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經濟是台灣最重要的議題

民生經濟最大的訴求,就是政府的施政方案,要以照顧弱勢族群為核心,扭轉過去長期以來給人一種政策面較偏向於財團與企業的印象,才能挽回各界掌聲。

文.李振麟

近幾年來,受到疫情、通膨與區域戰爭影響,全球經貿環境惡化,經商不易,競爭力減弱,貧富差距擴大,百姓生活痛苦指數不斷上升,如何帶給人民一個安定平穩的生活環境,是政府的責任。要如何解決失業問題,改善經濟生活,需要制訂一個良好的政策,紓解工商企業的經營困境,才能有效提升國家競爭力。

台灣歷經「經濟」與「產業」改革的快速成長階段,早年所推動的「十大建設」,奠定了今日發展奇蹟,更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並列於發達中國家行列。隨著經濟成長與研發創新產業的蓬勃發展,帶動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工業化國家,無論是半導體、電機電子、成衣紡織、石化鋼鐵工業等,在世界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建立起國際級知名品牌。

台灣的經濟發展令人稱羨

後續在經濟高度發展與勞工薪資成本逐漸提高下,勞動力密集度較高的傳統產業,因此面臨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造就許多台商向世界各區域尋求海外營運機會,其中以勞工密集度較高的產能移往「中國大陸」為首要選項之一,加劇台灣與中國大陸間的經貿頻繁交流,尤其是農林漁牧業、勞力密集輕工業、ICI產業等,成立了上、中、下游共榮產業鏈。

台灣的經濟發展成果,令許多國家稱羨,隨著全球貿易障礙的消弭,製造業朝向全球化方向發展,在世界經貿文化浪潮中,將面對更多的競爭與挑戰壓力,此時此刻也是台灣知識經濟起飛之際,歷經多年以來的世界產業分工合作,台灣在這競爭的經貿環境中,造就了「高科技半導體」與「電子產業」的代工製造脫穎而出,塑造出許多世界級品牌。

時至今日,全球面臨通膨與不景氣循環的無情衝擊,製造業外移與海外接單不順,再加上區域性戰爭與少子化因素,勞動生產力不濟,產業相繼外移,導致金融體系壞帳比率偏高,使得低迷的景氣雪上加霜。因此,今日推動「民生經濟」產業,以改善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提高社會整體經濟效率,已達社會福利均普極為重要。越是大環境不佳之際,百姓對於「民生經濟」的渴望需求越是敏感。政府存在的功能,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人民一個繁榮富裕又安心平穩的生活環境。

高漲的房價與電價 帶動生活物價不斷上漲

「通膨」對於百姓食、衣、住、行等生活基本需求影響很大,台灣至今不斷面對「房價」與「電價」的調漲趨勢,民生商品價格也順勢上升,百姓對於生活物價的波動敏感度,絕對是超出政府所公布的CPI數據感受。可由一顆雞蛋的價格起伏變化,或不斷跳躍式的房市價格,就可以了解到政府部門對於民生事務的執行政策。

這幾年,台灣的房市的價格指數,已遠遠地超過生活物價,更超越上班族薪資所得,如今購屋民眾的年齡層也出現明顯延後,這就是最明顯例子。綠電政策發展下,造成電價不斷地調漲,然而綠電供應不足,結果又必須加大燃煤與天然氣的發電補助,造成PM2.5以及CO2廢氣的排放廢氣大量增加,其又與二○五○的淨零碳排目標相違背,因此最終唯有「核電」與「綠電」相互搭配,才是最穩定妥當的能源發展政策。

企業所關心的「五缺」問題,包括缺水、缺電、土地、人力以及技術等問題,長期以來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其對於外資或本土企業的投資規劃,一個完整與五全具備的經商條件是很重要的。如果這五種條件,皆無法滿足企業營運所需,就不可能選擇在台置廠,也影響到許多人的就業問題。

而全球經貿環境惡化,區域性政治衝突有增無減,甚至於無法在短時間內停止,受到衝突紛爭影響,生活物價不斷攀升、房價飆漲,百姓薪資所得偏低,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勢必更加不易。政府施政需以「民生經濟」為首要方針,致力維持一個穩定的生活物價與合理房價,讓每個人都能安心與放心,生活在這無憂無慮的環境中。

民生產業帶動基本消費需求

民生產業受到通膨與去庫存化效應逐漸淡化,消費者信心也有回流趨勢,尤其在二○二四上半年股市與房市,在創新高下所帶來的財富效應,民間消費意願持續增強,進而引導旅遊、外食與休閒娛樂等消費,支撐了民生基本需求回春。民生用品進口量增加,再加上貨運業者,面臨塞港與缺船、缺櫃情況下拉升運價,不僅是金融服務業與運輸倉儲有所改善,更助於民生工業看好表現。

目前金屬機電、化學工業、民生電子資訊等產業,逐漸擺脫供應鏈庫存壓力,全球產業受到中美貿易紛爭下的去中化政策衝擊,區域性經濟形成。以外銷為主的製造業方面表現最為分歧,無論是生產指數與外銷金額都均較上個月下滑,多數傳統製造業者,對於當月的景氣表現呈現悲觀趨勢。

「新青安房貸」政策衝擊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業方面受到「新青安房貸」政策推動,無論是房市交易量與銀行資金貸款都極度火熱,促使不動產買賣處於高檔位置,進而推動土木工程、住宅,商辦以及廠房需求穩定,由於銀行貸款呈現過度飽和狀況,為避免失控脫序,央行因此緊急出面調整,不動產市場才逐漸回歸到正常面。

