿蒙,大家都在看2024年日本的夢幻劇本會怎麼演。

結束負利率

日本央行17年來首度升息,從2016年開始執行的負利率政策終於畫下句點。全球央行為刺激經濟成長進行的零利率實驗,也在日本喊停後跟著宣告結束。

高單價、低首付 買預售屋留意5重點

今年329檔期開跑,新建案推案量自去年疲軟市況走出低谷,開價依舊高高掛。不過,隨著打炒房政策、房價上漲等情形,預售屋在產品設計、付款方式等面向,都愈加瞄準首購市場,購屋小白得睜大眼睛多留意。綜合歸納專家建議,購屋族須留意5大重點:

美股居高 2步驟挑抗震標的

今年以來,美股持續強漲。進入3月,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標普500(S&P 500)指數及那斯達克指數等3大指數連創新高。但投資人並不若年初般熱情,反倒心生市場波動加大、獲利回吐等風險意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