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8千通緝犯潛逃境外…缺防逃、緝逃機制 官警:台灣成逃犯天堂

跟「水」有關真是個大麻煩 避免買到漏水屋 該注意哪些細節?

梅雨季能驗收房屋的防水能力,專家說,室內牆面漏水,不一定是外牆防水層有問題,可能是隱藏的管線或樓上不當使用造成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梅雨季能驗收房屋的防水能力,專家說,室內牆面漏水,不一定是外牆防水層有問題,可能是隱藏的管線或樓上不當使用造成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撰文:林帝佑】

梅雨季節到,看屋最剛好!房屋漏水問題一直是國人房地產消費糾紛最主要的原因。根據內政部統計,2022年第1季仲介市場中,房地產糾紛案件共有267件,其中漏水問題就有61件,占整體22.8%,是引起糾紛最主要的原因。

跟「水」有關的問題,對房子來說真的是一大麻煩,有些狀況甚至無法修繕或須反覆處理。另外,雖然淹水狀況多半發生在1樓,但出入口淹水,不管對幾樓的住戶而言都是困擾。

若要避免買到漏水屋或淹水屋,到建物現場,可從以下重點一一察看檢視:

一、基地環境: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表示,對於基地所在區域是否有積水問題,有以下判斷的方式:

1.周邊住宅或是物件1樓是否有墊高2個至3個台階,或騎樓比路面高出許多?

2.物件1樓是否有積水痕跡?譬如騎樓的梁柱有水痕。

3.周圍房屋是否普遍裝有防水閘門?門口有無堆放擋水用的沙包?

4.附近排水系統是否有淤塞狀況?

如果沒有上述這些狀況,淹水疑慮就可以先打消一半。接著再觀察周邊是否經常被堆置垃圾、雜物等,因為當大雨來臨,這些東西恐怕會導致下水道或排水溝堵塞而出現積水狀況。

二、建築外觀:因為外牆跟內牆相連,所以當外牆有漏水疑慮時,也絕對不能忽視。目視外牆,通常容易漏水的牆面會與周邊牆壁有色差,甚至長出青苔,如果有增設廣告物,譬如張貼、懸掛帆布廣告,若方式不當,也容易造成外牆漏水。假使有發現這些狀況,進入室內時,建議特別針對對應的室內牆以及附近的交接縫做檢查。

三、建物內公共空間:進入建物內部後,可先到地下室、頂樓巡視,這些地方雖然不是住戶天天接觸的場域,但因《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共用部分、約定共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由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為之。其費用由公共基金支付或由區分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所以仍需細加察看。

地下室的壁面、天花板、地板等,看是否有淹水痕跡及水漬,排水系統周邊是否維持乾淨整潔;頂樓則要留意排水系統,是否有盆栽或植栽等落葉、雜物堵住排水孔。此外,若有游泳池、大型植栽等,漏水的風險會比一般房屋高,假設欲購買的戶別恰好為頂樓戶,一定要仔細觀察和評估。而樓梯間的牆壁,也要查看是否有水漬或壁癌情狀。

四、住家空間:中信房屋新莊副都心加盟店店長林家民建議,要出發看屋時,記得帶上實用的工具,包含衛生紙、自拍神器、水瓶等,然後掌握以下細節:

1.先看窗框、門框周邊有沒有水痕。

2.目視天花板、牆壁、牆角,確認是否有水痕或壁癌,尤其被櫃子或其他物品擋住的部分,最好可以移開確認。

3.廁所及廚房的維修孔,打開後可以利用手機的手電筒照明查看,若看不清楚維修孔的深處,可使用自拍神器確認。

4.陽台、廁所、廚房等各區排水孔,先看有無積水、水痕,再用水瓶裝水倒下,確認排水是否順暢。

5.馬桶、浴缸、流理台、水槽等周邊的矽利康是否完整?因為矽利康不完整,很容易造成下方滲水。

6.觀察冷氣排水孔周邊有沒有水痕等狀況。

7.流理台、水槽下方的櫃體,打開確認是否乾燥、無水漬,再於上方的水槽注入一定水量,觀察下方的櫃體是否有滴水,接著將水排掉,確認排水順暢度。

8.將馬桶水箱中原有的水沖掉,等注滿時再沖一次,確認排水情形。

9.木作、美耐板製的家具,較容易受到潮溼影響而發霉、表層凹凸不平,不論這些家具是否被移開,看一下底部、背部是否有受潮的跡象,然後詢問這些家具原本放置的位置在哪,找出可能遺漏的細節。

透過仔細觀察,可以大大降低買到漏水屋、淹水屋的風險,尤其利用連續下雨的梅雨季、颱風季等時間看屋,更能避免日後的麻煩。另外,徐佳馨補充提醒,最後別忘記詢問管委會、鄰居,特別是樓上、樓下的住戶,社區或住家是否有滲漏水、修繕等紀錄,掌握更多物件的狀況,買房就能多一分安心。

相關新聞

避免買到漏水屋 該注意哪些細節?

梅雨季節到,看屋最剛好!房屋漏水問題一直是國人房地產消費糾紛最主要的原因。根據內政部統計,2022年第1季仲介市場中,房地產糾紛案件共有267件,其中漏水問題就有61件,占整體22.8%,是引起糾紛最主要的原因。

「生物多樣性」成永續新關鍵字 2議題出現正面成效

繼「氣候變遷」之後,「生物多樣性」將成為下一個全球無法忽視的永續關鍵字。

退休理財的雙贏選擇

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預測,2033年台灣高齡人口將突破600萬人,如何做好退休理財規畫已成為近年來最受注目的重要課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際間強力推動綠色金融與永續投資政策,疫情後全球投資人更加認同在投資獲利的同時,最好能兼顧環境永續與社會責任的投資理念。因此,「永續投資」成為新顯學,市場上也陸續推出更多元的永續投資商品,其中符合ESG評鑑的個股、永續高股息基金(主動型基金)及永續高股息ETF都成為退休理財的熱門首選。

如何才能讓高齡金融剝削不再重演? 3面向預防人老財散

接連的社會新聞令人震驚與遺憾,其中一個是疑似輕微失智的高齡老翁,在贈與上億元房產給基金會後,因承諾生活醫療照護沒有兌現,引發爭議。我們都不是當事人,無從釐清事件緣由,更無法輕易判斷是非,也許真的是出於雙方誠心合意,僅旁人過於善意的揣測,但也可能是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常見的高齡金融剝削或詐騙事件。

對抗肥胖的「重量級」投資商機 3減重產業具潛力

全球正面臨「重量級」的煩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截至今年初的最新數據,全球已有超過8億人受到肥胖的影響。隨著大量人口城市化,加上人均GDP成長,預估10年內肥胖人口將再翻倍,並增加全球醫療保健系統負擔。也因此,瑞銀看好,從預防勝於治療角度出發的「對抗肥胖趨勢」投資題材,在未來將會有極佳的長線成長潛力。

中國需要雷曼!恒大傳破產危機已2年 專家:政府干預反而壞事

2年了!中國恒大集團2021年9月傳出破產危機,當時,市場就以「中國雷曼時刻」即將到來,評論這個地產泡沫一旦破滅對中國金融體系可能造成的影響。730個日子過去,不只恒大在美國聲請破產、房企龍頭碧桂園也無法支付債券利息,大舉投資地產的影子銀行中植系還跟著爆雷,所謂「中國雷曼時刻」的引喻再次重出江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