政府對於房市的打壓手段十分嚴厲,包括取消名下第一戶的寬限期、兩戶以上只能貸款五成,以及銀行對於房貸金額與數量均採以下修政策,直接衝擊房地產市場買氣,導致今日營建股下挫,對於成屋和中古屋市場的影響尤其明顯,期待市場回歸到以往正常面。

如今全台在央行調節政策執行下,預料將出現價量遽跌情況,而逐漸由多轉空,預估成屋市場的房價將有一波跌幅,二○二四年上半年,以預售屋的價格炒作最兇,因此跌幅比率也勢必高於成屋。雖然整體房市價格,受到外力政策的干擾下,導致交易量急速萎縮並呈現下修走勢,然而整體區域性表現也有強弱分明,其中以本來漲幅就不高的「台北市」,以及大量人口遷移流入的「桃園市」,皆有其相對抗跌性。

房價呈現量縮價緩跌趨勢

雖然目前房地產市場陷於多空爭辯不休,政府打炒房政策未鬆手、建商手中的餘屋量大、房市因此呈現價量背離的情況,因此二○二四年下半年走勢,房地產市場處於利多與利空情況,最終房價持平機率的可能性較高。政府部門為了平息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推出「新青年安心貸款成家」方案,雖然全球經濟處於成長趨緩之際,但是在貸款資金動能趨使下,引導台灣經濟微幅推升動能。

受到聯準會降息利多以及綠能成本居高因素,房市跌幅有限。此外,再加上AI人工智慧與半導體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下,無論是「高科技園區」、「商圈重劃區」以及「高鐵軌道商圈特區」等三區域的抗跌性較高,也將有機會成為下一波房市回升的主力推手。如今「碳費」即將開徵,間接又可能成為建商以蓋房成本上升的理由來推高房價利差,最後再加上美國總統大選底定,未來美國新政府為求表現,勢必也將推出各項方案來拚經濟,在各項利多因素加持下,房地產景氣還是有復甦機會,短期政策仍然是無法影響長期性買氣。

目前政府打房力道執行下去,營建股的跌勢短期內還不會停止,甚至於未來幾個月,仍然會出現低點盤旋,因此投資人持以觀望態度為佳,或許要等到適當時機點,建商又有新的推案出現,又將是另一個布局時機。至於房價是否會跟隨營建股的態勢而下跌呢?目前整體經濟環境,受到AI人工智慧應用商機、綠能碳費徵收以及綠電產業發展趨勢下,台灣的房地產市場,雖然面臨較大的賣壓壓力,但是整體房地產業,將呈現「量縮價緩跌」趨勢。

卓越雜誌2024.12號464期
卓越雜誌2024.12號464期

延伸閱讀

成立5年將轉上市 富威總經理親揭成為輝達「綠電供應鏈」關鍵

增銀行融資離岸風場誘因 國家融資保證成數升至8成

能源高峰論壇/永豐餘董事長葉惠青 變身氣候科技產業

綠電族群添新兵 富威電力下月轉上市

相關新聞

川普熱情擁抱比特幣 RWA讓金融資產虛實整合

川普競選期間接受比特幣捐款,並多次主張將比特幣指定為戰略儲備,引起全球金融市場與虛擬貨幣圈的高度關注。川普當選以來,比特幣價格從二○二四年十一月初的一顆六.七萬美元,暴漲到二○二四年十二月中高點達十.八萬美元,連續七週上漲創下二○二一年以來最長漲勢。二○二四年十二月下旬價格雖有拉回,後勢仍看漲。投資者樂觀追捧利多,比特幣大有站上歷史風口浪尖態勢。川普就任後加密貨幣將迎來重要發展際遇。

讓美國再次偉大!看川普新「保護主義」下的國際政經新局

告別二○二四年、世界迎來全新局面,美國新任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強勢重返白宮,這位話題性極大的總統雖然還未就任,種種發言對國際局勢已造成極大影響,各國莫不及早因應對策。然而今時不同以往,美國影響力能否再次擴及全球,二○二五年全球新局必定複雜,但卻值得期待。

川普當選對全球經貿影響力道大

美國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再次當選總統,不僅是擁有參議院與眾議院兩院席次過半,還有州長席次皆取得優勢,未來將更有利推動其政策執行,對於全球經貿政治環境,帶來深遠又直接性的影響力道。

美國關稅壁壘政策 亞洲國家影響頗大

長期以來,亞洲各國本就屬於高度依賴「貿易交流」的經濟體系,根據「摩根士丹利.亞洲經濟展望」論壇表示,受到美國可能執行關稅壁壘政策影響,預估亞洲國家的貿易放緩恐加劇,其中以台灣、中國大陸及韓國的衝擊最大。

台新人壽實踐公平待客 優化服務與時俱進

台新人壽於近日首次舉辦「年度公平待客座談會」,邀請風險管理暨保險法專家─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葉啟洲博士主講,台新人壽高層率同仁一起參與座談,展現其重視公平待客的企業文化。

公勝保經創造菁英業務團隊 專業領航圓滿實現客戶人生藍圖

公勝保險經紀人於一九九三年成立至今,為台灣保經產業界的先驅。從不到二十人的小團隊,到目前員工與業務夥伴超過五千位,全台擴展二十七個業務據點,客戶超過一百萬名,二○二三年營收金額三十.四三億元,居保經業第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