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上任推動新經濟政策 牽動全球政經發展

川普上任後明確在「美國優先」條件下推動經濟發展,包括要求聯邦部門對於他國的匯率進行監控、以關稅手段挑戰各國、塑造「加密貨幣」成為另一個新興行業、對抗金磚國家BRICS的崛起,以及格陵蘭島、墨西哥灣的礦產資源和巴拿馬運河的經濟利益,一切作為都與各國息息相關。
文.李振麟
川普上任的財經產業政策,他廢除拜登政策後並簽署多項備忘錄,象徵對於新願景推動,同時也降低「天然氣」與「石油」監管控制,以及擴大「阿拉斯加」的化石燃料生產,以減輕製造業成本,最終構成降低通貨膨脹要件。但在貿易關稅方面,川普顯得較為保守猶豫,他拒絕再多說明相關的具體規劃,唯表示他可以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徵收二十五%關稅,中國大陸方面則是十%。
另一方面,川普撤出「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巴黎氣候協議」等國際事務單位,也要求財政部門對於一切的援外支出,進行全盤重新檢討,甚至於未來總統就職典禮,都要把美國國旗高高掛上。其一切的作為,明確在「美國優先」條件下推動經濟發展,開始塑造出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川普放寬金融監管以及減稅政策等項目,期望先營造出有利於公共建設與私人企業發展的環境條件。
美國聯準會宣佈暫停降息,以評估川普的經濟政策走向,同時川普企圖將傳統金融貨幣與加密幣結合,塑造「加密貨幣」成為另一個新興行業,然而這部分仍需要健全的「監管制度」相搭配,川普表示將會動用一切權力,迅速降低成本和物價,努力減輕通膨壓力。
對金融、貨幣、匯率列管監控
川普上任首日,就要求聯邦部門對於他國的匯率進行監控,如此可能造成貨幣市場的匯率波動,為避免此情況發生,目前被美國列管監測的國家,包含日本、中國大陸、德國等,意味這些國家可能被貼上外匯操縱的標籤,因為在美元不斷升值下,勢必將會牽動各國,對於自家貨幣匯率的調整干預。
已成為美國關稅執行對象的中國大陸,任何攸關於外貿政策的宣告,也都將出現人民幣的貶值抵制。「星展銀行」策略分析師Wei Liang Chang表示,美國對於外匯貨幣上的監控手段,將可能迫使各國只能去默許美元升值,如同川普的財政部長Bessent明確表示,保持「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主導地位,是極為重要的財政任務。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在二○二五年的首場會議上,宣布利率維持在四.二五%至四.五○%不變,不僅未理會川普的降息期待,也多採取鷹派建議,如今傾向觀望關稅政策的後續發展與影響力道。傳聞「黃金」、「白銀」與「比特幣」,也都可能受到政策影響,然而美國「公債」的利息債務快速膨脹,讓金融市場面臨巨大壓力,最終也可能導致美元面臨貶值壓力,如今全球金融貨幣前景,有如在汪洋大海中隨波航行,
金磚國家BRICS崛起 美元地位面臨挑戰
川普認知到美國的「傳統貿易」政策,必須有所改變,為減少浪費性支出,金融貨幣的「干預性匯率」調整是有其必要性。歐盟各國對於川普的潛在性關稅威脅,會對歐元構成一定壓力,因此歐洲央行的貨幣匯率調整運用,將可能成為一種應對手段。川普藉由行政權力與相關金融條件,支持加密貨幣發展,也發行個人迷因幣「TRUMP」,甚至還考慮設立「比特幣」儲備中心,有了政府金融機構的支持,也持續帶動Solana區塊鏈創新高。
