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運柔道/確定延續生涯!35歲「女王」連珍羚宣布拚巴黎奧運

麥當勞新版APP將登場!優惠券、點數兌換時限一次看 網曝1招輕鬆換

發布了個寂寞?華為新品絕口不提手機、晶片 陸網失望:不如不看

2022退休大調查 退休規畫4大謬誤

圖為退休族群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片來源/ingimage
圖為退休族群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片來源/ingimage

【撰文:王儷玲】

有鑑於近期美國通膨創新高,加上升息造成金融市場大幅震盪,且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退休基金財務缺口恐更嚴重。而在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10月發表的「2022退休大調查」中,更發現台灣民眾退休規畫上有4大謬誤:

1.退休理財起步太晚:據調查顯示,多數人在43.5歲才啟動退休理財計畫、希望60.9歲退休、預期平均壽命約79.7歲,且平均準備退休金1,040萬3,000元。以此推估,民眾僅有17.4年累積退休金,以支應18.8年的退休生活,且希望退休後每月有4萬6,000元生活費用,等於每月要存超過2萬元,根本很難做到。尤其有逾77%受訪者準備進度嚴重落後,其中60歲~65歲平均達成率僅38.2%,55歲以下民眾更低於27.17%。可見起步太晚,使得理財負擔太重,且低估長壽風險,因61歲退休的平均餘命是23年。建議提早準備,才能發揮複利效果,降低負擔。

2.民眾希望勞保立即年改:由於民眾擔心勞保恐在2028年破產,有65%以上受訪者支持勞保立即年改,且愈年輕支持比例愈高。在勞保可能改革的情況下,勞保年金與勞退新制退休金將會減少,最好自己每月再多準備1萬元~2萬元。

3.股票成退休理財首選:與2019年退休調查比較,國人退休資產配置出現關鍵變化:「銀行存款」自45%降至30.9%、「股票」占比則自34%上升至38.9%。第1次出現股票配置超越存款,反映低利率與不斷年改的環境,迫使民眾改變理財行為;且過去2年股市多頭,加上金融機構投入數位化理財服務,降低民眾投資股票與基金的門檻,也帶動年輕世代提早加入投資行列。

4.民眾無法了解自己的退休金缺口:調查發現,國人最想了解的3個問題是:政府、雇主給付多少退休金?有多少退休金缺口?總共該存多少退休金?這些問題釐清退休理財的本質,而要做好退休財務規畫就必須從缺口開始,才能讓退休理財的目標具體化。

其實,針對上述問題,不少機構都有推出「退休試算平台」,可推算和評估自己應有多少退休準備金。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也提供智能化試算工具「好命退休計算機」,輕鬆一按便能查知,可從政府、雇主那領到多少退休金?退休金缺口有多大?該存多少退休金?同時可印製個人退休報告書。另外,試算平台也提供免費諮詢的退休理財規畫顧問(RFA)、金融機構資訊,讓民眾可善加利用,一起做到「好命退休Fun心退」。

(本《Smart智富》月刊專欄作者為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儲存財務退休力2 預簽型安養信託守住老本 詐騙侵占退散

搶救勞保 每年須撥補千億

勞保所得替代率58% 比OECD高

勞工所得替代率58%吃得到?學者:年改將使蛋糕變「蘋果麵包」

相關新聞

「生物多樣性」成永續新關鍵字 2議題出現正面成效

繼「氣候變遷」之後,「生物多樣性」將成為下一個全球無法忽視的永續關鍵字。

對抗肥胖的「重量級」投資商機 3減重產業具潛力

全球正面臨「重量級」的煩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截至今年初的最新數據,全球已有超過8億人受到肥胖的影響。隨著大量人口城市化,加上人均GDP成長,預估10年內肥胖人口將再翻倍,並增加全球醫療保健系統負擔。也因此,瑞銀看好,從預防勝於治療角度出發的「對抗肥胖趨勢」投資題材,在未來將會有極佳的長線成長潛力。

中國需要雷曼!恒大傳破產危機已2年 專家:政府干預反而壞事

2年了!中國恒大集團2021年9月傳出破產危機,當時,市場就以「中國雷曼時刻」即將到來,評論這個地產泡沫一旦破滅對中國金融體系可能造成的影響。730個日子過去,不只恒大在美國聲請破產、房企龍頭碧桂園也無法支付債券利息,大舉投資地產的影子銀行中植系還跟著爆雷,所謂「中國雷曼時刻」的引喻再次重出江湖。

供應鏈危機解除 新興主權債中長期投資價值浮現

後疫情時代全球通膨急速升溫,新興國家央行早早著手對抗通膨,經歷2年縮緊銀根後,終於得以「先進先出(Firstin, First out)」,2023年能提早展開降息行動,支持債市上演優異表現!加上新興主權債十年一遇的價值潛力顯現,可為投資人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美債降評 股匯債該如何布局?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8月將美國債信評等自AAA調降至AA+,這是時隔12年,再度有國際信評機構調降美國債信評等,這波美債降評會有後遺症嗎?又會對美債、美股等美元資產造成什麼影響呢?

從小職員翻身賺進數千萬 他曝「這方法」是短期投資中最重要工具

編按:散戶多希望以小搏大,常將資金壓在高風險的資產上,只是一旦出錯容易滿盤皆輸。對此,擁有15年投資經歷,從小職員翻身賺進數千萬元身家的林昇認為,散戶如果想成功致富,不妨先賺取穩定收益,再將獲利投資在較高風險的資產放大報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