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政策對台灣產業影響頗大 需化危機為轉機

關稅政策衝擊台灣各大產業鏈,企業除了要改變「傳統代工」思維,更要規劃「品牌優化」與「卓越技術」來取代價格競爭,強化產品本身的「不可替代性」為努力方向,凸顯產品的卓越附加價值性,在惡質的經貿環境挑戰中站穩腳步,化危機為轉機,掌握市場先機。
文.李振麟
關稅政策對台灣各大產業都產生影響,可歸納如下:
一、電子資訊產業:這是台灣對美最主要的出口商品,總體出口比率高達七十%,其中以「半導體產業」為主,以及「網通設備」、「伺服器」、「手機」與「筆記電腦」等項目。雖然美方已經暫定半導體產品之關稅稅率為零,但是全球經濟下行風險高,大幅降低對於科技產品需求,間接也對「台積電」形成挑戰壓力。另一方面「伺服器」對美出口比率高達七十%,如今面臨三十二%關稅,企業營收明顯受到衝擊影響。「手機」與「筆電」可視為受創最重產業,不僅成本轉嫁困難度高,市場消費者對於科技產品需求,也順勢遞減中。
二、金屬機械產業:雖然鋼、鋁商品被課徵二十五%關稅,但尚可與其他國家公平競爭,然而「扣件」影響較大。
三、機械產業:半導體設備輸美較少,雖然有三十二%關稅,但是影響較小,唯有「中小型工具機」影響較大。
四、水五金產業:台灣輸美比重高達五十%,受到三十二%關稅影響,水五金的短期獲利,更是受到衝擊而遞減。
五、石化與塑膠產業:雖然有三十二%關稅,但是輸美占總出口比重十四%,因此對於石化與橡膠製品影響力較少,唯有成本上升後,降低競爭力。
六、生技醫藥產業:目前醫藥品暫時豁免,但是醫療器材面臨三十二%關稅,輸美比重占二十三%,醫療器材成本將增加。
因應國際經貿情勢丕變,政府相關部門已舉辦多場產業座談會,以了解業界困難所需,為協助中小企業、同步推動「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針對「金融資金」、「產業競爭力」以及「多元市場」等各方面,提供「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貸款加碼」、「研發轉型補助」等多項措施,以減少產業衝擊。
面對美國關稅衝擊影響,協助業者度過難關,除了企業金融資金放寬貸款申請資格以外,外銷貸款優惠,支持產業開拓海外多元化行銷,以及規劃企業全球布局。對於直接或間接受到關稅衝擊影響的中小型企業,也給予即時輔助,協助台灣產業因應國際經貿情勢惡化中,建立起應變調整機制,以利於提升產業競爭力與挑戰韌性來渡過難關,以達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市場目地。
台幣匯率強勢升值衝擊產業出口貿易
台幣匯率快速升值,對於長年以「出口貿易」為主要導向的台灣經濟而言,是一項嚴峻挑戰。近期台幣匯率在極短時間內,從一美元兌三十三元台幣升值至二十九元,造成許多製造業出口商在已訂立合約或未即時改變售價情況下,遭遇巨額收入損失,對於台灣產業經貿影響甚大,政府與企業方面,面對「匯率波動」時,都必須要有充分緊急應對機制。
全球貨幣強勢升值,與美國的「平等關稅」轉向「金融貨幣」政策有關。美國為了降低貿易逆差、為能減少出口供應國的影響力道,調整其相對經貿政策。如今,這些政策逐漸不再以課徵「進口關稅」為主要手段,進而轉向以「匯率」、「利率」以及「流動資本」調控等金融貨幣政策。
首先將「美元貨幣」轉向「貶值寬鬆」,促使大量熱錢流入亞洲市場,對於資金流動自由、經濟基本面穩健的台灣、日本、韓國等國家而言,推升貨幣匯率升值,將會直接衝擊出口商品的海外市場競爭力。台灣出口貿易多數是以「半導體」、「電子」、「機械」等高附加價值商品為主力,一旦價格失去全球競爭力,企業獲利將陷於虧損狀態。
另一方面,「匯率升值」對於許多出口製造商而言,也就同等要用更多的台幣金額,才能兌換同等的美元收入。當簽訂合約時的匯率較低,出貨時匯率大幅升值,勢必導致企業收益毛利率下滑,如果不幸原材料部份也是採以「美元」計價,利差價格上的損失更是難以彌補,財務操作的槓桿調整也更加困難。
當製造業長期面臨出口匯損壓力,最終造成生產線被迫須遷移至成本較低國家,以避開「台幣升值」影響,造成台灣產業大量關廠外移。在出口減少下,消費者信心遞減,企業投資意願降低,也同步牽動到台灣市場的整體經濟成長力道。
面對美國金融貨幣政策 最受衝擊影響的產業
一、半導體與電子產業方面:台灣主要以「晶圓代工」以及「IC設計」等產業為科技核心主力,一旦匯率波動,直接影響到數億台幣匯損,尤其是代工型企業的合約售價調整有限、更難轉嫁其成本,因此匯率波動將直接侵蝕到營運毛利收益部分。
二、傳統製造業方面:如「工具」、「塑化」、「機械」與「紡織零組件」等出口導向型企業,對於價格方面更極為敏感,台幣升值勢必失去報價優勢,一般中小企業,避險操作能力較少,風險也就更大。
三、觀光與服務業:台幣升值下,直接降低國外旅客來台,然而赴海外旅遊、留學以及購物成本因此下降,利於海外觀光與服務產業。
政府與企業的應對策略
面對今日國際經貿情勢惡化,政府單位必須加強「匯率穩定」機制,透過央行的外匯調節運作,適時「溫和干預」,確保新台幣匯率穩定,加強鼓勵企業運用「金融避險」工具。對於受到衝擊影響較重的中小企業,提供「稅負減免」與「出口獎勵」等措施。除了調整「生產基地」與「定價協商」機制以外,更要將「匯率波動」納入合約調整條款中,並運用「遠期外匯」與「選擇權」等避險工具,以減少匯率波動中所造成的營運損失。
企業也要改變「傳統代工」思維,更要規劃「品牌優化」與「卓越技術」來取代價格競爭,強化產品本身的「不可替代性」為努力方向。雖然台幣快速升值帶來了出口貿易的嚴峻挑戰,但也給予機會學習到更靈活的金融工具搭配,不僅是商品的經營風險降低,也能凸顯出產品的卓越附加價值性,更有利於海外新市場的商機拓展,在今日惡質的經貿環境挑戰中站穩企業基本腳步,化危機為轉機,掌握市場先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