如今由中國大陸、俄羅斯、印度、巴西以及南非所共同組成的「金磚國家BRICS」,在後續數十多個國家加入成長下,如今生產總值GDP與總體經濟規模等條件,都超越已開發國家,躋身為全球新的經濟體,在國際間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在金磚體制下,各國的經貿交流盛行之際,為降低美元匯率所造成的波動損失,成員國皆期待能創建一個共同貨幣,以利於彼此間的經貿交流,但如此一來,也對美元的市場地位,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衝擊。
全球礦產資源爭奪 加拿大的經濟利益談判
川普以關稅手段挑戰各國,身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的「加拿大」,自然是無法逃避政策宿命,加拿大不僅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能源,還有銅、鋁、鐵、鋅、鎳等礦產資源,鄰近的美國,順勢成為礦產能源的最大進口國。當川普計畫要對加拿大的鋼、鋁產品以及能源徵收二十五%高額關稅時,勢必導致加拿大相關行業的利潤縮水。當然,美國進口商也因此承擔更高的進口成本,對北美經濟產生巨大衝擊。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局(EIA)資料顯示,美國約有三十%至四十%的原油供應來自加拿大,川普的新關稅政策對加拿大經濟帶來壓力,即使運用報復性關稅和能源政策反制,也將給自身增添更多麻煩問題。未來,加拿大唯有實現多元化經貿路徑發展才能降低衝擊,特別是加強稀土礦產,在歐盟與亞太國家間的貿易流通。高科技製造業的領域合作,在今日美、加貿易高度依存下,帶給雙邊貿易總額高達七三○○億美元以上,任何關稅措施都可能帶來廣泛的連鎖反應,身處於鄰國的加拿大,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設法降低資源被川普控制的壓力。
格陵蘭島的礦產資源利益 墨西哥灣的資源利益
格陵蘭島的戰略位置與礦產資源豐富,不僅擁有天然氣與石油儲量,還有科技產業所需要的「稀土」礦產。美國總統川普清楚表達對於格陵蘭島的興趣,尤其是稀土資源。「稀土」本是製造「風力渦輪機」與「電動車馬達」的關鍵原料,如果美國能夠取得,對於高科技產業的供應鏈安全問題,便可順勢解決!美國「眾議院」也正在努力推動購買該島的有利法案。格陵蘭的石油與天然氣,再加上加拿大,以及美國灣(原墨西哥灣)的石油、天然氣結合下,足以對抗OPEC組織。同時,藉由格陵蘭島的地理位置,將可開發更便捷的北極航道,降低海運運輸成本!
而墨西哥灣的淺大陸棚區域,蘊藏大量的「石油」與「天然氣」等資源,高達六十%的美國糧食穀物皆經由此港口運出,每年運輸量高達三千萬噸。墨西哥海灣沿岸區,更是有名的渡假勝地。現今美國把墨西哥灣改為「美國灣」,具有其高度的政治意義,最終目的是鞏固美國在該區域的戰略資源,當正名成為美國內海後,美國也可順勢享有探測以及開挖天然資源的基本權力!然而美國的作法,也可能引發相關的資源爭奪問題。
巴拿馬運河的經濟利益
巴拿馬運河跨越「太平洋」與「大西洋」間,每年開往運河的船舶數量高達數萬艘,不僅是全球貿易的重要海運通道,也是拉丁美洲各國的關鍵性戰略據點,目前巴拿馬運河為祕魯、阿根廷、波利維亞、聖保羅以及聖多斯等國的重要貨運交通區紐,美國是巴拿馬運河的最大用戶,中國大陸則排名第二,巴拿馬運河對中、美兩國都具有其極高經濟效益。近年來中國大陸國營企業在此投資與橫跨興建多項工程,並且積極參與多項工程建設。
巴拿馬運河對於美國在「太平洋區域」的政治與經貿交流極為重要,如果發生戰事時,藉由運河所賜,也能有效運用當地的地緣政治關係,強化掌控周邊國家政經情勢。美國當然不樂見到中國大陸在運河建設上投資,包含中國香港的「長江和記」在此管理運河入口港、中國大陸國營企業也在此興建橫跨運河的第四座大橋,以及參與開發全球最大的頁岩油氣田開挖探測等工程,逐漸擴大在運河上的管理實權,面對如此發展局勢,川普自然是希望能拿回有力的控制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