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美國禁令與台灣可能的路徑

在美國宣布對TikTok實施「不賣就禁」的法令後,這家擁有逾十億用戶的社交媒體巨頭原本宣布將暫停美國服務,但不到二十四小時,剛就任的美國總統川普便官方宣佈,將通過行政命令延後該法的實施日期至九十天,並在這期間尋找解決方案讓TikTok能在美國運作。

文/卓越媒體集團徐邦浩社長

美國政府對TikTok的禁令主要基於國家安全考量。美方擔憂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與中國大陸政府的關係,可能導致美國用戶數據外洩或被用於大規模監控。對於台灣來說,類似的擔憂同樣存在,台灣長期面對中國大陸在經濟、軍事及數據戰方面的壓力,如果TikTok被證實是北京用來滲透或操控輿論的工具,對台灣民主社會的影響可能不亞於美國。

台灣在科技政策上往往需要在美中競爭之間謹慎拿捏平衡。不過,TikTok的情境較為複雜,若台灣參考美國禁令,可能引發對內容創作產業的重大衝擊,TikTok在台灣擁有數百萬活躍用戶,其中包括大量依賴平台賺取收入的創作者與小型商家,全面禁用也可能削弱台灣的數位經濟活力,並迫使創作者轉向其他平台,如Instagram Reels或YouTube Shorts。

同時,禁令也可能引發年輕族群的不滿,TikTok已成為台灣Z世代與千禧世代的文化交流空間,從音樂到政治議題都在這個平台上引發熱烈討論,封鎖TikTok可能被部分人視為政府對網絡自由的干涉,對公共輿論造成負面影響。

儘管有明顯的安全隱患,台灣是否可能採取禁令仍取決於政府對風險的評估。首先,台灣的法律框架與美國不盡相同,是否允許此類全面封鎖存在爭議,目前《國家安全法》與《個人資料保護法》尚未明確涵蓋此類數位平台的規範。其次,台灣企業與學界對TikTok的態度也將影響政府決策,許多企業已將TikTok視為品牌行銷的重要工具,完全封禁可能影響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學界則可能強調建立透明且科學化的數據安全檢測機制,而非單純依賴政治考量。

台灣或許不會完全照搬美國模式,而是選擇更具靈活性的做法。例如,政府可以加強對TikTok數據流向的監控,或要求平台提供透明化的數據存儲與管理流程。另一種可能性是引入「分區審查」機制,針對不同應用場景進行差異化管理。例如,針對教育機構與關鍵基礎設施、公部門等限制使用,但允許一般民眾自由選擇,從而降低全面禁令的社會成本。

卓越雜誌2025.2號466期
卓越雜誌2025.2號466期

延伸閱讀

再控台灣搶生意 川普:晶片不回來 美國會很不開心

川普「對等關稅」針對誰?中國、印度恐淪目標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 廣泛涵蓋各國 最快4月上路

加拿大全國13省長訪華府阻關稅 稱美加翻臉中國得利

相關新聞

領氫未來的實踐者 陳彥岑的科技創新與健康使命

當大多數人仍把氫氣視為遙遠的未來科技時,他已帶著團隊從台灣出發,走進日本家庭、醫療機構與休閒產業,實踐氫健康的日常應用。他是氫元生物科技董事長陳彥岑,一位來自金融背景的創業者,也是一位深信「氫分子將改變人類健康生活」的技術領航人。

《卓越40菁英獎》見證各界典範 共築社會善的循環

走過四十年的深耕與堅持,2025年4月11日晚間,《卓越媒體集團》於寒舍艾美酒店盛大舉行《卓越雜誌》創刊40週年慶暨《卓越40菁英獎》頒獎典禮及晚宴。

深耕高雄的專業經紀證券商 安泰證券努力追求極致

安泰證券榮獲《2025卓越證券評比》「最佳區域服務團隊獎」殊榮,證明安泰證券從穩健中追求極致,不斷努力精進,將最佳的軟、硬體設備與服務提供給客戶。

群益金鼎證券 數位業務處 年輕團隊多角化策略 為客戶創造財富

群益金鼎證券因應數位轉型,成立「數位業務處」以專精的優質服務滿足各項多元需求,以最年輕的團隊提供耳目一新、更具互動性和更便利的服務。同時善用Line@及自媒體影音等服務設備加強客戶黏著度。

兆豐證券展現多項金融友善服務 保障客戶最大權益

兆豐證券多年來將公平待客原則內化為企業核心精神,並以具體行動落實公平待客各項原則,確實保障金融消費者的最大權益。此次,兆豐證券更榮獲《2025卓越證券評比》「最佳公平待客獎」之殊榮,未來也將持續精進品牌精神,提供投資人有溫度的誠信服務。

第一金證券榮獲雙獎殊榮 持續精進永續發展

第一金證券近年強化承銷輔導業務,以專業知識及貼心服務深獲企業客戶信任,同時將ESG永續發展深植企業營運活動,屢屢獲得外界肯定,榮獲《2025卓越證券評比》「最佳承銷團隊獎」及「最佳ESG獎」兩項殊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