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高溫上看36度!周六轉濕涼 這天鋒面雨帶觸台機率高

2022退休大調查 退休規畫4大謬誤

圖為退休族群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片來源/ingimage
圖為退休族群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片來源/ingimage

【撰文:王儷玲】

有鑑於近期美國通膨創新高,加上升息造成金融市場大幅震盪,且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退休基金財務缺口恐更嚴重。而在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10月發表的「2022退休大調查」中,更發現台灣民眾退休規畫上有4大謬誤:

1.退休理財起步太晚:據調查顯示,多數人在43.5歲才啟動退休理財計畫、希望60.9歲退休、預期平均壽命約79.7歲,且平均準備退休金1,040萬3,000元。以此推估,民眾僅有17.4年累積退休金,以支應18.8年的退休生活,且希望退休後每月有4萬6,000元生活費用,等於每月要存超過2萬元,根本很難做到。尤其有逾77%受訪者準備進度嚴重落後,其中60歲~65歲平均達成率僅38.2%,55歲以下民眾更低於27.17%。可見起步太晚,使得理財負擔太重,且低估長壽風險,因61歲退休的平均餘命是23年。建議提早準備,才能發揮複利效果,降低負擔。

2.民眾希望勞保立即年改:由於民眾擔心勞保恐在2028年破產,有65%以上受訪者支持勞保立即年改,且愈年輕支持比例愈高。在勞保可能改革的情況下,勞保年金與勞退新制退休金將會減少,最好自己每月再多準備1萬元~2萬元。

3.股票成退休理財首選:與2019年退休調查比較,國人退休資產配置出現關鍵變化:「銀行存款」自45%降至30.9%、「股票」占比則自34%上升至38.9%。第1次出現股票配置超越存款,反映低利率與不斷年改的環境,迫使民眾改變理財行為;且過去2年股市多頭,加上金融機構投入數位化理財服務,降低民眾投資股票與基金的門檻,也帶動年輕世代提早加入投資行列。

4.民眾無法了解自己的退休金缺口:調查發現,國人最想了解的3個問題是:政府、雇主給付多少退休金?有多少退休金缺口?總共該存多少退休金?這些問題釐清退休理財的本質,而要做好退休財務規畫就必須從缺口開始,才能讓退休理財的目標具體化。

其實,針對上述問題,不少機構都有推出「退休試算平台」,可推算和評估自己應有多少退休準備金。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也提供智能化試算工具「好命退休計算機」,輕鬆一按便能查知,可從政府、雇主那領到多少退休金?退休金缺口有多大?該存多少退休金?同時可印製個人退休報告書。另外,試算平台也提供免費諮詢的退休理財規畫顧問(RFA)、金融機構資訊,讓民眾可善加利用,一起做到「好命退休Fun心退」。

(本《Smart智富》月刊專欄作者為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儲存財務退休力2 預簽型安養信託守住老本 詐騙侵占退散

搶救勞保 每年須撥補千億

勞保所得替代率58% 比OECD高

勞工所得替代率58%吃得到?學者:年改將使蛋糕變「蘋果麵包」

相關新聞

「生物多樣性」成永續新關鍵字 2議題出現正面成效

繼「氣候變遷」之後,「生物多樣性」將成為下一個全球無法忽視的永續關鍵字。

大陸經濟再成全球焦點 如何將儲蓄轉作消費成難題

中國經濟再成全球焦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月初調高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估至2.9%,主因中國經濟年度增長預估值一口氣調高0.8個百分點,加上印度,總計貢獻全球經濟年度增長的一半。反映中國內需消費的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1月就直接跳升至榮枯線50以上。

資金行情再起 全球金融市場將展開「無基之彈」

對於全球絕大多數頂級富豪來說,2022年是財富大縮水的一年。這一年,美股3大指數(標普500指數、那斯達克指數和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年線均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差表現,股市和債市暴跌,直接導致全球頂級富豪們的財富大幅蒸發。

樂齡生活3大投資商機崛起

在通膨疑慮、升息政策和經濟放緩等利空不斷下,2022年的全球股、債市場陷入高度震盪;但其中,「樂齡生活」卻是少數表現較為平穩的投資主題之一。究其原因,是因為此主題下的投資板塊多屬於價值型(如金融),以及防禦型產業(例如必需消費或健康保健),所以在2022年整體表現相對優於MSCI全球市場股票指數。

2023年資產方向是「債優於股」 10年難遇的投資級公司債布局良機

債券市場在經歷數十年的多頭之後,去年遭遇了史上少見的修正,特別是投資級公司債更創下史上最重的單年度跌幅。但去年的修正並非長期趨勢的轉變,反而應視為投資級公司債投資甜蜜點的回歸,對過去想買入高品質債券作為核心資產,但又嫌收益太低且吸引力不足的投資人來說,千載難逢的入手時機已經浮現。

存對金控股 月光族也能翻身

想投資又擔心本金不夠,真的能靠投資翻身嗎?Facebook粉絲專頁「牛老闆×樂活人生」劉建鑫,常在網路上分享存股心得,很難想像他曾是入不敷出的月光族。出生於1984年的他出身平凡,因為太想「變有錢」,靠著開源節流、強迫儲蓄,硬是存下第一桶金;而後從上班族轉行從事飾品批發,讓收入更上一層樓,並再透過紀律的存股繼續累積財富,目標是打造退休後源源不絕的現金流。他已在38歲時成功存到了500張合庫金(5880),估計2023年將能領到超過130萬元股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